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茶之韻(上)
 
  
  茶   韻

    在我國自然茶種中,共分六大類,即:黑茶、紅茶、青茶(又叫烏龍茶)、綠茶、黃茶和白茶。另外還有:緊壓茶、花茶、奶茶等再加工茶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茶可以說是盡顯風流、各領風騷。每種茶背后都流傳著鮮為人知的故事,從它的誕生到它的發展,從它的“色、香、味、形”到它內在的“神韻”,無不凝聚著種茶人的心血,同時也給它籠罩了一層神秘而誘人的面紗。
    說到茶韻,首先要說說烏龍茶,因為我認為只有烏龍茶才能充分的展現茶韻。烏龍茶又名“青茶”,是介于紅茶與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到過福建武夷山或常喝武夷巖茶的人都知道,烏龍茶原產自福建武夷山,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生長方式,不難理解,要想喝出巖茶的巖韻,不但要有清幽恬靜的環境,還要有雅致潔凈的茶具、純潔火煮的泉水、堅持平和的心悸、細心得法的沖泡,栩栩體味,細心品賞。所謂茶韻,既是指要喝出茶的韻味。其實烏龍茶也好,綠茶也罷,它們的沖泡方法都十分講究,且都各自有著嚴格的沖泡過程,這其中盡顯出:茶藝、茶道和茶文化。
    一、茶藝

 
    茶藝,就是茶的沖泡技藝。喝茶是一門藝術,想要喝上一杯工夫獨到、美妙可口的好茶,除了必備的好茶、好水和好茶具之外,同時離不開好的茶藝師的表演,還要有溫馨清雅的環境做背景相映襯,才能喝出茶的精髓和內涵,它是人與大自然的完美統一,是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從而使人達到美的享受。
    1、好茶
    茶藝的關鍵是要有好茶,沒有好茶茶藝也就無從談起。而構成好茶有多方面的因素,好的環境、好的品種、好的制茶工藝、好的沖泡技巧以及茶葉的色、香、味、形等,都是好茶必不可少的條件。每一種茶都有其特定的個性,你只有熟悉所泡茶葉的性情,掌握其相關知識和基本要領,方能品出茶的內在美和個性美,才能喝出茶的真正品味。真正的好茶,來自于大山深處,來自于民間,來自于社會的最低層,來自于那些貧窮、落后、但勤勞勇敢、心地善良的人們,他們耕耘著古老的土地,傳承著祖輩的技藝和文化,他們用汗水澆灌,用心靈滋潤。一片片香美芬芳的茶葉,凝聚著茶農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啊!因此也才有了這清新怡神、芳美無比的好茶。無論你是身居高位還是工薪階層,無論你是達官貴族還是豪門子弟,請放下你高貴的姿態,要知道你手中的好茶是靠茶農施舍來的。用趙本山老師的話說:“沒有農民你吃啥?沒有農民你穿啥?沒有農民你還臭美啥?”想要喝上一道真正的好茶,有機會建議你到農莊去親身體驗一番,才會有回歸自然,身臨其境的感覺,你才會因此感受到生命的美麗,生發出人性的“真、善、美”來。
    杭州獅峰山下有聞名遐邇的“御樹十八棵”,那是龍井茶中的極品,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親自采摘過并指定其為“御茶”。如果不是“乾隆”他老人家體貼民情,親身體驗,又哪里會懂得和擁有這茶中極品“西湖龍井”。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所以,不領略茶的真諦,掌握它的基本泡法,了解它的一般常識,縱然是有佳茗在手,也無緣領略其真味。因為泡茶、飲茶是一門藝術,是要用心去感應和理解,需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方能喝出好茶的內涵,其樂也融融啊!
