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Hug自由旅行人公會進行的一次分享會,工作人員還用心的整理出了一篇微信文章,頗為認真。
自由旅行人公會“BigHug他鄉”深度分享會第十一期,邀請了和女兒一起行走了幾萬公里的步恩撒為大家帶來旅行中親子關系的主題分享會。
我們將本次分享會錄音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點開錄音 | 聽步恩撒為您講述他和寶貝女兒的親子行▼
分享人 | 步恩撒
我的旅行,從30歲開始。
從我女兒3歲開始,我便帶著她一起旅行。
但也不像其他父母,出行為孩子考慮很多很多,我還是基本按我原來的旅行方式,女兒也會跟我一起吃不少的苦。
但,年輕的時候不吃點苦,多一些積累,那老去的時候也就沒得享福咯。
——步恩撒, 從2002年開始,他便以一位杭州日報攝影記者的身份,去投入到攝影采訪工作中。
這份對攝影的熱情也讓他在攝影領域名聲在外,國內國際攝影大獎拿得手軟。
分享主題 | 旅行與親子關系
-1-
一起去旅行吧
群友:有的朋友總是說孩子對小時候是沒有記憶的,那還有沒有必要帶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呢?
步恩撒:有必要。
其實剛開始我帶女兒出去的時候,還會去一些我們大人可能覺得小孩子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的地方,但是因為大人和小孩子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我還會生氣,覺得我花好多錢帶她去結果小孩完全不感興趣。后來慢慢就總結經驗、體驗之后就覺得,旅行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是一種過程。我現在已經不在乎她在旅程中有什么樣的記憶,或者學到怎樣的東西,我更在乎的是旅行中行走時發生的事,因為這些都是平時在家里面,在身邊無法體驗到的東西。我覺得人是需要體驗的動物,有很多事情,可能要經歷過才能明白。
所以旅行中間會有很多的問題產生,我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和孩子經驗積累的過程。同樣的問題,20歲、30歲、40歲的人可能看法就會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的經驗不同,所以我更希望孩子出去可以有一個經驗的積累。
所以我們的旅行一般都是自助行,不太會選擇跟團,因為自己走會發生更多的事,會有更多困難產生,還有其實我比較主張帶著孩子去更艱苦的一點地方。海島度假有時候我們也有,但這種是屬于一個度假,一個比較舒坦的享受,我更希望帶她去的,比如我們自駕幾千公里開車去四川甘孜還有色達,一路上的艱辛是對孩子有更多意義的。
還有一點,就是旅行中間大人和小孩之間相互的陪伴,這些都是美好的記憶。留下了當時的圖片,留下了當時的錄像,等我們老的時候再來重溫的時候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
-2-
三歲就出發
群友:寶寶三歲開始出行時生活起居遇到過問題嗎?怎么解決?有什么好的辦法讓旅途照顧寶寶更方便?
步恩撒:三歲開始帶孩子出去旅行是因為考慮到三歲之前小孩還不會走路,而且體力也是一個問題,但三歲的時候基本上能獨立行走就會覺得好很多。
我們第一次出去就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我們去的是麗江和香格里拉。因為去的是高原出發之前大人就會擔心孩子這么小會不會有問題,但結果是大人在香格里拉還會覺得喘,但是我女兒在那里跑來跑去都沒有一點高原反應。其實小孩子很多時候比大人適應能力更強。
其實沿途出去并沒有對小孩有更多得照顧,我覺得能讓她有更多的經歷和體驗會更好,不需要對她照顧地很周到。我覺得照顧的很周到的孩子就像暖房里培養出來的花朵,出去之后是經歷不起風雨。
上面這張圖片是我們上次去埃及旅行時候拍的。
當時像這樣的情況有很多,一直在趕路,吃飯也趕不上點,等到吃飯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想要睡覺了。像我女兒和媽媽就在點菜的空隙就睡著了,有些人可能旅行會舒服,但我旅行一般都比較辛苦。
群友:阿步能不能分享一下旅行中的溝通方式,比如孩子哭鬧之類的如何解決?
