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陳傳席:別拿錢買我的生命

陳傳席:別拿錢買我的生命
________陳傳席與薛龍春對話


       圈內人對陳傳席的評價是迥異的,有人說他率真可愛,也有人則覺得他喜怒無常,但對于他在學術上的造詣都一致肯定。 他工科出身,卻有良好的國學基本功。他雖以史論見長,但畫價卻昂貴。他說自己賣畫不按尺寸,只論花的時間多少。作為學者,他值錢的不是繪畫,而是時間。
    他研究歷史,卻對當代美術保持足夠關注,幾年前曾因一篇評論劉海粟的文章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發誓要告他,但結果沒有付諸實施。他照樣活得自在,照樣口無遮攔。
     

收藏的文物不讓人看不如燒掉
     
      周刊(薛龍春):故宮博物院花2200萬購買號稱西晉書法家索靖的傳世作品《出師頌》,遭到收藏界與美術界的一致質疑。在南方與上海的媒體上,您是一位主要的提出不同意見的學者。是不是國家花那么多錢買東西,就是故宮的幾個專家說了就能算的?
      陳:從大的方面來談。我們國家和美國不一樣。美國博物館都是私人的。按理說,公家的東西大家都能看,私人的東西自己看。但現在反過來了,美國的私人博物館向全社會全世界開放。我是個中國人,到那里看東西,不僅不要錢,還給我補助費,并有專門的人服務,爬上爬下拿給我們看。我們這里雖然是公家的東西,但我們這些學者都不給看,只有博物館館長一個人把持。他們常把東西拿到國外去展覽,因為他們可以借此機會,自己出國玩玩。
      周刊:在國外,國家花錢買文物也是館長與幾個鑒定專家說了算嗎?
      陳:美國有位華裔收藏家王己遷,今年剛去世,他將所有的收藏捐獻給了美國的博物館,因為捐贈國家也要象征性付點錢,但為了這點錢美國召開了全世界學者參加的討論會來論證他捐獻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英國、日本、中國的專家都去了。我們花這么多錢買東西,就不能花幾萬的錢請國內的學者去看一看,參考一點意見?(這同時也是一個學術活動。)你博物館收藏這些東西干什么,僅僅是收藏的目的就不要買了,還不如燒掉。這些東西寧可早壞幾天,也要讓它多發揮點作用。如果發揮不了作用,即使是壽命延長了1000年,又有什么用。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些作品就是給全國的學者、全國人民看的,看本身就很有價值。學者都看不到,收藏有什么價值。
      買這個東西(指《出師頌》),前后幾個月,為什么不能充分聽聽全國學者的意見。我們這里太反常,收藏成了某些個人的事,收藏了以后,看也是一些人個人的事。這很不正常。
      周刊:學者并沒有看到作品的原件,他們的意見能有什么樣的價值。在鑒定界,直接經驗是最值得驕傲的。
      陳:故宮上次拍進的米芾的《研山銘》,我們看明初學者的記載,內容和拍賣的不一樣。有些字多出來了,是后加的。我在山東孔廟看到過《研山銘》刻石,是康熙時的,與現在拍賣的一樣。所以,如果是造假,也不會晚于清初。我的意見也只是一家之言,但可以討論討論,你說真我說假,大家互相辯論,問題越辯越明。文物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周刊:有人說,這天價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我們國家還很貧困,與其花錢買這些東西,還不如將錢用在“刀刃”上。
      陳: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我是研究傳統的,對中國文物愛之如命,巴不得它回來。但這些東西在國外保存也很好,我們要花那么多錢買回來,而我們還有那么多小孩上不了學,還有那么多人很貧困。如果這錢投在一個大學或者小學多好。
     

