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五歲時,父母雙亡,好心的鄰居阿姨收養(yǎng)了她, 阿姨無微不至的關懷 漸漸暖化了小女孩受傷的心靈。但,美好的時光還沒等小女孩完全驅(qū)走絕望之云便隨波逐流——小女孩的養(yǎng)母不幸患了殘疾病,養(yǎng)父也因此離開了這個家庭。小女孩沒有困惑,傷心之余更多的是對養(yǎng)母的憐情,迷茫之余更多的是奮進的希望。年僅八歲的小女孩,從此或上了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來往于學校,家,菜市場。
這個正值花季之齡的女孩,沒有新衣服穿,沒有爸爸媽媽接送,更沒有跑著,跳著,捕捉自己充滿了歡聲笑語的童年,而是自己穿衣,做飯,上學,早起晚睡,照顧殘母。幾十年如一日的她并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反而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她卻說:“是媽媽重新給了我一個家,所以我就要還媽媽一個盡責的女兒!”多么令人感動的話語,多么感慨人心的肺腑之言。這就是一個上輩對下輩的終生承諾。養(yǎng)母給了她家的港灣。給了她愛與溫馨,這在我們生活中不甘一提的給予卻成為了女孩心中永恒的幸福,親情早已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愛也早已 跨越了血緣與 骨肉。責任書寫了深情摯愛,實驗詮釋了大愛無垠,幸福銘刻了永恒豐碑。
幸福是一份比較,更是一份比較后的滿足;幸福是一滴汗珠,更是擦干汗后的愜意;幸福是一種奉獻,更是奉獻后的欣慰;幸福是忘我。更是忘我后的體味。
只要我們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心靈就猶如有了源頭活水,時時滋潤靈動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幸福,去欣賞幸福。姹紫嫣紅,草長鶯飛是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是美。難道荷敗菊謝就大煞風景了嗎?即使是“行到水窮處”,也要瀟灑的“坐看云起云涌。”這就是樂觀,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