    陸羽《茶經》中開篇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好茶多出自于南方,那里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有原始的生態,古老的茶樹;有秀美的山川,壯麗的奇觀。植被的生長周期長,環境優美,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也是好茶易于生長的地方。那里的茶農們世世代代以種茶為生,正是因為他們的勤勞與智慧,才有了我們今天茶桌上這美味佳茗。
    2、好水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為茶之父”;“無水不可與論茶”;“茶性必發于水”。好茶需要好水泡,古時的人喝茶對水的要求十分講究,茶圣陸羽《茶經》中說道:“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張源《茶錄》中也說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由于地理環境的因素,我們暫且只能拋開山水和江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這里我們只談井水或純凈水。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飲用的水主要是自來水,如果你生活在大都市,那里的生活用水大多都是江水或水庫中的水經過凈化處理后供人們飲用,那水不太適宜泡茶的,因為現在的江水沒有被污染的幾乎不太好找了,需要將其再處理后方能用來泡茶。如果用山水泡茶又有點不太現實,我們不能因為喝茶而去百里甚至千里之外取水。因此,現在相對比較,井水和純凈水是沖泡茶水的唯一選擇了。然而,純凈水猶如死水,沖泡出來的茶水比較生硬,喝起來不夠爽口。若用自來水或井水泡茶,最好我們有潔凈固定的盛水器,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凈化水質,揮發水中的漂白粉、氯氣等凈化物,二來可以沉淀水中雜質,或用離子交換凈水器接在自來水龍頭上,將礦物質離子除去,這樣泡出的茶要比直接從水管中接出的水要好喝的多。此外,泡茶對水溫的要求也極高,水溫是決定茶質的最主要因素,一杯爽口的好茶需要適宜的水溫來調劑。比如,鮮嫩清爽的綠茶要用微開的水泡制,水溫最好控制在85—90度之間,此時沖泡出來的茶水,不但清香爽口,且能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天然芳香,更令人賞心悅目。緊結沉實的烏龍茶最好是初沸的水,此時的水溫在95—100度之間,最適宜泡烏龍茶。唐代陸羽《茶經》中指出:“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人說“好茶七泡有余香”,那么要想喝出高質量、高品位的且功夫獨到的烏龍茶,就要求泡茶人有著很好的沖泡技藝,水溫的控制,時間的掌握,嫻熟的動作,都是決定茶質的主要條件,無論是“十八道程序”還是“八馬茶藝”,都是為了能夠使我們喝上一杯清心的好茶。一杯好茶在手,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這才是飲茶人的最高境界和最美的享受啊!
    3、好茶具
    《論語》中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喝上一道可口的好茶,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大國,為方便飲茶,聰明的祖先開發和研制出了形狀各異且精美別致的茶器,這是前人給我們后人留下的無盡財富啊!我國的茶具,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但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是西漢的辭賦家王褒《憧約》中的:“煮茶盡具,酺已蓋藏”。是迄今為止最早的有關茶具的史料了。
    古人泡茶的器具比較笨拙,程序也十分復雜和考究,多以火煮。現如今已經用電器替代了火煮,但飲茶的習慣和使用的器皿仍然延續著古時的風格,不失其神韻,古香古色方可稱妙。因此,古往今來茶具可謂是千奇百怪,琳瑯滿目,異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愛茶人大多喜歡收藏茶器,樣式獨特,價值連成,數不勝數。收藏者常常是愛不釋手、引以為自豪。的確,一套好的茶具,令人賞心悅目,喝起茶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不同的茶葉要用不同的茶具來沖泡。例如,泡飲綠茶時,多用精美的蓋碗和透明潔凈的玻璃杯,這樣我們就可以充分的欣賞綠茶在水中的茶舞,或翻滾或伸展,充滿著溫馨和浪漫!泡飲烏龍茶時,卻有著別樣的感受。烏龍茶多用紫砂壺或蓋碗沖泡,或壺碗交替,或杯水交加,十八道工序看似繁雜卻讓人耳目一新、精神煥發,常常使人陶醉于其中,樂此不疲。當然我們這里所指的茶具不單單是茶壺、茶碗、茶杯,還有諸如茶桌、茶臺、茶巾、茶荷、煮水器、盛水器、茶罐等器具,以及茶室其它常用品等。
    二、茶道