步恩撒:孩子哭鬧這個問題不是在旅行中解決的,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看你是怎么教孩子的了。孩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教育的體現,如果是教育正當的話是不太會出現無理哭鬧的情況,偶爾的有一些不舒服有一些哭鬧一般情況下安撫一下就可以了的。
我女兒出去的時候也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一般安慰一下就會好了,但如果她一直哭著不肯走我是不會理她自己直接走掉的。這個事情不用在國外,在國內只要她哭著不可走我也會直接走掉。這個我不會妥協不會去哄她,因為只要你妥協了就會有下一次,就永遠會妥協。
群友:我和你有些相似,從5歲開始也走過一些地方。孩子的內心生活變得豐富。可是孩子8歲了,我會擔心旅行會擠占她的學習時間和她自己和同齡孩子交往的機會,她會對父母太過依賴,不知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步恩撒:小孩子旅行的時間是有限的,寒暑假和當中的長假才可能會有時間帶她出去,一年也就三次左右的旅行,對于一般小孩來說已經算是很多次數的旅行了。一年之中只有三次旅行,我完全不覺得會擠占她任何時間。
現在小孩子你不帶他出去旅行也就是在家里待待,我不覺得你不帶他去旅行他就可以增加更多同齡人交流的機會。
我認為小孩子出去旅行得到的東西會超過待在家里所失去的各種經驗。
旅行中間我并不會覺得她對父母會有更多依賴,反而會讓她更加獨立同時解決更多的問題。因為只有在旅行期間才能產生很多平時在家里無法經歷的問題,才能去經歷到,才能去體驗到,才能去學會如何解決。
上面這張是我們在緬甸看到有人在用這種原始的犁在耕地,我和女兒就去體驗了一下。因為你如果不去站在犁上面,那種地面反射上來的震蕩你是感受不到的。
-3-
我的旅行我做主
群友:想問你出國自由行如何搞定住宿、計劃、簽證、等等,有什么好的方法或網站推薦給大家
步恩撒:這個其實已經很簡單啦,計劃和簽證都可以去網絡搜索一下攻略,一般都可以搜到各種非常詳盡的攻略。連住宿都可以在網上搞定,我們的住宿一般都是不定的,都是到了當地才訂后面一天的住宿。有手機,有網絡什么都可以搞定,現在旅行已經比原先簡單多了。
我們早先開始旅行的時候我也不太訂房間,因為我的行程經常固定,我都是到了地方再找。那時候會麻煩一些,有過這種當天很晚都找不到住宿的經歷。我覺得這種的經歷還蠻有意思的,其實我們去回想一下自己的旅行,能記住的可能是當時覺得很糟糕的,但是這樣的旅行會深深地留在你的記憶里。
如果一直是跟著團隊或者是很舒坦的一次海邊度假,當時可能會覺得很舒適但是回來沒多久可能很快就會遺忘旅行給你帶來的這次記憶。
群友:您覺得帶孩子旅行,每次出去多久為宜?
步恩撒:我覺得因人而異吧,我要是有時間就長一點沒有時間就短一點,我覺得這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是看各人各家的具體情況。
-4-
旅行就要不斷挑戰未知
群友:旅行可以給孩子帶來什么體驗?
步恩撒:帶著女兒出去我自己也會更有興趣去體驗不一樣的東西,我想讓女兒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如果她自己主動去體驗那更好,如果她不趕去的話我還會盡量鼓勵她多去嘗試和體驗。
上面這張是我和女兒在斯里蘭卡的一個菜場搬芭蕉,因為第一次看到這么大串的芭蕉以前沒見過就想去搬一下看看有多重。
我的行程可能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我每次到一個地方都會去農貿市場或者菜市場比較犄角旮旯的地方。一個是以前拍照養成的習慣,還有一個就是這些都是最貼近當地生活的一個地方所以能得到最真實的感受。
旅行中看風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體驗和感受。我覺得只有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文化,接觸當地的人,這樣的旅行可能是更完美的。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們在當地的菜場去使用他們的稱,當地人看我們拍照也會遞給我們塑料袋配合我們就像演話劇一樣。
那個稱還是曾經老的那種像天平一樣需要放置砝碼的那種古稱,現在已經很難在城市中見到了。
每到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我經常會買當地特色的服飾。
這次在斯里蘭卡就給她買了當地的沙里,我也穿上了當地的沙龍。
當時穿著這個在當地就覺得更有榮辱感。
下面這張照片是女兒在斯里蘭卡和當地的小朋友接觸的一個圖片。
其實我女兒小時候是屬于那種膽子很小的,經常躲在父母身后不敢叫人的小朋友。我不知道旅行會不會改變人什么的,但是如果沒有出去,沒有一次次鼓勵,沒有這些嘗試可能當她長大了她還是一樣的膽小。
我覺得只有更多的經歷才能讓慢慢地去影響一個人。
下面這張照片是小長假的時候帶女兒去杭州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里面玩,她在玉米地里抓瓢蟲。田地里肯定是有很多昆蟲的,所以我女兒的手就被咬成這樣,其實我也被咬的一塌糊涂,但即使這樣我女兒也沒有表現得很不高興,依然覺得很愉快很好玩。
很多時候是因為大人太操心了,小孩子的生存能力其實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很多家長都會來問我,帶小孩出去這樣行不行那樣行不行,到后來我總結了一下其實問這些問題的人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自己做不到,他們是更擔心自己做不做得到,其實只要大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小孩也一樣可以做得到,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群友:有沒有一家人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在旅行過程中?
