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因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以及過敏反應等對氣管-支氣管黏膜造成的急性炎癥。它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發病季節以冬春季多見。病愈后其黏膜結構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中醫學認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發生和發展,與外邪侵襲以及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根據肺的生理、病理特點,容易引起咳嗽、咳痰、喘息等支氣管炎性病變的癥狀。
肺主氣,司呼吸,上連氣道、喉嚨,開竅于鼻,外合皮毛,內為五臟之華蓋,其氣貫百脈而通它臟,不耐寒熱,謂之“嬌臟”,易受內外之邪侵襲而為病,病則宣肅失常,肺氣上逆發為咳嗽。張景岳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咳嗽又具有宣通肺氣,達邪外出的作用。所以咳嗽不僅是肺臟受邪的反應,而且也是正氣抗邪的表現。
支氣管炎的形成,一是外來之客氣-外感六淫之邪;一是臟腑之病氣-內傷產生的病邪。急性支氣管炎,多因外邪因素引發,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氣被束,肺失肅降;嗜食煙酒,辛辣助灼津生痰,阻塞氣道,均可使肺氣上逆而生咳喘、吐痰等癥。外邪所以能犯肺,主要是肺氣不足,衛外功能失去調節作用。由于外邪性質的不同及人體強弱和陰陽偏盛差異,咳嗽可由外邪侵襲,肺衛受感,肺氣不宣而引起,也可因臟腑功能及肺臟肺氣失其肅降而發生。《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但風為六邪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挾有寒、熱、燥等邪,張景岳曾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之說,認為以風邪挾寒者居多。
總之,咳嗽的辨證,應當區分外感與內傷,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表證,屬于邪實,治宜祛邪利肺為主。但若外感咳嗽遷延失治,則邪傷肺氣,更易反復受邪,而致咳嗽屢作,肺氣益傷,逐漸轉為內傷咳嗽。亦即轉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嚴重者可影響勞動力。
【西醫理論】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支氣管對于吸入的塵埃,微生物,有清除功能,故健康之支氣管無炎癥變化。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氣管-支氣管生理防御機制亦削弱,使感染有發生發展的條件,形成疾病。急性支氣管炎病因見圖1-1。
圖1-1 急性支氣管炎病因
1.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開始常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抑制肺胞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作用。使呼吸道的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等有入侵感染發病的機會。副鼻竇炎、扁桃體炎的分泌產物,經口腔、鼻腔向下蔓延至氣管、支氣管。
2.物理化學物的刺激 例如過冷空氣、粉塵、毒氣等都可刺激支氣管黏膜,引起發炎,機體抵抗能力降低,多數細菌隨之入侵。
3.過敏因素 對細菌蛋白質或寒冷空氣過敏也可發病。過敏反應也可認為是一種特殊刺激作用。由于先天性因素或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機體反應性的異常改變,使原來無害的物質如食物、粉塵等引起強烈的刺激作用。近年來發現螨及其代謝產物有強烈的致敏性,細菌、病毒的分泌物、代謝產物也可成為抗原。當致敏原進入機體內后,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具有特異性,再次與致敏原接觸時,引起抗原抗體反應。
4.其他 如寄生蟲、鉤蟲、蛔蟲等的幼蟲在肺移動時,也可引起支氣管炎。另外對兒童有反復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發作者,應排除少見疾病如囊性纖維化肺病或低免疫球蛋白血癥的可能性。
本病屬于中醫學的“咳嗽”“痰飲”“喘證”等范疇。
【臨床特點】
1.全身表現 全身癥狀較輕微,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初期多呈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如鼻塞、流涕、噴嚏、咽部疼痛,若聲帶發炎則出現聲音嘶啞。輕度或中度發熱、畏寒、全身乏力、頭痛、全身酸痛。呼吸心率均略加快。上述感冒或流感癥狀3~5日消退。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或呼吸道功能障礙時,炎癥向下蔓延導致支氣管炎(圖1-2)。
圖1-2 急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
2.呼吸系統表現 支氣管炎突出的癥狀為咳嗽,呈陣咳,開始時不重,咳痰少。在急性期較重的病例,往往晨起、臨睡前、體位改變、吸入冷空氣或體力活動后有陣發性咳嗽。有時甚至終日咳嗽。當伴有支氣管痙攣,或有哮鳴或氣急,咳嗽時膈肌、肋間肌不斷收縮、牽引,常發生兩肋及上腹部疼痛。1~2日后氣管分泌物較多,咳黏液性痰,痰液漸變稀薄;但若細菌進一步感染,痰為黃色黏液性或膿痰,量亦隨之增加。后期氣管感染漸愈,痰液變稀薄,易于咳出,咳嗽減輕,2~3周后咳嗽消失病愈。
3.體征 早期及輕度病例無任何體征。一般黏液分泌較多時可聞及粗糙的干性啰音,咳嗽后消失。如炎癥發生在較小的支氣管則在肺底脊柱旁可聽到濕性啰音。
【辨證論治】
急性支氣管炎的辨證論治見圖1-3。
圖1-3 急性支氣管炎的辨證論治
1.風寒束肺
(1)證候: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2)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3)方藥:三拗湯加味(麻黃、杏仁、生甘草、紫蘇葉、枳殼、桔梗、前胡、紫菀)
2.風熱襲肺
(1)證候:咳嗽氣粗,或咳聲嘎啞,咳痰不暢,痰黃而稠,口渴咽痛,常伴鼻流黃涕,頭痛,發熱,微惡寒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2)治法: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3)方藥:桑菊飲(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甘草)。
3.外邪傷肺
(1)證候: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絲,咳甚則胸痛,或有鼻塞,頭痛,惡風發熱等表證,舌尖紅,舌苔薄黃少津,脈細數。
