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簡稱“再障”,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細胞及造血微循環損傷,使造血的紅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或部分衰竭,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的綜合征。急性再障占10%左右,病死率很高。以慢性多見,病程緩慢,可遷延數年不愈。本病中醫屬“虛勞”“血癥”范疇。本病起病緩慢,貧血逐漸加重,主癥為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心悸氣促,納少,惡心嘔吐,腹脹便溏,性功能減退,月經失常等。常有局部黏膜出血,鼻出血,月經過多。多數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方1 生髓補血湯:黃芪20g,黨參20g,炒白術15g,陳皮10g,熟地黃20g,當歸15g,丹參15g,何首烏15g,肉桂3g,鹿角膠10g,龜甲膠10g,巴戟天10g,菟絲子30g,枸杞子20g,補骨脂10g。主治:脾腎兩虛型慢性再障性貧血。水煎服,每日1劑。
方2 紅參10g,黃芪20g,當歸15g,熟地黃20g,肉蓯蓉15g,黃精20g,紫河車10g,制首烏15g,鹿角膠15g,肉桂5g(后下),枸杞子20g,菟絲子30g,炒杜仲10g,陳皮6g。主治:各種慢性再障貧血。水煎服,每日1劑。
方3 牛骨髓250g,魚膘100g,鹿角膠50g,蜂蜜150g。先將生牛骨髓煮熟加蜂蜜攪勻,后入魚膘粉、鹿角膠粉,攪勻即成。主治:腎陽虛型慢性再障貧血。
方4 慢性再障貧血顆粒制法。煎湯部分:熟地黃100g,肉蓯蓉80g,黃精80g,菟絲子100g,黃芪100g,枸杞子80g,制首烏100g。
磨粉部分:當歸80g,炒白術120g,紅參片60g,酸棗仁60g,鹿角膠粉60g,紫河車100g,補骨脂60g,阿膠珠60g,黑大豆粉260g,山藥100g,女貞子60g。
制備:煎湯部分和一般煎湯劑一樣,煮兩遍后合在一起濃縮為1000ml左右,與磨粉部分混合壓粒干燥即成。(湯︰粉=1︰1)
用法:每次10g,每日2~3次,上述量可用1個月左右。
體會 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上以慢性多見,既有氣血不足,也有脾腎兩虛,單純腎陽虛、腎陰虛者少見。在溫補過程中往往過于滋膩,影響脾胃消化,常在方劑中加入少許消導藥,有利本病治療。慢性再障貧血療程長,應按上述“再生障礙貧血顆粒”,長年口服,方能獲效。(陳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