    茶道,“道可道,非常道”;“道者,器之道”;“器以載道也”;“無其器則無其道”。說到茶道我想多說點。茶最早產自于我國,十七世紀末開始逐步走向歐洲,不但把中國的茶葉、茶具以及種茶的技術和品種傳向歐洲,而且,中國的瓷器也隨之走向世界。“CHINA”一詞就是瓷器的意思,也是“中國”的英文名字,由此可見,古老的文化,文明的古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日本是最早引進中國茶的國家,始于唐代,那時強大復興的中國,讓小日本甘心俯首稱臣,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心存余悸,暗藏殺機,千百年來屢犯中國,特別是自清代后期至1945年小日本投降的那一段歷史時期,他們侵占我們的國土,盜取我們的資源,殺戮我們的民眾,踐踏我們的文明,而且還處處想爭第一,即便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正是青黃不接,百姓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他們也不忘了挑戰中國的茶藝,然而他們犯了大忌,中國無論是文化還是思想都是他們的祖宗,盡管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我們的國土和文明曾經遭受過凌辱和踐踏,但勝利勝利最終還是屬于中國。有人經常在我面前說:人家日本的茶道怎么怎么好,我從來就不信這個邪,我經常會反駁他們,如果在你面前跪著一個女人,給你端著茶水,你能否喝的進去?但日本人能。這就是所謂的日本茶道嗎?我認為這是對茶道的褻瀆和不敬,是反其道而行之,這叫大逆不道。在日本男尊女卑可謂根深蒂固,他們那里的女人是沒有地位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的確十分注重茶道,只是方式方法有點過激,本人實在不能欣賞和認同罷了。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他們把老祖宗的勇猛頑強和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至,特別是從近代歷史上來看,他們的科技發達,軍事強大,國家強盛,生活富足。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只動用了“慈禧”給日本賠償金銀的四分之一的財力,就發動了一場給人類帶來痛苦和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加上侵占中國那些年的掠奪和搶占,真令人毛骨悚然、嘆為觀止啊!這是小日本犯下滔天罪行的憑證,同時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段無法抹去的恥辱。再看看現在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們仍在抬頭,蠢蠢欲動,作為國人我們不得不時刻提高警惕!
    換句話說,當今世界上,好茶,名茶基本都來自中國,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的茶道就象中國的武術一樣,博大精深,到處都是藏龍臥虎,不走進民間,走進山林,你永遠都不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茶道。
    中國茶道,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禮儀,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文化,是修行得道的飲茶藝術。是以茶來表達哲學觀念的形式和內容,以茶來明道、弘道、傳道的帶有宗教性、哲學性的飲茶方式。它溶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為一體,但不局限于條條框框,各個階層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也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中國茶道,就是以茶為主體,修身養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明代張源《茶錄》中說道:“茶道,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也更加明確了古人對茶的品質要求和對品飲藝術的完美追求。
  歷史上最早提出茶道的是中國,早在唐朝就有史料記載,只是千百年來沒有一個準確的、規范的、科學的定義來給它定位。而是全憑飲茶人自己的悟性去感受它、理解它。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提到:“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因此說,茶道它是一種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雖然千百年來國人對“茶道”沒有一個規范性說法,但就各家的“茶道”理論而言,可謂是百家爭鳴、爭奇斗艷,而且不斷出新,一些知名的茶人、專家、學者也都紛紛道出了自己對茶道的理解,真是眾說紛紜,各有所長啊。我把我對“茶道精神”的理解歸納為四個字:即“雅、靜、禮、和”。

 
    雅,就是雅俗共賞,幽雅,典雅、雅致,高雅。現代人都追求有品位的生活,閑暇之余到幽雅的茶樓小坐,茶室內典雅的氣氛,雅致獨特的裝潢,總給人以高雅的享受,讓人留戀往返。
    靜,是指安靜,清靜,寧靜,平靜。大多飲茶人都喜歡有一個安靜的氛圍,遠離鬧市,靜心靜神,清幽恬靜,以求得一時的清靜,只有在這肅雅寧靜的環境中,才能有一個平靜的心態,才能品味出這茶香帶來的無盡享受。
    禮,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禮儀之邦。以茶代酒,以茶待客,禮尚往來,禮貌待人。禮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節。傳統的美德都是在這“禮”字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各門派間講究的是禮法,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相互尊重,這就是茶禮。
