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公侯,這是“有趣歷史人物”第4篇文章。
這篇先聊《史記●滑稽列傳》記載的第一個人“淳于髡”,本來咱們是寫俳優的有趣的事的,而淳于髡卻不是俳優。
淳于髡是齊國官場的大佬,文化界的大腕,跟孟子都扳手腕的人物,這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俳優跟他的地位完全沒得比,一個在下水道,一個在大氣層。
淳于髡名垂千古的不是學識和政治能力,而是他滑稽多辯的口才。接下來說幾個他比較代表性的故事。
1一鳴驚人
當時在位的是齊威王,喜歡說隱語,整天飲酒作樂,熬最狠的夜,喝最烈的酒。
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也荒淫放縱,周邊國家都來侵犯,身邊的近臣又不敢進諫。
淳于髡也非常擅長隱語,就用隱語諷諫齊威王,說:“都城有只大鳥,落在了王庭,三年了不飛也不叫,到底是有什么不能一洗了之的難言之隱呢?大王知道是啥情況嗎?”
這個齊威王,你別看他整天喝酒抽煙紋身,但他是個好女孩,不是,是個好君王。他說:“別問,問就是,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就是一鳴驚人的典故(一鳴驚人也有說是楚莊王熊旅)。
后來齊威王召集縣令72人,獎勵一人,處死一人,又備軍迎戰諸侯,嚇得其他諸侯紛紛退還了土地,齊國聲威維持了二十多年。(出自《史記●滑稽列傳》)
2淳于髡獻鵠于楚
有一次齊王派淳于髡出使楚國,還帶了一只黃鵠鳥作為禮物。這鳥剛出城門就飛了,他只好帶著空籠,一邊想著怎么編瞎話,一邊去見楚王。
到了后跟楚王說:“齊王派我來給大王送個黃鵠,從水上路過的時候,不忍心鳥兒饑渴,就放它出來喝水,結果這個殺千刀的飛了。
我想要剖腹或者上吊自殺,又怕人非議大王,僅僅因為一個鳥就害死了一個人。
我又想買個類似的鳥代替,可這又是欺騙大王。
我又想逃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斷絕關系。
所以前來服罪,我先給大王磕幾個帶血的,請求懲罰我。”
楚王聽了之后很感動,說:“齊國有你這樣誠信的人,很好!淳于髡我保定了,耶穌來了也沒用,我說的。”(出自《滑稽列傳》褚少孫增補)
看看人家這口才,大事化成小事,錯事變成對事,壞事變成好事,我都被感動的留下了口水。
我們來分析下啊,談戀愛的、結婚的男人趕緊學著點,以后犯錯了,好忽悠老婆。
不忍心鳥受渴,讓它出來喝水,這是“仁”。
想要破腹或者上吊自殺,這是“勇”。
擔心別人非議楚王,這是“義”
不愿買假鳥代替,這是“信”。
擔心齊楚兩國斷交,這是“忠”
前來服罪,請求懲罰,這是“誠”
這么一個仁勇義信忠誠的講究人,處處為對方考慮的人,就因為不小心放走了一只鳥,就懲罰他,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再說了,同行會怎么看待你,以后在文藝界還怎么混,你以后出門還要不要跟人打招呼。
只要有點智商的君王,都知道不能治他的罪。要是再聰明點的君王,肯定會賞賜他,顯得自己寬容大度,尊重人才。
后來唐朝時回鶻人送禮物,也是半路弄丟了,就學的淳于髡,搞了出千里送鵝毛的故事。
再回頭看看我們很多普通人,是處處考慮自己,錯了又不認,認了又不改,改了又不服,不服又不說,所以惹人討厭。
如果他跟楚王狡辯說,
哎呀,那個鳥很一般,而且不是個好鳥,丟了沒啥可惜的。
雖然鳥飛了,但我也是好心啊,我也不是故意的啊!
我是錯了,誰又不會犯錯呢,你就不能理解我一下嗎?
