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蒸蒸日上,學生也是教育的主體和受益者。學生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他們“含苞待放”,沐浴著清晨的露水和陽光。
時代在進步,教育也不是“一成不變”,無盡的知識和新穎的課題召喚著學生們,教育在一點點進步,不斷更新“安裝包”,學生們受益匪淺。
雙減政策的落實,家長們“拍手叫好”。學生們在寒暑假和節假日,終于能有更多私人的空間,不用再家里補習班“兩點一線”來回跑了。
雙減帶來的正面影響還是很多的,學生們的壓力大大減小。為了繼續完善教育制度,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部門也出臺一些其他新政。
教育部又有了新動作,中小學將增設“2門新學科”,而得之這一消息,家長們的顧慮又多了。好不容易被“減負”的學生,是否又要增加學習壓力了。
教育部消息稱,會將編程教育和書法納入到中小學課程中。說到編程,第一反應就會聯想到計算機。其實,從90后這代學生開始,“微機”課就開始興起了。
但那時,微機教室可不是學生們能隨隨便便進入的,一周基本也就只有一節微機課。到后來有些學校也取消了這門課程,并沒有做好普及教育。
并且,學校的計算機老師也不要專業,教學生的也只是一些“皮毛”功夫。很多學生一上課也就只會玩“掃雷”,但現在高新技術發達,沒有“真材實料”很難立足。
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很多家長還會私下給學生們報名書法培訓班。正所謂“字如其人”,學生如果能寫一手好字確實會是加分項。
并且,書法是我國的經典“國粹”,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也是當下學生必不可少的一步。書法也能練就學生的氣質,修身養性,培養學生的耐力。
體育已經納入中考項目,學生們面對升學的壓力時,不僅要學好文化課,還要抽出時間進行體育考試的相關訓練,家長們看在眼中疼在心里。
而新增設的兩門學科,未來會不會也納入考試項目中呢?那不是在徒增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嗎?并且,編程如果成了主要科目,要不要給學生配備電腦呢?
農村的教學條件不如城市,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是“名存實亡”。理想和現實總是有所差距,想要做到全國統一也還是有難度的,農村教育更要加強。
家長們的顧慮隨之而來,現在初中生的學習時間非常長,很多學生晚上11點才能上床休息,家長們建議應該刪減一些用處不大的課程,例如英語。
英語不僅是一門主科,在期末考試和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并不大,取消英語考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應試”教育是不被提倡的,但是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在為了學生最后能考一所好大學而努力著。目標是對的,但是過程卻很艱辛。
家長呼吁將教育和生活相結合,認為學生們學習英語,還不如學習編程、書法、中醫、武術等課程,而筆者覺得,家長應該把“格局”打開,目光放長遠些。
家長們并不能認為中小學當下學習英語的益處不大,就要放棄這門學科。筆者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覺得我們確實應該學習國外文化和技術的優秀之處。
而想要和世界接軌,那就語言上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英語考試直到大學都在延續,英語四六級的考試,不僅成為了企業賽選人才的方式,有些高校在篩選研究生時也會以此為“門檻”。
博士碩士研究生們,想要研究出新成果就要不斷提升自己,也需要查看很多國外含金量較高的文獻和資料。學習英語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學生們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筆者寄語:教育部門的某些政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發布的,大多事物也是“存在即合理”。希望我國的教育事業能繼續完善,為學生們創造出更優質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