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紅人譜:容祖兒港樂末代 封后也成了尷尬
正如已成名導的彭浩翔曾自嘲,當初一入行就是港片低潮,多少有點時運不濟。容祖兒也一樣。從2002年年底到2003年年底,香港樂壇在短短一年之內痛失羅文、張國榮和梅艷芳,“巨星時代結束”的慨嘆不絕于耳;而縱觀同期女歌手,鄭秀文因拍《長恨歌》抑郁一度放長假,王菲因失去竇唯,張亞東又江郎才盡,已隱居北京相夫教女打造貴婦范兒;楊千在音樂上的天賦與投入畢竟有限,同門的Twins不是歌手是偶像,至于陳慧琳,純粹是賺錢買花戴的千金小姐當然有人說正好乘虛而入呀,但乘虛而入并不見得是件多么占便宜又牛叉的事,縱然得到,含金量也備受質疑。于是容祖兒的十年,既是普通女孩變成樂壇一姐的傳奇,也是在時代沉淪中奮力前行的故事,艱辛之余有點勵志,勵志完了終是尷尬,“彈丸之地”的香港在回歸后被焦點北移,即使有著四上春晚的經歷,北處神州的業內大老爺們,對她“香港樂壇天后”的稱號也多少有點不屑。
何況,娛樂圈的首要生存法則是漂亮。她15歲在卡拉OK比賽奪冠后簽約正東唱片,人稱金牌經紀人的黃柏高,認為她不漂亮就主動清理門戶,結果卻老貓燒須看漏眼,失去培養新天后的機會。三年后輾轉到了英皇,美女經紀人霍汶希給了個不開胃的眼神,老板楊受成則諷刺她A字膊、斗雞眼,幸虧她還是留下來,十年混成一姐,長相平平但走勢漸強,多年來流言飛語總免不了,比如整容,比如性丑聞,比如同性戀。然而也有粉絲說:“如果只是這樣的外形,確實不容易;但憑她的唱功,就不算不容易了。”她有一把天生的好嗓子,音域廣、穿透力強,然而娛樂工業的高強度勞動,卻往往是健康與天賦的殺手。2001年聲帶生繭的失聲事件成為她職業生涯一大危機。被多名醫生確診無望之后,她曾崩潰致電霍汶希,但也懂得自勉“咬實牙關過了這關就‘升級’”。果不其然,她從2003年開始奠定一線地位,后來5次拿到最受歡迎女歌手獎,追平前輩梅艷芳的紀錄。
好在世間還講實力和“挨得”。十年全勤、零請假的紀錄,她從最初的鄰家少女到性感多變的形象,從悲情K歌到快歌風格的回歸,雖然在絕對意義上無法與梅艷芳媲美,但確實愈來愈有大將風范。她的聲音已經不起嘶吼,不過穿透力在香港樂壇依然鶴立雞群。至此,港樂沒落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大勢,而在分眾時代,人人認可的巨星似乎也越來越難尋覓,然而對容祖兒個人而言,天后頭銜的含金量還不是問題所在,在下一個十年如何推進,如何打造鮮明的個人品牌,或許才是更有意義的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