(2)治法:疏風清肺,潤肺止咳。
(3)方藥:桑杏湯(桑葉、淡豆豉、沙參、梨皮、杏仁、浙貝母)。
4.痰濕犯肺
(1)證候: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白質稀或黏稠,常伴體倦,納呆腹脹,大便常溏,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滑。
(2)治法:燥濕化痰。
(3)方藥:二陳湯加味(半夏、茯苓、陳皮、甘草、蒼術、厚樸、紫菀)。
5.痰熱壅肺
(1)證候:咳嗽氣息粗促,痰多稠黃,咳痰不爽,或有熱腥味,胸脅脹痛,咳時引痛,面赤,煩熱口干,欲飲水,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2)治法: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3)方藥:清金化痰湯(黃芩、梔子、桔梗、麥冬、桑白皮、貝母、知母、瓜蔞子、橘紅、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
(1)證候: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口苦,痰少質黏,咳時胸脅引痛,癥狀可隨情緒波動增減,舌質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2)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3)方藥:瀉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生甘草、青黛、蛤殼、黃芩)。
7.肺陰不足
(1)證候:素體陰虛,新感咳嗽,干咳少痰,咳痰不爽,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后顴紅,盜汗,口干,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2)治法:養陰清肺,化痰止咳。
(3)方藥: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甘草、天花粉、白扁豆)。
8.肺氣不足
(1)證候:病久咳聲低微,咳而伴喘,咳痰清稀色白,食少,氣短胸悶,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2)治法:補肺益氣,止咳化痰。
(3)方藥:補肺湯(人參、黃芪、熟地黃、五味子、桑白皮、紫菀)。
【單方單藥】
★魚腥草
[用量] 魚腥草30g。
[制劑] 水煎服。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清熱解毒,排膿消癰。
[主治] 風熱型急性支氣管炎。
[出處] 《名醫別錄》:主蠼螋溺瘡。
[說明]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凈地上部分,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夏秋間采集,洗凈、曬干,生用,味辛性微寒。因本品味辛性寒.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故常用于熱毒壅肺所致的肺癰胸痛、咳吐膿痰以及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癰腫痛、痔瘡腫痛等病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魚腥草素具有一定抗炎活性,能顯著抑制巴豆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腫脹、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并且魚腥草水溶液腹腔注射對氨水噴霧所致小鼠咳嗽有抑制作用,但無祛痰平喘作用。
★金錢草
[用量] 金錢草50g。
[制劑] 水煎服。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清熱利水。
[主治] 急性支氣管炎。
[出處] 《新修本草》。
[說明] 金錢草為報春花科多年生草本過路黃的干燥全草,習稱大金錢草。主產于四川,夏秋兩季采收,曬干,生用。性微寒,味甘、咸,主入歸肝、膽、腎、膀胱經。本品可利尿通淋用于治熱淋,砂淋,石淋,常配軟堅消石藥同用;還可利濕退黃用于治濕熱黃疸;并有清熱解毒之效,用于熱毒瘡瘍及毒蛇咬傷。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廣金錢草能明顯抑制組胺所致小鼠皮膚炎癥,顯著減少醋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和提高小鼠痛閾。
★白芥子
[用量] 白芥子10g。
[制劑] 水煎服。
[用法] 每日2劑。
[功效] 豁痰,利氣,散結。
[主治] 急性支氣管炎。
[出處] 《名醫別錄》。
[說明]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1~2年生草本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種子,有白芥子和黃芥子之別。主產于安徽、河南等地,夏末秋初時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本品味辛性溫,無毒,入肺經。主要功效為利氣豁痰、消腫散結,通絡止痛。由于白芥子專入肺經,既能溫肺祛痰、利氣通絡,故尤善除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喘息、懸飲胸脅脹痛。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白芥子油能增加氣管的分泌而祛痰,其水浸液也具有抗菌作用。
★天竺子
[用量] 天竺子10g。
[制劑]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 清熱、鎮咳。
[主治]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出處] 《內科方劑大全》。
[說明] 本品主要具有斂肺鎮咳的作用,以緩解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
★枇杷葉
[用量] 枇杷葉15~25g。
[制劑] 去毛、蜜炙,水煎服。
[用法] 以茶為引送服,每日1劑。
[功效] 止咳化痰。
[主治] 急性支氣管炎。
[出處] 民間驗方。
[說明] 枇杷葉為薔薇科常綠小喬本枇杷的干燥葉子。主產于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曬干,刷去毛,切絲,生用或蜜炙用。該藥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既可祛痰止咳,還可和胃降逆。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枇杷葉性寒,治療熱咳痰多療效較好,凡風熱燥火等所引起的咳嗽,皆可應用。寒性咳嗽或干咳無痰者不宜單用枇杷葉及制劑治療。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本品水煎劑還有鎮咳、平喘和輕度祛痰作用。(魏睦新,劉佳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