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曾留下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句話直譯是保持饑餓、保持愚笨,也就是要你不斷被求知欲驅使,不斷探索這個世界。
這是句非常勵志的話,但較真兒(杠精?)的說,卻未必科學,因為人在饑餓的時候,其實很難保持愚蠢,反而能使人變得聰明。
有研究證明,當人在饑餓的時候,身體會分泌一種激素(Ghrelin),這種激素被科學家戲稱為饑餓素,這種激素不僅能刺激人的食欲,還能觸發大腦的獎賞回路,并釋放出能使人興奮的多巴胺,這就是人為什么在長時間的期待后,吃東西更開心的原因,老話叫好飯不怕晚,因為越晚越香。
科學家在老鼠實驗中進一步發現,饑餓素還會影響其他生理功能。在那些經常挨餓的老鼠大腦里,與學習和記憶相關的海馬體等腦區域,在饑餓素的刺激下會生成更多的神經元,也就是說饑餓素讓大腦發育的更好,個體也就相應的變得更聰明了。
至于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解釋,科學家只是猜測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為生存進化出的一種生理機制。因為在饑餓的時候,大腦需要激發你去尋找食物的動力,同時也要你具備找到食物的能力,這樣你才有更大的幾率活下來。
不過對于有志于用此法變聰明的人,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要掌握好度,當越過了一定的限度(例如血糖過低)時,大腦正常運轉都不能保證,更別提提高了。
這可能是已知成本最低的益智手段了,不妨一試。還有,這個現象還提示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從科學的角度提醒我們,當老婆采用節食法減肥的時候,說話一定要小心,因為這時候她可能比平時更記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