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虛化效果?
什么是虛化?虛化是如何形成的?在拍出漂亮的虛化效果前,首先我們要明白其中的原理。這里說的虛化就是大家常看到的拍攝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拍攝主體,花朵清晰,背景模糊,讓花朵更突出,畫面更加的簡潔
虛化是怎么形成的?這需要理解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景深。如果大家用過相機(jī)拍照或許有這樣的感覺:把焦距對準(zhǔn)某一點時,在畫面中,對焦主體的前后呈現(xiàn)清晰的范圍,這個范圍就是景深。到底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對象,還是拍出清晰的背景,都是由景深來決定的。如果背景很模糊,我們稱之為小景深(也可以稱淺景深),如果背景很清晰甚至和拍攝主體一樣清晰,我們稱之為大景深。
景深形成的原理
拍出虛化效果需要哪些條件?
要拍出很漂亮的淺景深虛化效果,需要一定的拍攝環(huán)境和條件。所謂環(huán)境,就是拍攝主體不能離背景太近,背景離拍攝主體越遠(yuǎn)越好。至于拍攝條件,老狼簡單總結(jié)了下面4點。
提示:并不是這4個條件缺一不可,能使用好其中任一條件都可以拍出虛化效果,當(dāng)然如果能相互配合最好。
條件1:感光元件越大,越容易虛化。
條件2:鏡頭光圈越大,越容易虛化。
條件3:鏡頭焦距越長,越容易虛化。
條件4:鏡頭離拍攝主體越近,拍攝主體離背景越遠(yuǎn),虛化效果越明顯。
而前面3個條件都是由硬件決定,手機(jī)和相機(jī)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手機(jī)的感光元件只有專業(yè)相機(jī)的幾十分之一,鏡頭光圈也是不變的,雖然有看似F2.0或者F1.8的大光圈,但和小得可憐的感光元件搭配,這樣的光圈也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鏡頭焦距更是沒法調(diào)節(jié)。那么我們只有合理地利用條件4了。
一個小實驗,揭開拍攝距離的奧秘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只有充分利用條件4,通過拍攝距離來實現(xiàn)虛化效果。那么如何控制好拍攝距離呢?下面我們來看兩幅圖。
照片由OPPO find 7拍攝,拍攝距離比較遠(yuǎn),畫面中,從前至后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清晰度,整體景深很大,背景上的字還能看清
實驗總結(jié):
拍攝主體與相機(jī)和背景的距離,直接決定畫面的景深效果。拍攝主體與相機(jī)遠(yuǎn),與背景近,那么背景會比較清晰,虛化效果不明顯。如果反過來,拍攝主體與相機(jī)近,與背景遠(yuǎn),那么背景會模糊,虛化效果明顯。背景離拍攝主體越遠(yuǎn),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
拍出虛化效果不難
通過上一個小實驗,大家明白了拍攝距離上控制的小竅門。只要掌握好拍攝距離,拍出虛化效果也是很簡單的,但我們拍照不是為了虛化而虛化,我們在虛化之前,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去虛化背景,讓主體突出,達(dá)到我們的理想效果。這其中的訣竅在于拍攝距離的把控,同時也是對畫面空間距離的感知,這是拍照中非常重要的,下面以一些常規(guī)的拍攝畫面做一些演示。
拍攝花卉時,我們可以從上往下拍,讓花朵與枝干和背景拉開距離,同時手機(jī)距離花朵的距離越近越好,直到不能合焦,然后再后退一點,找到最近的拍攝距離為止,完成拍攝
最好的虛化效果,是在微距上,由于手機(jī)離拍攝對象足夠近,在距離拍攝對象只有125px,而背景離拍攝對象只要有250px就能有比較明顯的虛化效果。可以利用這個距離,巧妙地利用前景,使用微距拍攝模式,拍攝創(chuàng)意人像效果,非常有意思
編后:畫面層次比虛化更重要
在本期的內(nèi)容中,我們講的是拍攝虛化效果的技巧,而實際探索的是對拍攝距離的控制。別小看這里面的技巧,是攝影愛好者必須要掌握的一個重要技術(shù)手段。特別是對手機(jī)拍攝而言,拍攝距離的控制更加重要。經(jīng)驗豐富的攝影師,在每個拍攝場景中,都清楚地明白“前、中、遠(yuǎn)”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巧妙地利用每個層次在畫面中的作用。而一般的新手,大多數(shù)只有一兩個層次,拍攝主體和背景,更不知道可以通過控制拍攝距離來實現(xiàn)畫面的層次感。所以在本期老狼希望大家明白,實現(xiàn)虛化效果不是主要目的,而控制畫面的層次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