    和,既是和氣,和睦,謙和,平和。常言說:“家和萬事興”,凡事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和睦相處,為人謙和,飲茶還可使人平和心態,平定情緒,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有和平與穩定,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才會有和平安寧的日子,我們百姓才會安居樂業,社會也就有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三、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神農嘗百草至今,已走過了近五千年,至于它的發源地,眾說紛紜,各國的專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唐.陸羽《茶經》中說道:“茶者,南方之佳木也”;“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即便如此也很難說茶究竟是產自云南還是四川。關于神農氏是否確有其人,這也是幾千年來民間的傳說。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把神農氏看作是神,稱其為炎帝。有關他的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這里也就不想一一列舉。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茶在我國至少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這是毋庸質疑的。
  茶為何物?其實它就是勞動者在勞動的實踐過程中創造的一種飲料。何為茶文化?簡單的說就是以茶為主體,以文化為基礎的茶與文化的有機結合,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歷史,蘊涵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是生活,老百姓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關它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涉及面之廣,內容之豐富,堪稱世界文化的搖籃,也構成了今天的茶文化。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人文口號是構建和諧社會,茶用它特有的方式,體現著民族精神和社會時尚。以茶待客,以茶代酒,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用茶文化教育國人要尊老愛幼,尊重科學和文化,提高民族素質,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飲茶習慣,于是茶與民族文化結合,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邁進,中國的茶文化越來越被世界各國矚目。于是琳瑯滿目的世界茶文化節每年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且花樣繁多,把中國的茶文化傳遍世界,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由于歷史久遠,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中國的語言文字,稱得上是錯綜復雜、異彩紛呈。同一個漢字有多種讀法,也有多種含義;對同一件事物,有多種稱呼,也有多種解釋;對同一個稱呼,有多種變化,又有多種寫法。史料記載,“荼”在古代一直是用的最多的茶的代名詞。荼:古書上的一種苦菜,也就是現在的茶。漢代開始就曾經出現過茶字,但到了唐朝以后才將“荼”規范為茶。唐代陸羽《茶經》中曾說:“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茶”。在秦代統一文字以前,由于民族性質、地域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茶的名稱也各有千秋。在“荼、槚、茗、荈、設”五種茶的稱謂中,以“荼”字最普遍,流傳最廣。現在漢字雖已規范,但不同的民族仍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飲用習慣,因此,也就越發顯得茶的神秘莫測和它的魅力所在。
    其實,無論是茶藝、茶道還是茶文化,都是為飲茶而服務的,都是為了讓人們品飲到高質量、高品位的“好茶”而做準備的。它只是一個過程,也恰恰就是這個過程,讓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相傳,孜孜以求的探索,甚至用一生去苦心鉆研,傳承和發揚這民族的瑰寶。因為它是精神、是靈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所以人們尊重它、愛護它、供奉它、向往它。所謂“好茶”,它是有著哲學意味的。從廣義上來講,它包含心境、意境、環境、乃至天體、宇宙、大自然。從狹義上來講,它就是開水煮好的一壺茶,供人們解渴養神,然真善美的追求卻盡在其中。有茶人這樣評價好茶:“其品高潔優雅,其性淡薄靜寂,其氣馨香怡神,其味甘醇雋永”。道出了茶的真正內涵和奧秘。
    四、茶藝表演

