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軒品三國】諸葛亮為何婉拒公子劉琦
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廣布恩德,結交各路名士,為自己引得仁德的美名。可是,當公子劉琦向劉備求助的時候,劉備卻說:“此賢侄家事,奈何問我?”劉備看到一旁諸葛亮微笑,明白諸葛先生有妙計。于是把諸葛亮拉到一邊,希望諸葛亮幫忙,諸葛亮也說:“此家事,亮不敢與聞。”可一轉身,劉備送別劉琦的時候,卻交代劉琦可以如此如此,使得諸葛亮教給劉琦保民的方法。
結合前后問看,羅貫中筆下的劉備心中相幫劉琦,可是實在苦無良策,而諸葛亮呢,心中早有妙計,只是不肯輕易說出,要等別人來請,那說出來才有面子,才有人情。
要真正了解劉琦問計的前因后果和諸葛亮、劉備等人的態度,還是要結合正史。
在演義中,劉表有兩個兒子,原配生了劉琦后死了,后妻蔡氏生了劉琮,蔡氏的弟弟蔡瑁是荊州水軍統帥,勢力龐大。當劉表病重之時,蔡氏和蔡瑁一心擁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可是劉表卻想著立自己的大兒子劉琦,于是二蔡就想找機會干掉劉琦。劉琦沒有倚靠,惶惶不可終日。在正史中略有不同,劉琮也非蔡氏的兒子,但是蔡氏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劉琮,于是結親,二蔡支持劉琮繼位。
和演義最大的不同,是劉琦并沒有請教劉備而是直接找了諸葛亮,但是諸葛亮不說,直到登上高樓之后,劉琦一再表示,此時說話絕對不會讓外人聽到。此時,諸葛亮才委婉的告訴劉琦:古代齊國的公子重耳在外得以活命,公子申生在國內卻被人所害。劉琦也是個明白人,于是劉琦請求外派,劉表就讓劉琦去江夏擔任太守。
為什么劉琦不是先找劉備而是直接找諸葛亮呢?因為劉琦和諸葛亮早就認識。
諸葛亮雖然說自己“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其實并非如此。諸葛亮是荊州士林風云人物,并非是在28歲劉備三顧茅廬之后才出的名,在荊州,諸葛亮早有大名。在整個荊州士林中,最有名望的是蔡家、蒯家,還有黃家、習家、馬家等五大家住。這五大家族之間互相聯姻,結成強大的關系網。想劉表只身來到荊州,首先就是借助蔡瑁和蒯越的家族勢力,然后蔡瑁先后擔任荊州附近三個郡的太守,蒯越一直擔任章陵太守,一直都是荊州實權人物,劉表在前妻去世之后更是娶了蔡瑁的妹妹,并為自己的小兒子劉琮娶了蔡瑁的侄女,以此鞏固自己在荊州的勢力。而蔡瑁還有一個姐姐,是嫁給了黃承彥,也就是諸葛亮的岳父。而諸葛亮呢,不單是由于自己的叔父和劉表是多年故友,更由于自己本人就是劉表后妻的外甥女婿。
而諸葛亮少年時期,就是在劉表創辦的學堂中求學,和劉琦荊州公子們自然熟悉,劉琦也自然知道諸葛亮的才學。可是諸葛亮實在不方便幫助劉琦。
諸葛亮當然自己自己的妻子的舅舅蔡瑁一直厭惡劉琦,甚至想害死劉琦,雖然現在還沒有動手,可一旦荊州之主劉表去世,劉琦立刻會有血光之災,蔡瑁可不是什么善人,當年輔佐劉表平定荊州,殺的人實在太多了。
可是,翻遍歷史,也找不到諸葛亮和蔡瑁,這位妻子的舅舅有任何直接關聯。就連黃承彥和蔡瑁之間的交往也無跡可尋。最可能的就是諸葛亮和蔡瑁的政見不同,雖然說同是親戚,可是彼此很少往來,于是,當劉琦死纏爛打,一再表示諸葛亮說出去絕對不會有外人知道的時候,諸葛亮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劉琦可憐,但是,諸葛亮幫助劉琦卻不僅僅是出于對劉琦的憐憫,雖然說和劉琦少年相識,但是為了劉琦而去得罪自己的長輩,得罪在荊州勢力最大的豪強,諸葛亮不會那么感情用事。真正的原因,還是諸葛亮顧及劉備的利益,而做的一個長遠考慮。
當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境遇非常的尷尬。即便是在演義中,劉備也是步步危機。而在正史中,曹操北伐袁紹,劉備曾經勸說劉表進攻許都,曹操必然首尾難顧。可是劉表優柔寡斷,尤其是劉表忌憚劉備,害怕劉備的勢力進一步擴張而放棄了這次大好機會。當北伐結束,曹操已經一統北方,伐荊州只是早晚的事情,劉表才著急起來。劉表非常遺憾,劉備勸說:“現在天下分裂,每天都有戰事發生,機會還會有很多的。”可對于劉表來說,這已經是他的最后一次機會。不久之后,劉表就病死了,荊州也一度被曹操吞并。
此時,劉表已經病重,荊州到底由誰來繼承直接關系到劉備的利益。
也有人會說,劉備也可以趁機奪取荊州啊。其實,劉表對劉備一直很地方,說是說兩人同是漢室宗親,可在那個歲月,即便是兄弟父子為了權力也刀兵相見。劉備來到荊州不久,劉表就把劉備安置到了新野。當初,張繡率領兵馬來投靠劉表,劉表讓張繡駐守南陽的宛城,成為抵擋曹操的第一道防線。后來,張繡歸降了曹操,劉表和曹操接壤,隨時可能面臨曹操的進攻,劉表擔心的要死。劉備既然來了,剛剛好,就給劉表把守北方的門戶吧。劉表分給劉備一個小小的新野縣,城郭矮小,人民稀少,劉備善待百姓,引得不少流民來歸,勉強湊到了那么幾千人馬。
只要劉表在世,劉備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荊州高層,更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奪取荊州最高權力。于是,劉備只有等待。而劉琦和劉琮兩位公子爭奪權力正是大好時機。此時,劉備選擇了支持劉琦,自然諸葛亮也選擇支持劉琦。確實,劉琮有荊州最有實力的蔡氏家族的支持,更有劉表外省同為水軍統帥的張允的支持,更有荊州第二大豪強勢力蒯家的支持,根本不稀罕劉備那幾千人馬。而劉琦除了大公子的身份一無所有,而這一點正可以成為劉備挾公子以令荊州的策略。如果不是曹操此時大兵進犯,劉備很有可能比較和平的奪取荊州。
于是,劉琦問計,諸葛亮一開始沒有作答,但當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幫忙為劉琦支招,好為以后親近劉琦進而控制劉琦做好鋪墊。或許有人會覺得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不至于有這么險惡的用心吧?在劉備趁著赤壁大戰后曹操、孫權互相死掐突襲取得荊州南部四郡時,劉備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成為名義上的荊州之主,這樣,劉備既可以得到荊州四郡的實權,又可以堵住孫權的嘴巴,于是其用心也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