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劇無數的我們縱觀看過的電視劇,是不是大部分的影視劇中都會出現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存在往往都是為了推動劇情,突出主角的性格和能力,亦或者是促進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感情,看到這里是不是腦中已經浮現出了他們的形象了?“過路費留一下!”沒錯,他們就是土匪。
土匪這個群體,從中國的古代一直到民國都是存在的,土匪這個詞的意義就是土生土長的、只在一定范圍內作案的匪徒,他們靠山而居,以搶劫物資糧食為生。土匪一般都是以團體存在。在大家的印象中,土匪都是一群散漫的混混組成的,對戰官兵的話根本不堪一擊,但實際上,土匪是有自己的規矩和紀律的。
比如有一點,在古代,土匪就絕對不敢搶趕考的書生學子的盤纏,這是為什么呢?明明趕考的書生學子肯定都是帶著大量銀錢的,而且書生普遍瘦弱,沒有抵抗力。這就要從土匪的規矩說起了,原因有這么幾個。第一個,古代非常尊重讀書人,因為覺得讀書人能改變國家,能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謀福,而且孔子傳下來的儒道深入人心,雖然自己沒有讀過書,但是土匪還是希望書生們能成功考取功名的。
第二點則是因為當時的官府,土匪畢竟是土匪,和官兵硬碰硬起來很有可能會傷亡慘重,說不定還會被剿滅。而趕考的書生們身上都會綁著朝廷下發的特殊的小旗子,上面一般寫著“奉旨會試”、“禮部會試”等字樣。
如果這些學子出了事情,當地的官員就會受到朝廷的責罰,為此每年的會試前期官員們都會知會當地的土匪,不要傷害書生,耽誤他們趕考。要問土匪為什么不搶書生,他們可能會回你:沒瞅見他們腰上綁了啥啊!他們的旗子相當于免搶金牌了。
第三點是因為行規,畢竟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如果違反行規,會被整個行業所唾棄,而土匪這一特殊的行業里,自然也是有規矩的,比如土匪里面非常出名的十不搶,像是書生和郵差,嫁娶和行喪,和尚和尼姑等都在十不搶的范圍內。
最后一點原因呢,就是土匪一個山寨一直待在一個地方的,他們往往都拖家帶口,也會害怕報復,古代都希望家里的子弟能做個讀書人,就是因為讀書人能改變自己的一生,他們往往可能苦讀十年之后機一步登天,如果土匪在他們趕考的時候耽誤了他們,他們往后功成名就之后,就有可能來報復這群土匪。但不管怎么說,土匪都是惡的,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違法的,都應當被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