    茶藝表演,是茶藝、茶道、茶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具體體現,是中華茶藝,古典茶藝,現代茶藝有機結合。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展示的是飲茶藝術和表演藝術;茶道,是茶的精神,體現的是一種信仰和要達到的思想境界;茶文化,是茶的內涵,表現的是一種素養和應具備的文化底蘊。茶藝表演展現給國人的是一個美妙的茶藝世界。因此,現代的茶樓或茶館,對茶藝師的要求都很高,因為它不局限于僅僅會泡茶,更重要的是要求茶藝師要有一定的修養和內在的素質,還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無論是“茶先生”還是“茶小姐”,都要遵循茶藝、茶道和茶文化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和崇高境界。因此無論是在環境的設計、室內的布置、燈光的調整、氣氛的營造還是茶藝的表演等諸方面都要求符合人們的需求,滿足人們的視覺和精神享受。因地域文化的差異,茶藝的表演形式也是豐富多彩,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技藝,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泡法。特別是近些年一些專業的茶藝學校,茶藝培訓班,逐漸多了起來,旨在弘揚我國茶文化的基礎上,使廣大飲茶愛好者得以較系統地了解我國各品類名茶,茶產地的獨特自然生態環境,人文景觀勝跡,茶樹品種,茶葉品質,以及名事典故等,從而使飲茗者獲得最相關的茶學常識、茶文化知識和美的享受。
    茶藝表演有六大美:即“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藝之美”。茶藝學校通過培訓,不但要求學員掌握基本泡茶知識,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相關培訓,具體內容有:中華茶文化、茶葉的分類、六大茶種及再加工茶的鑒別與欣賞、不同季節茶的不同泡法、茶葉評審知識、茶具知識、品茗知識、用水知識、泡茶技法、科學飲茶與保健、儀容儀表、服務用語、飲茶藝術、茶道知識、各民族茶藝、茶藝表演的基本理論與實踐,休閑茶藝經營設計、服務管理等等,使學員得到全面發展,提高服務質量。并將其運用于實踐中,最大能量的施展茶藝,讓更多的人認識茶、了解茶、審美茶,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其中,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茶藝術,并努力使之發揚光大。


  茶   緣

    自己也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并研究茶的,說是偶然也是必然。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茶,那時侯不喜歡喝茶,看著大人們喝著茶、聊著天,津津樂道,不亦樂乎,隱隱有些疑惑和好奇 ,不知道也沒感覺這種東西好喝。90年代初,姑姑從武夷山來探親并帶來武夷巖茶,第一次品嘗到巖茶的芳香,就深深的被它那甘醇甜爽的味道給吸引了,但因為當時的條件有限,知之又甚少,還沒有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是覺得好喝。后來我來到現在這座城市,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個朋友對我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我們不但是生活中的好友,也是書法上的朋友,一直以來我都十分尊敬他,習慣尊稱他為“馬哥”。他是一個很會生活得人,而且很有品位。他對我也很關照,在他的感染下我漸漸迷上了茶,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茶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郁悶時它幫我消愁解悶,開心時它陪我一起快樂,繁忙時它可以幫我緩解疲勞,閑暇時它又陪我度過每一個舒心的夜晚。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在我的影響下,開始喜歡喝茶了,我也經常勸我那些愛喝酒的朋友,少喝酒多喝茶,酒傷身茶養神,可人的生活習性是很難改變的,這種思想是不可能強加于別人的,但我有信心讓更多的朋友逐漸喜歡上它。十幾年來在我心里一直埋藏著一個心愿,就是我要自己開一家正規的茶樓,為了宏揚民族文化,為了把茶介紹給更多的人,我愿意做點什么。于是2005年元月我終于圓了自己的夢,在這座小城開起了第一家茶樓。

 
    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說實話我開茶樓的初衷不是完全為了賺錢,說的高尚些,真的就是為了帶動我們的地方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茶,最起碼知道它——這個有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瑰寶。我們的城市地處偏遠,屬平原地區,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是年輕的邊陲小城。比不得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山川秀美且古老而繁華的都市。但這里的人們純樸善良、熱情好客、心計很高。他們追求時尚,向往大都市的生活,緊趕時代的步伐,他們更渴望有品位的生活。于是我就笑迎八方客,滿意在茶樓。來的都是客,茶香情意濃。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我會把每一伙客人都當作朋友,因為只有有緣才會相聚。香茶引來八方客,妙曲暢敘九州情。幽雅的環境、迷人的樂曲、典雅的氣氛等,都是構成茶人品茗的先決條件。茶緣也是人緣,這個社會需要和諧與融洽,茶的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來自何方,無論你是什么樣的身份,到這里都是一視同仁,因為有了茶緣才有了我和更多朋友的緣。當然不可否認,賺錢也是目的之一,但我賺的是干凈錢,良心錢。我素來把錢看得很淡,錢是身外之物,可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沒有錢你將一事無成。開茶樓需要錢,裝修置設備需要錢,買茶進茶需要錢,各項稅收需要錢,水電取暖需要錢,房屋和人員開支需要錢,以及相關的各種費用都需要錢,我不是圣人,我也要穿衣吃飯,也要面對現實,但我可以做到問心無愧,光明正大,光明磊落。錢多錢少夠花就行,知足常樂啊!
