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后,考古研究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展開,國內各地都陸續發現很多大型古墓。只是因中原一帶的古墓數量越來越少,國家對古墓文物也有保護政策,所以也不是想挖就能挖的,那怎么辦呢?從90年代起,很多考古家開始轉戰新疆一帶,畢竟這里也擁有不少古遺址,而且因地處荒涼,盜墓賊也很少光顧,也更具有考古挖掘的價值。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講一件發生在新疆一帶的考古事件!
大家知道,在90年代的時候,新疆的古墓群中最重要、出土文物最珍貴的就是尼雅遺址!但是,在尼雅遺址前,我國對新疆一帶的研究還有一次大型的研究,也就是建國后在新疆阿拉爾做的考古研究,并且此次考古研究還在沙漠中發現了一座大墓,出土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其中一件還被收藏到故宮,列為禁止展覽的一級文物。
此事發生在1953年,在新疆阿拉爾的天山南麓的一處沙漠,機緣巧合之下發現北宋古墓。當時根據地勢和古墓的狀態分析,專家推測墓中可能有干尸。畢竟那一帶的氣候十分干燥,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很多尸體是存放千年都不會腐朽的,以至于慢慢放成了干尸。后經深入挖掘,專家果然從墓中挖出了一具穿著衣服的干尸。
那么這具干尸是誰?墓主叫什么?關于這一點雖然專家也沒有得出結論,但是這并不影響干尸身上穿的衣服成為一級國寶文物。這件文物就是“北宋靈鷲紋錦袍”,圖案為宋代流行的毬路紋,紋內飾是對相背而立的靈鷲,并以花樹為裝飾,看上去很有民族特色。而最為讓人疑惑的還是衣服上有兩個怪字或者說看不懂的神秘符號。
有關專家推測“北宋靈鷲紋錦袍”上的符號應該是當時的文字,至于到底寫的是什么意思,到現在也沒被破解,畢竟沒人識得那個時代的文字。不過多數人都覺得,這兩個字應該跟墓主干尸的身份關。但也有人覺得這兩個字不是中原字,而是古阿拉伯字,意思就是“以真主的名義”如果這種說法正確的話,那么墓主很可能是個伊斯蘭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