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兩旁林立兩排明朝石刻,看著這明代石刻,仿佛回到了大明朝,歷史的印記也可在這些石刻身上,很多石刻由于戰火、破壞都破損了,還有一些石刻已經殘缺不全,只好按著原來形制仿古雕刻列在那里。
據記載明皇陵始建于洪武元年(1368),洪武十年建成。有皇城周七十五丈,磚城周六里, 土城周二十八里,神道入口處有二碑亭。文臣、武將、內侍、文官石雕像,各高丈余;石馬、石獅、石虎、石羊、石麒麟等三十六對(現存三十四對),均比實物大三倍。
筆者在明皇陵神道留影,神道兩側石刻林立
觸摸歷史,時光飛逝,據導游說,明皇陵明朝時始建面積占地2萬余畝。原來的建筑面積是現在的80倍,明皇陵幾度興衰,曾一度由于政治原因被毀壞。曾在明朝時期有看陵護陵衛隊,保護這明王朝的真龍不被破壞。明朝末年,張獻忠起義軍攻占鳳陽,火燒皇陵,享殿等建筑為之涂炭,之后又屢遭毀壞??谷諔馉帟r期,侵華日軍大肆砍伐陵園松柏,使郁郁蔥蔥的陵園變成光禿禿的土堆,荒蕪不堪。百余年幾乎無人問津,隨著明朝的滅亡,明皇陵一度掩藏在歷史記憶中,成為一片荒漠。原來一些石刻、建筑有些被毀,也有些七零八落殘存著。
新中國成立后,中都城和皇陵設立了文物管理機構,但是在文革期間有些文物還是遭到了破壞,一些石刻頭或腿被砸掉打破的痕跡猶存。直到1982年以后現有文物古跡得到了妥善保護不斷修繕復原。
歷史不再回憶,重新修繕的陵墓園區路是那么平,都是水泥方磚和卵石鋪的地面,我們隨著導游順著長257米、寬6.3米的神道,一邊往前行進,一邊聽導游講述每一地方,每一石刻的歷史和背后的文化。我們腳下這筆者的神道,是直通陵前的,筆者就走在這神道中間,因為這神道中間就是陵墓的中軸線,也是向口線。
順著神道,筆直來到皇陵墓前,那種激動心情真的很難形容,終于看到朱元璋父母墳地真面目了:
明皇陵陵墓是橢圓形覆斗式大平頂,高出周圍地面5米。陵墓堆土而成,占地面積1750平方米。皇陵上面栽滿了松柏樹。這圓形巨大錐形封土之下安葬著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
站在這巨大圓形陵墓前,不免內心有一種感嘆:這就是朱元璋父母的墳?!這就是平民皇帝朱元璋父母長眠之地?難道就是這塊神奇風水寶地,造就了朱元璋?造就了大明朝,造就了大明江山?造就了276年的明王朝?造就了一代傳奇?
筆者繞著陵墓走了一圈,然后筆者跟弟子姚炳良登上明皇陵頂部。極目四望,查驗周圍風水。
筆者將在下一篇考察錄中,與大家分享風水考察體會!今天由于過節,事情比較多,不能寫的更多了!
筆者與弟子姚炳良在陵墓正前方供臺邊留影
明皇陵墓牌介紹
筆者在明皇陵頂勘測風水留影
明皇陵正面,前面是供臺,供臺后圓形隆起處松柏林下則是陵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