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葛根,真的能醒酒嗎?
葛根也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藥,早在《神農本草經》里就被列為中品。
一般來說,市售的葛根里,至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粉葛根,一種是柴葛根,又叫北葛根。區別就在于前者質地偏粉性,后者質地明顯粗纖維化。此外還有甘葛、粉葛等多個別名。
從植物來源來看,葛根屬于豆科多年生落葉草質藤本植物,是葛藤的干燥根莖,以往都是野生,在兩廣、兩湖、江浙一帶野外均很常見,現在則多為栽培品。
從外觀上,我們需要對比一下粉葛根和北葛根:
粉葛根:塊根為圓柱形或切成瓣塊狀,有時還能見到殘存的棕色外皮,切斷面有數條明顯的筋脈,斷面筋脈環紋。粉葛根全體潔白色或略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酸苦。以色白粉性大,纖維細為佳。
北葛根:又叫柴葛根,外觀土黃色,粉性少,纖維性特強,功用不如粉葛根。
歷代醫家認為,粉葛根生津之用較強,柴葛根解肌之用更好。
現代科學發現,葛根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和淀粉,包括葛根黃酮、葛根素、大豆黃酮等。這些物質也就決定了葛根的作用與功效:解肌退熱、生津止渴、舒筋活絡。
傳統本草家認為,葛根性味甘辛而平,能入脾胃二經,主要就是能發表退熱,生津止渴。
《藥性賦》對它的描述是: “療肌解表,葛先而柴胡次之”,可見,在古代醫家眼里,葛根主要就是能解表之品。在很多表癥發熱無汗、頭項強痛、熱病口渴、消渴、斑疹不透、脾虛泄瀉等方劑里,基本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綜合歷代醫家對葛根的使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1、 用于解表。
葛根屬于辛涼之品,尤其適宜于肩頸部肌肉有緊張感者,也就是《傷寒論》等中醫典籍里描述的所謂“項背拘急”或“項背強幾幾”之類 。這是由于葛根能緩解頸、背部肌肉緊張,又有解熱作用,常與麻黃、桂枝等配伍,如葛根湯。
2、 生津止渴。
葛根能夠解熱,通過解熱又能使體內水分消耗減少,從而達到生津止渴的目的,在風熱溫邪引起無汗口渴時,用之是比較合適的,一般以粉葛根較好。
3、熱瀉:
葛根也可以用于各種熱瀉熱痢。大致就是取其有收斂消炎作用,常與黃芩、黃連等苦寒清熱之品配伍,如葛根黃芩黃連湯。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調理脾虛泄瀉的古方里,也有葛根,一般在健脾益氣的方劑里加入“煨”葛根,更能增強止瀉能力。
4、 透疹:
葛根也有不錯的透疹之用,一般和升麻配伍。
5、調理血壓:
近現代醫家將葛根用于一些血壓偏高的證候,以改善頭痛、頭暈、項強、耳鳴、肢體麻木等問題。但我認為主要還是葛根“解肌”的功用體現,并沒有明顯的降壓能力。
6、 養心。近現代中醫認為,葛根對改善心肌供血有幫助;
7、 聽覺障礙:
一些突發性耳聾等聽覺障礙問題,葛根也被運用,主要是利用其含有的葛根黃酮類物質。
最后厘清一下關于葛根解酒的說法,葛根也被用于解酒,但以葛花更為合適?,F代科學發現,葛根能促進肝內代謝,加速乙醇的水解降解,從而起到解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