步恩撒:除了發生什么重大的事件,大多數旅行狀況可能都差不多。翻開各個地方,各個時期的照片都會有各種記憶。
上面這張是我們當時在緬甸爬到了一個佛塔上面,這個佛塔是比較陡峭也很高也沒有欄桿,可能大多數家長會覺得這個地方小孩子爬上去會有危險。
我覺得人生危險無處不在嘛,像這種危險只要小心去控制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所以我就鼓勵她去爬那個佛塔。
-5-
用特殊的方式記錄旅行
群友:為什么會想到表現父女?作為攝影大師更容易做的是拍別人,未來是否考慮展示女兒或母女主題?
步恩撒:自從有女兒之后我就更喜歡跟女兒一起拍照,一起合作,一起記錄跟她一起走過的那些東西,所以慢慢地攝影的主題就變成我和女兒會多一些。
這照片是我們在埃及從火車上下來的時候,因為沒有扶梯所以我們的所有箱子都要自己搬下去,這時候女兒已經知道幫媽媽搬東西了,不會再像以前剛出來的時候可能我們還要幫她拿東西。
因為我們經常會讓她自己去做事情,我不會幫她太多,我覺得她自己能做的我就讓她做。就像她放學的時候我去接她有時會跟我說讓我幫她背書包,但我會拒絕,因為我覺得這個事情你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就應該自己去做。
其實很多事情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積累,做父母的堅持正確的約束,小孩子也就會養成比較良好的習慣。
群友:你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你愛人也應該是個不錯的攝影師。
步恩撒:我老婆不是攝影師,她平時不摸相機也不喜歡拍照。因為我是攝影師,我會選好場景和各方面的東西設置好之后讓我老婆來按快門就可以了。
因為這里放的大多數是我和女兒的照片,所以這些照片大多數是我老婆拍的。
-6-
-6-
在旅行中快快成長
群友:會和女兒分享旅行感受嗎?在旅行中如何抓住時機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啟發?
步恩撒:我們旅行感受就是一起手牽手的走過,什么都不用說。我們也想過在旅途中給她一些教育或者啟發,但其實旅行中間的經歷就是一種積極的教育。
就像我們曾經去埃及說騎駱駝,我女兒就會問是騎單峰駱駝還是雙峰駱駝,甚至是一些大人都想不到的東西我就會以一種認識的態度表示她很棒這些都能想到,那這時候她可能就會比較自豪她覺得自己學的已經超過你了。然后我會鼓勵她在以后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來跟我們比,就會給她創造一種學習動力。
群友:那有知識類的講授嗎?
步恩撒:知識類的講述我們也會有,因為小孩子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上次我跟她去云臺山,因為云臺山是卡斯特地貌,石頭都是紅色的,我女兒就會問什么是卡斯特地貌,為什么這些石頭是紅色的。因為我也不太清楚我就百度之后把卡斯特地貌的文字描述念給她,她不一定能聽明白,但是我們要鼓勵她提問題的這種好的習慣。
最重要的是如果小孩子向我們提問,我們不要總是說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懂,如果是這樣那小孩子就慢慢地不會向你提問了。所以我們也會教育她自我學習,比如把手機給她讓她對自己的問題自己去搜索,如果養成了自我學習的習慣,那么一些問題自然而然就可以解決了。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去年十月份我們自駕去甘孜,當時路過一戶農家在剝玉米然后我們就參與進去,讓女兒也體驗一下農村的這種生活,感受一下剝玉米這種狀態。
當時她也玩得很開心,也沒有覺得這個地方會有什么問題,就往地上一坐。我覺得可能會有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個地方很臟不要去摸、不要去座,這樣反而不能讓孩子體驗到更多的東西。
主題分享 | 步恩撒的圖片展
書中記錄了我從女兒3歲時起帶女兒一起旅游的見聞與所感。坐長途火車、游輪、飛機,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場自討苦吃的旅行。書中回顧了旅行中的見聞和孩子的成長,既是一本父女旅行日志,也是女兒從3歲到7歲的一部成長史。在旅途中,我和孩子一起去看世界,感受世界,體驗不同的風景與人情,并在旅行中,讓孩子在旅行中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