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寫了兩件小事。
大家對于這件事情處理很關系,表現很想看這個事情是怎么處理的。
下面的內容,基本來自于當時與雷老師的交流內容,部分做了修改。
看圖,我們再來還原一下事情。
這里有幾點需要補充,小雨同學用濕巾勒其他同學的脖子是沒有來由的,走在走廊上走過去就把其他班級同學脖子也勒了。這一點在事后被勒同學的口述中得到了確認,并且走廊監控也完整記錄了。
另外,小雨爸爸在得知此時之后,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不以為然的,并且在于被勒孩子家長現場交流中沒有展現出積極解決這件事情的態度,這讓其他家長難以接受。
02
當時雷老師打電話給我。
在交流中,我們粗粗梳理出了下面幾個要點(主要針對小雨父母):
1、給予理解。
其實這一點,當時我們并沒有談及。
是構思今天這篇文章時想到了。
是的,你沒有看錯,第一點是給予理解。
丁爸,不對啊,明明是小雨有錯在先,父母也不配合。怎么還要去理解呢。
那是因為,只有班主任在最開始釋放出理解,捕捉到對方情緒,接下來班主任的一些話(或者道理),才可能有用。那么你知道對方有錯在先,你也要關注情緒。因為錯的一方,很多時候在自己立場覺得這個事情無關緊要、甚至自己無需承擔責任。
但是這里的給予理解,是在柔軟中帶有一點鋒芒。
連句式,我都想好了。
這樣說:我也是多么希望事情是這樣的……,可是……。
回到當時場景,可以這么說:小雨爸爸,我也是希望孩子之間是正常玩耍的(因為小雨爸爸覺得這個就是小孩子之間正常的打打鬧鬧),可以你看監控,情況似乎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接下來就是闡述具體情況。
最后一定加一句,小雨爸爸你看是這樣子嗎?讓家長不斷對確認。
我們從上面的句式中發現,“希望”部分是在說出家長心中期待與邏輯,二“可是”部分則是在用陳述事實的方式定性問題(這不是孩子們之間的簡單玩耍了,而是嚴重的攻擊性行為)。
2、抓住本質。
給予理解之后,馬上要回到事情本質,孩子已經有這樣嚴重攻擊性行為了,作為家長現在首要任務是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而不是逃避問題。
這個時候,老師就要說,小雨爸爸,你看我們現在還是先幫助孩子面對這個問題,想辦法幫助孩子。
老師就要備課,關于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般干預方式。
給家長的干預方式要具體。
這里老師還要表明一個態度,我不是來批判你的,而是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我們是在一起想辦法。
3、樹立榜樣。
光是幫助了小雨家長還不夠,還要對其他家長要有所交代。
但是小雨父母態度不積極,怎么辦。
還是要從孩子出發。可以跟小雨父母講,你們現在跟別人道歉,是在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表現,是在用行動表示“犯了錯誤就要承擔后果”。
4、后續跟進
上面的話講完還不夠,老師還需要關注后續。
一方面對于小雨同學的表現進行一段時間的追蹤,對家長及時反饋。另外一方面,繼續關注小雨父母的一些動態,表示老師可以繼續提供一些必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