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說,人在社會關系中的節點是身份。由此而來,身份便掩蓋了人與生俱來的本真存在,使人面蒙上世俗之面紗,自有身份始于人類,人類歷史便開始了罪惡篇章。階級,君臣,主仆,一些被身份差別化帶來的不平等根深蒂固。
漢語詞典中,身份的意思是指人的出身和地位,在大家的意識中,身份也是一種身價的象征,有的出生身份就是天花板,而有的人窮其一生,卻仍籍籍無名。身份一詞,是欲望,也是落差,是執念,也是偏見。
這個世界上有人追求名利,也有人不惜一切保住名利。有人愛聽假話,喜歡別人的贊美和吹捧,認為這是身份給予他該有的光鮮。有人因為得到一個身份,而忘記自己曾經的身份,而有人因為沒有那層身份,而不得不想身份低頭。最諷刺的地方就是,人們用自己編造出來的東西,圈禁自己的思想和格局,把自己置于某個位置,連思想都一起變得高尚和低賤了。
為什么身份會讓這么的人趨之若鶩?
因為人們對身份的定義是對金錢,權利,地位的象征,人們在渴望身份的同時,也就是在渴望金錢和權利的滿足,如果當今社會不再以經濟地位去決定一個人的身份的話,人們對身份的渴望度會降低很多。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靠買彩票中了五百萬之后,曾經對他嗤之以鼻的親戚朋友都開始來攀附他,人們到底是因為他的身份從乞丐變成暴發戶,還是因為那之間的親情關系了。在職場上默默無聞的便利貼員工,被聽說是公司老板的孩子,同事還會一如既往地指揮他干這干那嗎?我曾經的領導是一個中年婦女,對待和她同等級的說話畢恭畢敬,對待實習生則永遠是一副居高臨下,因此這就造成不平等身份之間的相互鄙視,誰也看不起誰。身份在很多時候不僅決定你在哪里工作,和什么樣的社會群體打交道,也決定了你將受到什么樣的待遇。
實習的員工迫于領導的壓迫,僅僅是因為身份的限制而喪失話語權嗎?不,是太多人局限于身份,有人選擇利用身份大放厥詞,居高臨下;就有人受制于身份忍辱負重。這也是為什么,身份永遠會存在偏見。就跟大家認為貧困生不能穿名牌,有編制就等于體面是一樣的道理。在單位實習,你會發現,有身份的人和有身份的人之間最多的話就是恭維,群里最多的表情就是你真棒,辛苦了,相比不好聽的實在話,他們更愛聽虛無縹緲的贊美。你會發現,相比普通的人,那些因為身份帶來榮耀的人,它們更需要別人的尊重和關注,因為他們很需要別人對他們的身份認同。
難道,身份真的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其實并沒有,只是人們的態度使然,身份一詞本就是人類賦予的,人們認為當官的就是比平民有地位有身份,有錢的就是比沒錢的抬得起頭,明星就是比素人更有光環,人類給予這些偏見,漸漸地,那些擁有這些人份的人也認為本該如此,你討厭這些人因為虛榮心揮霍消費自己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這些權利,是我們大家共同賦予的,人類再創造這個詞時,就不自覺的為它畫上了三六九等,大家也根據身份的不同自動歸類,有人仰望,就有人俯視。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強調人格的平等,弱化身份帶來的權利和光環,也許就不會有這些偏見。
比起權利,金錢的身份象征,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是職業身份,教師,醫生,士兵,是家庭身份,是孩子的父親母親,是妻子丈夫,是父親母親的孩子。這些往往比虛榮心下的追捧,金錢上的鋌而走險來的更重要,更有成就感。
身份一詞,本身沒有惡意,惡意都來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