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炳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他們是什么關系?他們的關系給你帶來什么啟發?
本書簡介
作者伯特蘭·羅素是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伯特蘭·羅素為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1950年,因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羅素認為西方哲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來自科學和宗教兩方面的影響,并據此把西方哲學發展史劃分為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近代哲學三個時期,揭示了在哲學的發展過程中,科學與宗教、社會團結和個人自由是如何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且一同與哲學交互作用的。
今天,我們分享書中的三個內容: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近代哲學。
01古代哲學
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奴隸社會經濟比較發達,在東方埃及和巴比倫的影響下,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西方哲學史在這里開始了它的第一個發展時期——自然派哲學。
第一位哲學家是米利都人泰勒斯,他認為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水是生命之源。
畢達哥拉斯建立了一種宗教,靈魂是不朽的。他說“萬物都是數”,他最偉大的發現是直角三角形的命題,把數學與神學相結合,影響了整個哲學史。
神秘主義者赫拉克利特相信萬物都由火生成,都在變化著。恩培多克勒綜合了前人的學說,認為大自然由土、氣、火和水四種元素組成,用“愛”和斗爭來解釋變化。
第一個把哲學介紹給雅典的是阿拉克薩哥拉,他認為萬物都可以無限地分割、最小的物質也包含著各種元素,心是一切運動的根源。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是原子論的創始者,他們相信大自然由無數形狀各異的原子組成,它們是永恒不變,不可分割的。
自然派哲學關切的是自然界的本質,雅典哲學家則以人為中心,代表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整個歐洲。
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稱自己為哲學家,承認自己的無知。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后被判死刑。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的死讓他看到現實社會與理想社會之間的沖突,他創立了學園教授哲學、數學和體育。他的理型論認為物質背后必定有永恒不變的東西。他的《理想國》用人體構造來解釋,社會必須由哲學家來治理,女人和男人一樣能有效治理國家。
亞里士多德認為我們所擁有的每一種想法與意念都是透過我們看到、聽到的事物進入我們的意識。他把所有事物都分門別類,創立了邏輯學。他描述了三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他對男女兩性的錯誤見解,影響了整個中世紀,連教會也歧視女性。
古希臘是西方哲學的誕生地,西方哲學史上各式各樣的思想學說都可以在古希臘哲學中找到自己的起源。
02天主教哲學
公元400年到公元1400年,是歐洲中世紀,這個時期被稱為“黑暗時代”,基督教文化是統一歐洲的力量,羅馬主教是天主教的最高領袖,被稱為教父。教會關閉了柏拉圖學園,修道院壟斷了所有的教育與思想。
天主教會是最大的封建統治者,它支配了中世紀的世俗權力和精神生活,哲學不過是用理性解釋信仰的工具,成了神學的婢女。中世紀的主要哲學問題是神與人、天國與世俗的關系問題。
天主教哲學最初的階段由圣奧古斯丁占統治地位,第二階段以圣托馬斯·阿奎為高峰。
圣奧古斯丁認為上帝自虛空里創造了世界,事物只有好的,沒有壞的,邪惡是來自人類的不服從。他堅決支持圣經的說法,否認人有權批評上帝,不過他仍然強調人是有靈性的。
圣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書中說:“一部人類史是天國與世俗之國之間的奮戰歷史,他們互相爭奪對個人的控制權。”當時教會與各國爭奪主控權,上帝之城成為教會的代名詞,一直到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才有人敢駁斥“人們只能由教會得救”的觀念。
十二世紀末,人們對自然科學重新燃起興趣,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再度受到重視。這段時期最偉大、最重要的哲學家是圣托馬斯·阿奎。
圣托馬斯·阿奎是試圖使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教義相容共存的人之一,他認為哲學、理性和基督教的啟示與信仰之間并不一定有沖突,它們往往是相通的。他說上帝確實存在,可以用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來證明主的存在。
圣托馬斯認為用理性可以體認到周遭的事物,必然有個“目的因”,上帝通過圣經,通過理性向人類顯現,世上既有自然神學,也有信仰神學。圣經教導人們上帝希望人類如何生活,也賦予人類良心,分辨是非善惡。
03近代哲學
教會的威信衰落,科學的威信逐步上升,哲學與科學逐漸脫離教會的神學。十五與十六世紀發生了兩大變動,即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一切又以人為中心,提出“回歸本源”,人文主義精神使得人們對人本身和人的價值重新產生了信心,認為人是極其高貴的。
文藝復興在政治學中造就了一個卓越的人物一一馬基雅弗利,他第一個明顯地擺脫了神學和倫理學的束縛,為政治學和法學開辟了走向獨立學科的道路。他主張國家至上,將國家權力作為法的基礎。他的《君主論》主要論述為君之道、君主應具備哪些條件和本領、應該如何奪取和鞏固政權等。他是名符其實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近代哲學始于笛卡爾,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和啟蒙運動,跨越到了浪漫主義。浪漫主義在藝術、文學和政治上都把人作為一種美感上的愉悅觀照對象、典型的浪漫派是把籠子打開,欣賞猛虎消滅綿羊時壯麗的縱身一躍。
盧梭首先提出了“回歸自然”的口號,大自然就是一個大“我”,浪漫主義哲學家認為自然與精神都是同一事物的顯現,將“世界靈魂”看成一個“自我”。
在黑格爾之后,哲學出現了一個大的轉折點,不再有龐大的思考體系,而是“存在哲學”和“行動哲學”。馬克思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他說:“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離開實踐的思維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馬克思的哲學觀點,讓我們徹底的改變了看待世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正如馬克思說:“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總結
總結一下,我們分享了三個內容: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近代哲學
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中談到“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我將和你一起,見證更好的自己。
五官同感思維導圖:引發思考
XMind豎屏導圖:內容層層剝繭
Tips:今天必讀經典《西方哲學史》的分享就這里,如果給你帶來啟發,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始遇見更好的自己。
思維導圖102本書系列:
點擊在看,發表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