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的發布,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2020年重慶將建成市級智慧校園示范學校350所,2021年西安市預計共建成100所智慧校園,2020年南京市預計建成120所"智慧校園"示范?!菫槭裁匆ㄔO智慧校園呢?
首先是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即時溝通能力不強。
目前大多數高校和學生之間主要信息溝通還沒有完全實現移動互聯網化,甚至很多學校仍然通過布告欄或者老師、班長通知的方式,而通過移動互聯網傳遞即時信息也面臨信息數量有限制、無法對不同類型學生實現精準發送等問題,造成溝通效率低下。
其次學校提供的管理服務不夠便捷。
高峰期各種繳費處大排長龍;自助交費的POS機數量有限、分布各處難找;辦公處上下班時間沒跟上課時間錯開,有時學生辦個手續還得請假;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安全隱患大;教務管理觸達率低;校園內消費場景繁多、不環保、難管理……學校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花了巨大成本但效果甚微,學生也大吐苦水。
再次是各個部門信息流通不暢。
學校部門機構繁多,經常會出現學院和行政部門各自建網站、找了不同的公司開發、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統,難以統一管理。這就導致了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等系統及數據各自獨立,部門數據不能有效及時交互;新生數據不能及時同步到各部門,導致各部門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學籍變動、人事變動,信息缺乏互通;學生處和后勤部門信息不統一,學生突發狀況很難處理……學校內部信息流通亟待暢通。
最后是校園開發力不足。
建設智慧校園的平臺需要大額資金、人員和技術投入,這對很多高校而言是個大難題。不少高校負責人在會上都提到,智慧校園建設推進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