    茶室是現代文明社會中高雅的社交場所,因為這里的環境幽雅寧靜、舒適宜人,所以更多的朋友喜歡到茶樓小坐,說事、談生意、論感情這里都是最佳的選擇和理想的場所,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迎來送走,語音、語氣、語調都是極為重要的,同樣的話不同的語氣效果也會不同。俗話說:“好話一句三春暖,惡語一句三伏寒”。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你得尊重別人。語言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重要因素,同時它也是一門藝術。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往來與交際,語言藝術就顯得優為重要。談吐文雅,語調輕柔,語氣親切,態度誠懇,方不失大雅。也只有做到這些你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現實生活中,什么樣的人都會遇到,比如酒后失德,不拘小節,口出狂言,滿嘴臟話,欺軟怕硬,爭強好勝,斤斤計較,勾心斗角,不可一世,忘乎所以,好逸惡勞,好高務遠,油腔滑調,心懷叵測,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等等,這樣的勢力小人我們的身邊彼彼皆是。大不了我們不和他們計較就是了,正如有的朋友說的,出門叫狗咬了一口,你又何必再追著狗咬它一口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平安的社會就是多一份忍讓就多一份和諧。正如璞存淅有句廣告詞中說道:只要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就會邁出一大步。
    我開辦茶樓的動機,要追溯到十年以前。那是在1998年的秋季,那時的我還僅僅是個音樂工作者,一個業余歌手,我的職業是一名教師,喝茶也僅僅是我的一個愛好,我也曾用我的歌聲給無數的市民和地方百姓帶來過歡樂。我平時從不沾酒, 但我喜歡喝茶,那時侯我就想開一家類似于茶館這樣的地方,我喜歡交朋友,“以茶會友”是我不變的宗旨。可北方人的性格屬外露型的,豪爽、奔放、熱情、大方。特別是這里的人們喜歡飲酒,他們的生活也十分有規律,一有聚會時就先是吃飯店、喝大酒,然后找一家歌廳盡情“嚎”放,以釋心中的暢快,待到聲嘶力竭時,再找一家地攤吃點屬于我們自己的地方特色,好不逍遙快活。于是我就結合這一特點,想開一家“音樂茶座”,在那里既有“茶”又有“歌”,我樂此不疲。帶著這美妙的想法,我開始籌備裝修。就在我為“音樂茶座”即將開業做準備之際,可是為“音樂茶座”取個什么名字呢?這天我們一伙朋友吃完午飯后,剩下我和“馬哥”還有我們朋友中的老大“孫老師”,來到即將開業的“音樂茶座”,我們邊喝茶邊聊起了家常,我把我的想法和兩位哥哥和盤托出,也想讓他們幫我出個主意,最后還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孫老師一語驚人:“哆來咪”。呀!好!我拍案而起,幾乎興奮的叫了起來,太好了!這就是我苦苦尋找的名字,正好迎合了我的音樂特長。也就是從那時侯起,在朋友的眼里“哆來咪”幾乎成了我的第二個名字,很多朋友都習慣的稱我為“哆來咪”。我聽后也很欣慰。我的初衷是在輕歌曼舞中品品茶,是何等的休閑自在。可是慢慢的,音樂茶座就完全變成了“歌廳”,喝茶也僅僅就是為了解渴而解渴,遠遠沒有了我預想的飲茶、調侃、輕歌、曼舞的場景。漸漸的我也就習以為常了,不知不覺中音樂茶座伴我走過了八個年頭,為了我的一個夢,我毅然決定撤出歌廳,開一家真正的茶樓。就是在這樣一種意識形態之中,我的“茶樓”誕生了。我引用了一首贊美烏龍茶的茶詩:“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既有天真味,又有圣妙香”中的“天香”二字,為我的茶樓取名為“天香茶樓”。所以我說,這就是我與“茶緣”,說是偶然也屬必然的結果。
    茶樓開業以來,走過了探索而又曲折的三年。茶樓雖然代表的是古老而傳統的飲食行業,但在這座小城,還屬新鮮事物,想要讓大多數的人們接受它,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也許是這里特殊的環境和消費方式,使得大多數人對此還有些神秘和疑惑。幾年來,我接待過來自各行各界的朋友,歸根結底一句話:人心所向,眾口難調啊!但我將上下而求索,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因為茶是我的最愛!
