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30 晴
昨天,有個朋友聯系我,我和她有段時間沒聯系了,別人欠她1.5萬,她一直都沒要回來,問我有什么好的辦法。
她:“我有個難題需要你幫助。”
我:“老朋友,別客氣,直說就好。”
她:“我有個小學同學,她借了我一萬五,一直說還,但每次我問她,她總是找各種托詞,這都過去一年多了,至今仍一分未還,你說怎么辦啊?”
我:“她和你在同一個地方嗎?”
她:“不在,我在上海,她在山西老家?!?/span>
我:“一萬五是一次借的還是分幾次借的?”
她:“分兩次借的,第一次5000,第二次10000?!?/span>
我:“當時她借錢干什么?”
她:“過去她是做美容美發的,她說準備開店,資金不到位周轉一下?!?/span>
我:“平時你們聯系多不?”
她:“不是很多,她是我小學同學?!?/span>
我:“你要有心理準備,這筆錢你可能要不回來了!”
她:“啊?不會吧!我是看在我們是小學同學的份上,才幫她一把的,沒想到會這樣。”
我:“你晚點聯系一下你的小學同學,看她有沒有借別人的?!?/span>
她:“我打電話問過,她借了一個遍,很多同學都借了,她借同學都沒還,有個男生沒借給她,說她一點都不靠譜,是個騙子?!?/span>
我:“他說的沒錯,我判斷她騙的可能性比較大,她借你五千后,用什么理由再借你一萬?”
她:“她告訴我,美發店資金周轉不靈,快要支撐不下去了,如果我不幫她,借我的錢很難還,我沒轍,就借了!”
我:“后面你讓她換錢,她怎么說?”
她:“各種說法,比如美發店倒閉了,和老公吵架了,上班賺的錢被老公沒收了,總之每次一種說辭,畢竟是同學,我也不好逼的太緊。”
我:“她有沒有什么不良嗜好?”
她:“聽同學說,她在家很喜歡打牌,還經常輸錢?!?/span>
我:“你缺乏常識,在老家開個美容美發店,哪需要那么大的投資?還借了你一萬五,美容美發店除了房租和日常開支,哪需要什么周轉資金?你借錢給別人的時候,都沒想一想,我看根本就沒開什么美發店,估計是打牌把你借給她的錢全輸掉了!”
她:“完全有這種可能,我怎么那么傻?”
我:“不是你傻,而是你缺乏社會閱歷,連基本常識都不懂,還被別人忽悠的團團轉,這就是人生的學費,遲早都要交的,就當是給自己長經驗和教訓,我和你好不了多少,至少有好幾萬在外面收不回來了。
經歷這些后,我悟出了一條“信用卡限額”理論:我給每個人一個信用額度,這些額度不能一次提現,一般分兩到三次,這是根據我和他的交情來定的,多的幾萬,少的幾千,不論親疏,都適用這個規則。
在我這里,借錢不還我給的定義是'強盜’,強盜搶錢還要坐牢,這些人是打著友情名義的騙子,合法取走了我的勞動成果(血汗錢)還'遙逍法外’,對于這種人,我從未當他們是朋友,因為沒有這么作朋友的,朋友一定會為彼此著想。
即便我有錢,也是我通過辛勤付出賺來的,我支持他另當別論,但借錢不還的,這種連信譽都沒有,連基本的誠信都沒有,我還要這樣的朋友干什么?所以,只要他們的信用額度消耗完,我和他之間情義也被他的不誠信買斷了。”
她:“可惜沒早點咨詢你,如果當時問問你,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我:“這些損失不可避免,你逃得過這次,不一定能躲得過下一次,這些事只有經歷才有體驗,要不遇到這樣的事兒還會懵的?!?/span>
她:“我有個同學給我意見,說下次回去的時候,請她出來吃飯,讓她給我寫張欠條,這樣也有個憑據?!?/span>
我:“千萬別這么干!”
她:“為什么?”
我:“這么干了,你這錢就再也沒機會要回來了!”
她:“不明白!”
我:“人生都是臨時組合,凡是沒交集的人,即便過去再熟悉,都會成為熟悉的陌生人,你和她以后會有交集嗎?”
她:“應該不會有!”
我:“你們唯一的連接是小時候的同學之情,這種關系在你們走出來后就斷了,如果你問她要欠條,她肯定會覺得你不信任她,你們唯一的情緣也斷了,說的直白點,她可能愿意用1.5萬買斷你們這層關系,以后直接把你列為黑名單,反正你們也沒啥交集,騙你一次就夠了,以后也不需要跟你又啥聯系。”
她:“那我應該怎么辦?”
我:“唯一的辦法,保持固定的頻率聯系,比如每周發一個問候祝福,半月打一次電話,這些都用鬧鐘設置好,每次打電話都不要提欠錢的事兒,只關心問候她,同時回顧過去兩人童年時的樂事,總之想盡一切辦法重溫當年情義。
在一些關鍵點的時候,稍微提一下自己的難處,比如工資不高、信用卡要還、油費增加等,這些點到為止,你就當修煉自己持續的力量,水都能滴穿石頭,看到這個事實后,你就知道,很多人和事都經不起日積月累的執著重復,這幾乎是你能要回錢唯一的途徑了!”
她:“謝謝你,我知道怎么做了,無論怎么樣,這算是花錢買了一次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