再說了,我都認錯了,也都要改了,你還要我怎么樣。
這種滿滿的站在自己角度考慮的人,估計楚王會直接物理消滅他。所以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藝術,建議全文背誦,并且靈活運用。
3冠纓索絕
齊威王八年,楚國進攻齊國。齊威王派淳于髡去趙國請救兵,淳于髡說:請救兵沒問題,那么代價是什么呢?古爾......不,大王。
齊威王說:帶上黃金百斤,車馬十駟,作為酬謝。
要是普通人可能就直說了:大王,你這點錢我很難幫你辦事啊。
但是淳于髡高情商,就換個套路。淳于髡先是仰天大笑,笑的帽子的帶子都斷了。
齊威王一看就好奇的問:“先生是嫌禮物少嗎”?淳于髡說不敢不敢,齊威王說:那你給我解釋解釋什么叫“驚喜”。
淳于髡解釋道:我剛才看到路邊有人祭祀,拿一只豬蹄,一盂酒,禱告說希望五谷豐收,多的家里裝不完。我看他祭祀品那么少,想要的東西卻很多,就想笑。
齊威王一聽,這他媽的不是諷刺我小氣呢嗎,做人果然不能太好奇,好奇的女孩容易懷孕,好奇的君王容易破財,于是把禮物改成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淳于髡到了趙國,禮物一送,順利完成任務。趙王派了精兵十萬,戰車一千乘。楚國聽到消息,感覺打不過,連夜就跑了。(出自《史記●滑稽列傳》)
前面說了,齊威王喜歡隱語,我估計淳于髡才那么說。如果你跟老板也這么說話,可能會被開除,這個還是別學了吧。
4招賢納士
還有一個出自漢代劉向《說苑》的故事。
齊宣王和淳于髡談話,齊宣王說:先生,請你說說我有什么愛好。
淳于髡說:“古代君王有四大愛好,您卻只喜歡三種”。
齊宣王一聽也好奇,馬上就上鉤了,就問:“你說的三種愛好是抽煙喝酒燙頭嗎?”
淳于髡:古代君王喜歡駿馬,你也喜歡。古代君王喜歡美食,你也喜歡。古代君王喜歡美色,你也喜歡。但是古代君王喜歡賢人,大王你就不喜歡了。
齊宣王一聽,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這不怪我啊,國家沒有賢人,如果有,我肯定喜歡啊”。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的。
淳于髡就等他這么說,于是道:
你連茴香豆的茴有4種寫法都不知道,不怪你怪誰,難道都是月亮惹的禍?
古代有驊騮、騏驥這樣的駿馬,現在沒有了,你就找到了現在最好的馬。
古代有豹胎、象胎這樣的美食,現在沒有了,你就找到了現在最好的美食。
古代有毛嬙、西施這樣的美女,現在沒有了,你就找到了現在最好看的美女。
如果你想找堯舜禹湯這樣的賢人,才喜歡他們,那堯舜禹湯這樣的賢人,也就不喜歡大王你了。
多么痛的領悟,齊宣王聽到這樣男人會沉默,女人會流淚的話,也不好意思再解釋什么,果然就沉默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干的事,哪怕結果不讓你那么滿意,你也會想方設法的去做。如果你不想做的事,你就會自我欺騙,什么我還沒準備好啊,前景不太行啊等等。
很多時候,你懶就是懶,別自我欺騙,給自己找借口。別管以后能干好的什么程度,做到目前最好就行了。
關于淳于髡的記載有很多,史記中就有好幾處,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找找。
簡單介紹下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人,身材矮小。史記記載他是齊國贅婿,又因犯罪被處以侮辱性的“髡”刑,就是剃掉頭頂周圍的頭發,可見社會地位非常低。
淳于髡并不自甘卑賤,他勤奮好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國家的高層,被齊威王立為“上卿”,成為了自己偶像晏嬰那樣的人。
學術上,淳于髡并不局限諸子百家哪個流派,而是取百家之長,所以有學者把他歸類雜家。淳于髡因為口才好,又幽默,學問又深厚,在“稷下學宮”(世界上最早的管辦高等學府)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
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淳于髡仰天大笑,齊威王橫行……豈不亦偉哉!”,就說明了淳于髡的能力,高度評價了他的貢獻。
我是王公侯,我會經常分享幽默方法,搞笑歷史人和事。
如果喜歡本文,麻煩各位點個贊、關個注、下次更新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