    緣,漢字的解釋有多種字意,萬物生旺削弱存活皆是緣字當令。緣由、緣故、緣分、邊緣、姻緣、因緣、攀緣、機緣、人緣、血緣等等,而“茶緣”一詞,在字典和詞典中還真找不到。但它所指的范圍卻很廣。自古以來,茶都被視為一種高雅而圣潔的禮品,往來穿梭于宮廷或百姓間,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全是由于它內在的美征服于人類,使它充滿了誘惑,并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千百年來人們崇尚它,敬仰它,愛戴它。從神農嘗百草到茶馬古道,從陸羽的《茶經》到陸延燦的《續茶經》,從遠古走到現在,不知流傳了多少神奇的傳說,記載了多少人與茶的故事。一樁樁、一件件,感人肺腑、耐人尋味。我也常常慶幸,自己今生能與茶結緣,而且注定此生與茶為伴。在我心里茶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思想,更是我生活的一種動力。因此說:茶是有靈魂的,它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陶冶人們的情操;它又是有靈性的,它可以點綴人們的生活,凈化人們的心靈;它也是有靈感的,它可以裝點錦繡的山河,它可以美化山村的環境。
    茶來自于天然,回報于天然;緣來自于自然,回報于自然。因此也就有了“茶緣”。人說,好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因此,我認為“茶緣”不外乎就是天緣、地緣、人緣、還有佛緣。
    一、天緣
    天緣,既是天時。也是指天氣、氣候。也就是說茶要有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這是上天賜予的。老百姓經常說,種田人就是靠天吃飯,這是指天氣的好壞。的確,老天爺不睜眼,不是干旱就是澇災,這樣的天氣怎么會種出好莊稼、長出好茶來呢。生活中常用的詞語有:天氣、天然、天生、天體、天意、天堂、天險、天好等等,它既是至高無上的,又是純潔無暇的。人常說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人們憧憬著、期待著、盼望著,春天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希望。春節,是中國人特有的、也是最大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張燈結彩,渙然一新,貼對聯、放鞭炮,清早起來走家串戶,相互問好,共同祝愿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期盼著上天能夠普度眾生,風調雨順,老百姓能有個好收成。這是天成也是天緣。
    二、地緣
    地緣,既是地利。也是指園地、土質。光有得天獨厚的環境,靠天吃飯那是萬萬不可的,地是要人種的,那是要靠勞動人民雙手創造的。所以,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正是靠著那分樸實和堅韌,戰天斗地 、改天換地,才有了我們今天茶桌上的美味佳茗。正是:“誰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啊!種茶、采茶,管理、制作這其中每一個過程都有著極為復雜的工序,它是勞動者集勤勞和智慧于一身,刻苦鉆研、精心培育、苦心經營和細心管理的結果。“大紅袍”,是我國的稀有茶種,現只存有六珠,過去的年產量不足一斤,屬國家一級保護植被,2007年開始國家已將大紅袍的母本樹封存,只供游人觀賞,從此不再采摘。它地處在福建武夷山的巖石峭壁上,有著極其特殊的生長環境,由于歷史久遠,巖石自然風化,礦物質和其它養分極為豐富,因此它有著特殊的營養價值,被稱為國品。據說“母本大紅袍”可治百病。所以自明末清初以來,一直都是皇家一人獨占獨飲。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為了宏揚和發展大紅袍這特有的品種,組織專家學者苦心鉆研,精心培育,也利用那里特殊的土壤和環境,終于創造出了可以替代母本的第二代大紅袍,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這是地利為人類創造的又一財富啊。
    三、人緣
    人緣,即是人和。以人為本,天作之和。勞動創造了人類,人們在勞動中不斷思考、總結、積累、交流和探索,并創造了這個美麗的世界。茶,自然也是這個美麗世界的一分子。茶從它的采摘到它的制作都是人在操縱,是純人為因素。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是農業和醫藥的最早發明者,他不但發明了農耕技術,而且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等。又因為他長期給人治病,而嘗盡百草并發現“荼”,從此人們的生活中又增添了“茶”。開始了由藥逐步轉化為全球最大飲料的漫漫歷史過程,而流傳至今。也就是從那時侯起茶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并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說,每種茶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藥,只是它不同于我們患病時所吃的藥。據專家研究考證,一片小小的茶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500多種有機物。地處西部偏遠地區的人們,長期以放牧為生,以食肉為主,很少吃到蔬菜,而茶葉中的營養正好可以補充他們身體內的所需,因此,他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茶的。茶,一方面可以促進消化,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和幫助肌體吸收各種有機物。堅持長年飲茶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防止衰老,養顏護膚、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健脾開胃、去膩消食、防腐抗癌,受益匪淺。
