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我國的老人數量已經越來越多,根據國家2019年的數據統計,近些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占據了總人口的17.9%,而且每年60歲以上人口的漲幅都達到了0.5%,預計在2022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將比2021年多一倍!而隨著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養老問題也成為了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老人而言,如何改善他們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養老制度改革的重點!
進入到2021年后,國家就逐步在推動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其中就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基礎養老金和養老繳費補貼,提高農村居民的養老繳費檔次,來提供農村居民的養老金水平。除此之外,國家還指出要逐步完善農村基礎養老設施的建設,推動居家養老、幸福養老院等發展,改善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水平,雖然國家在大力推動農村養老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養老保障,但是當前60農村居民還面臨三大現實問題!
1、養老金領取年齡延遲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延遲退休”改革也將會正式實施,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就指出將會采用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來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也就預示著農村居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也將會逐步延遲了,目前農村居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為60歲,而隨著延遲退休逐步實施之后,未來農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會逐步調整到65歲!
2、養老金過低
目前農村居民養老問題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養老金過低,他們由于缺乏養老意識,并沒有參與到養老保障水平之中,或者養老金繳費檔次非常低,從而導致養老金過低,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如果能夠為農村居民發放足夠的養老金,那么其養老問題就能夠大幅度改革,所以在養老制度改革中,國家就提出將會通過提高基礎養老金、提高養老保險繳費補貼、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等方式來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養老金,從而提高其養老保障水平!
3、子女無力供養
現階段很多農村老人的養老意識都還停留在養兒防老的時代,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很多農子女都無力供養老人,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將老人、兒童留在農村,而這些老人不僅不能夠依靠子女供養,反而還需要承擔照顧子女孩子的責任,從而導致其面臨非常嚴峻的養老問題。同時還有一部分農村老人,為了維持全家的生計,雖然60多歲的高齡,依舊要依靠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經濟收入,而一旦喪失勞動力,將會面臨老無所依的局面!
隨著養老改革工作的開展,未來農民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大問題!
1、沒有購買養老保險應該怎么辦?
有缺乏養老意識,現在很多農村60歲以后的老人,都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那么這部分老人應該怎么辦呢?目前國家對于已經年滿60周歲而沒有購買養老金的群體,只要子女參與到了養老保險繳納,每個月就能夠領取到固定的基礎養老金。除此之外,現階段60歲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存款,以及子女的供養來養老,不過隨著農村養老制度改革,國家還在推動以地養老、以房養老等多種養老方式,農村60歲的老人可以將自己的承包地、房屋有償退出交予農村集體組織,從而由農村集體組織為期提供健全的養老保障(此項改革目前僅部分地區在推動)!
2、60歲以后還有必要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嗎?
進入到2021年之后,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所謂個人養老金制度,即利用儲蓄性養老、商業養老保險等制度,來完善養老保障政策,哪么60歲的農民還有必要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嗎?其實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針對擁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基礎的農村居民,引導他們能夠自愿參與到個人養老金制度之中,而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由于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幾乎沒有保險公司會提供60以上的商業養老保險,即使有保險公司提供這種類型的養老保險產品,但是保險費率也會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