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黑板重點介紹兩個高數題里經常遇到的希臘字母:(阿爾法)和(貝塔)。作業里可以隨便被a、b字母代替的它們,在基金投資中搖身一變為金融專業術語,也算是較常接觸的神奇系數。
1、(貝塔系數)
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基金收益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的總體波動性,是一個相對指標,也可以簡單理解成基金與市場波動的相關性,值越高,意味著基金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波動性越大。
一般認為市場(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的貝塔系數值為1,若基金的貝塔系數>1,表示它的波動幅度比市場更大,一定程度上風險也相比市場更高;貝塔系數<1,則反之。貝塔系數越趨近于1,其波動情況就越與市場趨同,比如各類指數基金。
舉個例子
基金A的貝塔系數為1.2,則當市場(業績比較基準)上漲1%時,基金A會比其多漲20%,即漲1.2%,市場下跌時基金A也相比會多跌20%。
2、(阿爾法系數)
是基金的實際收益和按計算的期望收益之間的差額。
期望收益是貝塔系數和市場收益的乘積,在不考慮無風險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得出公式:
=基金收益-*市場收益
因此,簡單理解,阿爾法系數代表基金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超額收益就是基金經理通過他的專業能力實現了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更高回報。阿爾法系數被視為反映投資回報率的重要指標,阿爾法數值越高,說明基金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越強。
是一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真實反映,一名合格的基金經理,至少其管理的基金≥0,我們稱這位基金經理有阿爾法;若<0,表示其投資回報跑輸市場平均回報,超額收益為負。
捋順了和的基本概念,我們就可以來了解基金收益的構成了。
基金的收益可以拆解成貝塔收益和阿爾法收益兩部分。通俗地理解,和市場波動有關的部分叫貝塔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阿爾法收益。
1、貝塔收益(市場回報)
貝塔收益是承擔市場系統風險所帶來的一種相對被動的投資收益。簡單說就是靠市場行情賺的錢,市場漲,大家一起漲。貝塔系數只是跟隨市場趨勢,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貝塔系數高的基金,越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牛市中更容易賺錢,相反熊市中也更容易虧錢。
2、阿爾法收益(超額收益)
是靠基金經理專業能力帶來的超越市場平均回報的額外收益。阿爾法系數越大,代表基金經理的賺錢能力就越強,對于主動型基金而言,這才是投資者的核心收益來源。
簡單舉個例子
假設主動型基金A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大盤指數,基金的貝塔系數是1.1。最近一年,大盤漲了10%,基金A漲了30%,則基金A的貝塔收益是10%*1.1=11%,阿爾法收益就是30%-11%=19%。
或者我們也可以從物理學角度來理解:
小明在行駛中的高鐵上沿著高鐵前進的方向行走,他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就等于高鐵的速度加上他在高鐵上相對于高鐵的前進速度。這種情形下,貝塔系數是1,貝塔速度就是高鐵的速度,阿爾法速度就是人在高鐵上相對于高鐵走的速度,則阿爾法+貝塔就是小明相對于地面的速度。
一般這么認為:貝塔收益和阿爾法收益的價值不同
貝塔收益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只要通過調整基金資產的股票資產、債券資產和現金資產的比例就能輕松改變基金的貝塔系數。
阿爾法收益則取決于基金經理的主動決策,需要基金經理通過深入調研挑選出優質的投資標的,結合市場表現擇時調倉,從而獲取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故而阿爾法收益可以理解為是基金經理的選股、擇時等管理能力所帶來的收益。
故而常有結論:貝塔收益相對容易,而阿爾法收益難得!
那我們在進行基金投資時,
如何運用和?
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阿爾法系數和貝塔系數并不需要去做深入研究,在基金評級網站或者天天基金這種三方APP上的基金詳情頁均能直接查到基金的阿爾法系數和貝塔系數,然后再運用這兩個指標來作為投資參考即可。
首先,對于主動型基金,不論是處于哪種市場行情,阿爾法系數肯定是越大越好。阿爾法系數反映了基金經理的擇時選股能力,在挑選基金時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一般優先選擇阿爾法值較高的基金去長期持有。
其次,貝塔系數是需要我們根據市場行情靈活使用的。比如在市場偏底部區域或者市場處于明顯上漲趨勢時選擇貝塔系數較大的基金,隨著市場上漲,基金便可以表現出更快的上漲趨勢;而在市場高位或者市場處于下跌趨勢時,建議選擇貝塔系數較小的基金,可以表現出更強的抗跌性。
舉個例子
牛市初期指數基金往往表現得更亮眼,因為指數基金為了跟蹤指數走勢總是保持高倉位運作,貝塔值≈1,而這種時候大部分主動基金的貝塔值均<1,故而市場上漲,指數基金能同步跟上。
當然,挑選基金最理想的情況便是在上漲行情中選擇阿爾法和貝塔系數都較高的基金,實現“快上加快”,天天笑到抽筋。(喂,天亮了,醒醒......)
今天小黑板就敲到這里了,下期見,隨手點個贊唄~
很嚴肅的例行聲明
本文旨在分享這只猴子對基金投資的有限認知,以期在交流與建議中提升相關技能,對任一基金產品的描述并不構成任何銷售推介成分,僅做舉例分析用途。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