    四、佛緣
    “天下名山古剎多,自古高僧愛斗茶”。談到佛緣首先讓人聯想的就是“禪茶一味”這四個字,“濟人茶水行方便,悟道佛門洗浴塵”。茶與佛教的淵源可謂由來以久。現在的茶藝、茶道、茶文化無處不顯示著茶與禪的味道。禪,靜坐之意。這與僧人、道士修身養性、寧靜清心、坐禪修行是分不開的。千百年來,中國的茶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發展,各教派的僧侶們應該是功不可沒。他們種茶、制茶、研究茶,幾經風霜、歷盡坎坷并使茶道發揚光大。為促進茶業的發展,加速茶葉的傳播,僧侶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今天所說的茶道,無不帶著濃郁的宗教與佛教的味道,因為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也不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飲茶習慣都各有千秋,而且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茶。同時,茶道又融匯了道家、佛家、儒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使茶道充滿了撲朔迷離和神秘之感。事物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充滿神秘就越是有人想要探究,這其中就有一個“緣”字,“佛緣”也就由此而來吧。這其中深藏若虛的妙境,只有茶人在品茶的過程中去慢慢體會了。
    茶圣“陸羽”自幼就生長在佛寺,從小就受到了佛家的熏染,有關他的身世也頗為傳奇,這里我們暫且不說。我只知道他自幼就聰異好學,后得高師的指點,學養有成,但由于時世動蕩,故無意仕途而一心隱居著書。于是也就有了不朽之作《茶經》的問世,并流芳千古。千百年來,人們把陸羽崇奉為“茶神”,尊其為“茶圣”。不單純是因為他愛茶、種茶、制茶、研究茶,并寫書論著,更重要的是他為人謙和,博學多才。除《茶經》外還著有許多著作,只是因其茶而被淹沒。唐代“大歷十大才子”之一的耿湋曾對陸羽發出過“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的感嘆。有道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做人,我十分欣賞陸羽《茶經》中所稱道的:“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益'精行儉德之人’”,正如《中華茶文化尋蹤》一書中所評“其樸素無華,隨氣任性,才高學博而從善如流”。
    做人就應不卑不亢,“精行儉德”之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與世無爭、淡薄名利、行善積德、樂于助人、博學多才、精益求精之人,又是何其的難,這是超凡脫俗,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能極之人實屬罕見。因此我認為,做人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問心無愧,就不失為好人。緣分,是自然生成的,不需人為去制造,一切都順其自然,又是那么的隨意,所以我十分珍惜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工作,以及我為之奮斗而得來不易的所有事和物,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精行儉德”之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漳州茶文化探源
名茶館介紹(下)
茶館
茶有“仙氣”
茶藝師考試指南|重點知識提示|建議收藏
龍井茶茶藝-茶藝表演,中國茶道-茶是故鄉濃|-茶|茶葉|茶網|茶文化|茶館|茶餐廳|茶具|瓷器|茶文化|茶社|龍井|碧螺春|烏龍茶|大紅袍|普洱茶| 紫砂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五寨县| 靖安县| 南汇区| 庆城县| 华蓥市| 五寨县| 句容市| 舒城县| 宁远县| 永登县| 常州市| 吉安县| 宁乡县| 嵩明县| 贵南县| 辽中县| 黄梅县| 崇阳县| 西峡县| 湛江市| 濮阳市| 军事| 五峰| 永宁县| 宁都县| 武城县| 玉林市| 阳西县| 冷水江市| 莆田市| 咸宁市| 长汀县| 凤庆县| 成安县| 石景山区| 红桥区| 德江县| 麻江县| 古蔺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