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視節目里面曾經報道過一個新疆和田的采玉人,遇到了一只黑熊。他拼盡全力跟黑熊搏斗,終于打退了黑熊,但是自己也負了較重的傷。
但是這個人身體非常強壯,身高1米8,據他自己說可拎起100多公斤的石頭一路小跑。
如此天賦秉異之人打敗黑熊也受了很重的傷,那么我們普通的人遇到黑熊要不要搏斗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個統一的答案來回答所有的情景。
有沒有碰到黑熊、狗熊裝死逃過一劫的人?當然是有的,不然的話這個方法就不會流傳下來了。
實際上不僅人會裝死,有些動物也會裝死。
老鼠碰到貓,有時就會裝死,等到貓不注意了以后,然后突然逃走。
在北美洲生活著一種北美負鼠,是美洲大陸上唯一的有袋類動物。
北美負鼠的絕技就是碰到捕食者的時候,會突然倒地不動裝死。
和熊遭遇最多的是美國人,他們是最有經驗的,所以他們說的話不會有錯。
美國人有句老話:遇到棕熊就躺下裝死,遇到黑熊就要反擊。
這句話背后的邏輯是,當任何反抗都是徒勞的,力量相差極其懸殊的時候,要盡量的減少攻擊者的憤怒和暴躁,尋找機會。
因為黑熊的體型比較小,人和黑熊搏斗,有可能會對熊造成嚴重的傷害,而迫使黑熊離開。
美國包括阿拉斯加一共有三種熊,北極熊、棕熊和黑熊。其中黑熊的數量最多,整個北美有超過90萬頭。棕熊和灰熊實際上是同一種熊,一般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叫做棕熊,生活在內陸的叫做灰熊。
在野外和熊遭遇的時候,熊有熊的想法,人有人的想法,人是沒有辦法和熊通過語言溝通的。
但是要脫離險境必須要和熊互動,這個時候所有的策略都要反映在肢體語言上面。
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US National Park Service)的說法,在野外遭遇到熊的時候,首先不能急著逃跑,要觀察熊的反應。
熊雖然比人蠢,但是它們仍然會評估被攻擊的對象對自己的威脅程度,所以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在熊面前示弱,也不能激怒熊。
保持鎮靜并以低調說話,不要試圖模仿熊的吼聲,并避免發出任何高音,同時要避免爬樹,因為大部分的熊可以爬樹,如果身上有背包的話,一定要放在身上,因為熊一旦發起攻擊,背包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
人要把手高高舉起,輕輕的晃動,這會讓人的體型顯得高大,同時保持這個姿勢向側面移動,絕對不能后退。
熊在攻擊之前通常會虛張聲勢,會站起來抬起頭,并且把耳朵指向上方以顯得更大,有的時候還會舉起前爪,甚至可能發出吼聲。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逃,必須站穩腳跟,以平靜的聲音和熊說話,在頭頂上揮動手臂,讓自己顯得更大。
這個時候,熊會考慮是否會進行下一步行動,部分的情況下熊會選擇停止或者是逃走。
此時人可以采取側面行動的方式,慢慢的遠離熊,必須注視著熊,隨時可以看到熊,直到移動到看不到的位置。
但是也有可能,它們會準備下一步的攻擊,這個時候就進入對人發起攻擊的實質性階段。
這個時候熊會低下頭咬緊牙齒、或張嘴,它準備沖過來了。此時身上有防熊噴劑就可以使用了,這個時候就進入了人和熊搏斗階段。
選擇和熊搏斗還是裝死,先識別熊的種類。
按照資深野外向導、戶外技能導師的說法, 灰熊和黑熊對人類行為的反應截然不同。
●黑熊和棕熊的區別,不能看顏色。
灰熊比黑熊要大,而且背后肩部以上頸部以下有凸起的駝峰,同時灰熊的臉面部輪廓更彎曲。
黑熊可能是棕色的,而棕熊也有可能是黑色的。所以不能僅僅憑顏色來辨認,通常黑熊的耳朵會更大。
●黑熊和棕熊的熊爪對比。
大部分情況下,熊攻擊人類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食物,幼崽或者是領地,與灰熊抗爭只會加劇攻擊。
在無法逃離的情況下,裝死是唯一的選項。但是裝死也是要有流程有步驟的。
不能熊還沒有碰到人,就開始立即倒地裝死,這個時候灰熊會認為你欺騙了它,所以會繼續來打死你。
裝死的時候要面朝下趴在地上,用胳膊保護住頭,用地面保護住臉和肚子,雙腿分開。
這個時候熊可能過來扒拉人的身體,此時人要保持不動裝死的狀態,任熊扒拉,熊會把人翻過來翻過去。
等到熊玩夠了,它會自動走開。一定要等熊走得足夠遠,然后再爬起來逃生。
裝死是九死一生的方法,但是比和灰熊搏斗十死無生的方法要好一點。
按照北美熊中心的說法,黑熊通常是膽小的動物,也就是說它們如果攻擊人類是認為能夠非常輕易的傷害人類。
這個時候,必須使用任何可用的工具進行反擊。攻擊要集中在熊面部最薄弱的部分,眼睛和鼻子。
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據,如果受到黑熊的攻擊,裝死的效果不好。
不管是裝死還是和熊搏斗,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最好的策略就是避免在野外遇到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