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暴發,造成前所未有的大亂世,也開啟了一個群雄割據,英雄輩出的時代。有實力的四世三公的官二代袁紹,有武力一流的呂布,有既是皇室也有班底的劉表等等。而劉備只是編草鞋的,無兵無將,沒地盤也沒錢。那么,劉備在“中原逐鹿”中,依靠什么建立蜀漢,成就一代霸業的?
一、志向遠大
劉備少年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靠著編草鞋、做席子來維持生計,生活過得簡單而又平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劉備家房子的東南面有一顆高約十七米的大桑樹,枝繁葉茂,形狀奇特,路人看見紛紛稱奇,都說:“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經常跟小伙伴們在樹下玩耍,偶爾抬頭望見高聳的桑樹,就會熱血涌上心頭,拍著自己的肚子對小伙伴們大聲的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劉備自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并沒因父親的去世和家庭生活的窘迫而更改過。這應該跟他深入骨髓的皇族氣質和皇室血統有著一定的關系。
二、善于因勢利導
劉備,字玄德,漢恒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生于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后代。雖然這個后代也不知道后了幾代,跟當今皇帝也不知道扯了多遠。但是這個頭銜還是讓劉備很吃香的,否則他也不會總是這個身份來四處炫耀了。這說明劉備是個很懂得利用先天優勢的人。劉備情商很高,善于借助外力助其成功。
劉備稱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后,給自己找了一個正統的借口,可以打出“光復漢室”的大旗,使得不少忠勇之士的追隨。五虎上將就是最好的說明。
三、有仁有德
《三國志》陳壽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劉備有儒家之仁,卻沒有儒家之腐,所以能夠在亂世之中立足,開拓了一個蜀漢王朝。
劉備是歷史上少有的將仁德和霸業共同并重的人物。追隨曹操的人基本上都是看中曹操的才情,看中曹操唯才是舉一覽天下的霸氣。而追隨劉備的人則是感動于劉備的感性,感動于劉備為了振興漢室而做出的努力,感動于劉備與下屬之間親如兄弟的感情。
所謂天下三分,曹操占據天時,孫權占據地利,而劉備占據人和,指的就是具備“仁德”這樣的特征。這樣的特征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為了爭權奪利可以不要名節的時期,更顯得難能可貴。
四、情深義重
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真心感動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誓死追隨,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長坂坡劉備大敗,趙云七進七出救幼主阿斗(劉禪)沖出重圍,劉備為籠絡趙云,曾上演劉備摔孩子的戲碼。這些都表明為了成功,劉備能夠丟下面子。
把關張二人當親兄弟,同吃同住同睡,一點皇叔的譜都沒有,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年代,非常難得。
五、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先就在于你要知人,要了解這一個人,其次才是善任。也就是說一個好的領導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做的領導,而是了解下屬的優缺點,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的領導。劉備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導,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屬下,除了關羽和張飛是他的兄弟之外,其他的人他也安排的非常妥當,都把他們放在了非常適合發揮他們才能的位置。也正是劉備這樣的布置,才有了蜀國一場場戰役的勝利。
劉備他不會懷疑他用的人,如果要說起謀略才能的話,要不及曹操和孫權的,但是他能夠做到不懷疑自己的手下,他對他屬下一群文武將士都充滿了信任,并且能夠給予他的屬下充分的權利,這也是他用人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比如說,在他把諸葛亮請出山過后,就把很多大事都交給了先生去打理,很少去干預他,這樣才使得當時那個時候最優秀的謀臣有機會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并且我們也知道,劉備甚至還把自己的兒子交給了先生照顧,這也說明他與諸葛亮的感情確實很好,當然更加能說明的是他非常的信任諸葛亮。
六、廣結英雄豪杰
《三國志》記載劉備:“喜怒不形于色。”這說明劉備平時表現很沉默,有什么事情都在心里盤算,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劉備禮賢下士,以德服人,年輕的時候就好結交各路的英雄豪杰。所以當時中山的幾個大商人,跟劉備都有密切的交往,并且資助他很多錢財。在后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就是用這些資本來招募兵士,在黃巾之亂中小露鋒芒。
七、“能忍”,
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劉備先后投靠袁紹,劉表,曹操,公孫瓚等人,可謂寄人籬下,低聲下氣,小心謹慎,居無定所,一不小心還可能掉腦袋,作為一個皇叔身份,到處求收留,這個委屈誰能忍受?但劉備忍受住了,可見“忍功”了得。非常人也。
劉備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能夠忍辱負重,為了自保,不惜貶低自己。
在沒有與之相對抗的能力時,隱忍不乏是最好的保護傘。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當曹操說到,天下可稱的起英雄的人,只有劉備和自己時,劉備借助雷聲,把筷子掉在地上,掩蓋自己稱不起英雄,連雷聲都害怕。曹操信以為真,給了劉備崛起的時間。
一個人的成功是不容易的,莫說還是像劉備這樣稱霸一方的霸主。劉備的成功之道,也適合現代人去借鑒。要善于抓住機會。要善于借助外力。要講誠信,以誠待人。要學會低調做人,踏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