聽人說搞傳統我就好笑
     
      周刊:前幾年你因為揭露了一些畫壇大師的真相,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攻擊。人家一輩子靠吹捧大師吃飯,當然饒不了你。記得你當時說過要退出美術界。
      陳:美術界的問題太多,我想過退出來,也準備退出來。但有的出版社托我作書,錢早給我,也被我花完了,但工作還沒做。所以美術上有些事還是要做,況且我畢竟是美術史的教授。
      現在約稿多,很多是朋友,說給你幾天時間,支持我一篇稿子吧,稿情難卻。在美術界時間呆長了,自己也退化了,因為在這個圈子里寫文章太容易了。有時有些詞句并不正確也懶得查,但如果給文學界寫東西就馬虎不得。黃君璧等人為什么到了臺灣之后畫就差了,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在大陸時高手如云,他還不算什么,畫畫就要小心;但到了臺灣后,他是最高手,怎么畫水平都最高,沒有壓迫感。
      周刊:有人說中國畫與我們生存的現實是脫節的,純粹是自娛自樂。但中國畫家卻是最富有的,一走穴就撈幾十萬。
      陳:畫家的思想感情沒有在現代,就畫不出現代的東西,現代人畫古裝人物的,可以賣很多錢,但卻是廢紙。因為古裝人物是古人的東西。山水什么的老畫古代那一套也是不行的,雖然還是那山那水,但思想感情已經變了。
      周刊:他們都煞有介事將筆墨程式理解為傳統的全部。
      陳:傳統歷來是發展的,每一代都是傳統,都不一樣,一樣就不叫傳統了。我主張傳統有一部分人搞。比如書法應當這樣用筆,國畫的墨怎么用。國家養一些人,但不要所有人都來做這件事。
      有人總自稱是搞傳統的,我聽了就好笑。像陸儼少那樣的人,算是在他的時代最懂傳統的,可是他卻將傳統中一句重要的話理解錯了。古人說:“尚暗不尚明。”他批判說,暗有什么好的,明也未必不好。他將暗理解為黑乎乎的,其實暗是指藏鋒不露,明是指刻露。最懂傳統的人將這句話都弄錯了,一般人還講什么。
     

當然人到了位置上,什么都敢講。
     
      周刊:如果一個人在家寫傳統古體詩,并在很少的興趣相投的朋友中傳播,這沒有問題。但要是拿到大街上去朗誦就滑稽了。國畫不也一回事嗎?
      陳:傳統即使畫得很好也只限于部分專家看,而不是大多數人看。會寫詩最多就是修養不錯,但卻當不了教授。這不是需要詩的時代。你做的這些東西,古人都已做了,你又寫不過他,寫得一樣,也只不過重復一下。
      我前面說了,號稱搞傳統中國畫的人并不懂傳統。搞藝術我主張現代、民族、個人三個特性。我在美國,別人跟我說,你們中國人的油畫不是油畫。當然了,我們也不能聽外國人講。起碼,外國人看你的油畫幼稚可笑。美國人與歐洲人畫的東西應該讓他們畫去。但民族性并不是重復。
      周刊:你在美術界發言比較多,罵了不少人,也常被人罵。被人罵的感覺如何?
      陳:罵我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善意的。即使是惡意的我也不計較,一笑了之。我沒時間就不看了。不看不是因為人家罵我,而是水平太低下,浪費時間。
      一個人沒人罵也是寂寞的。有時反駁一下也是稿情難卻。有的讀者看了我的文章說,陳傳席敢講實話,我覺得講實話是基本素質,在中國卻成了大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朋友問我,怎么講話才能使人相信?我說很簡單,講實話就能讓人相信。他又感到不可理解。
      周刊:你寫了很多畫冊序言和畫家評論,你敢說自己講的都是真話?
      陳:給朋友寫文章稍微會提高一點,用顯微鏡去看他的優點,對他有鼓勵作用。但是對名人例外,那是檢驗自己判斷能力的。很多名人出很高價請我寫,我都先要聲明,我該怎么講就怎么講。現在盡量不寫,因為有許多重要研究要做。你給我再多錢讓我寫文章,其實是拿錢買我的生命,你這個人根本就不值得我研究。因為我不想再給人寫,沒滿足要求的會罵我,因為我講了實話影響到他的地位,也要罵我。他們以前被人拔到十分高,現在我還原到五分高,他就不高興。
     

博導連文章與論文都分不清
     
       周刊:聽說你對現在的教育很不滿意?
      陳:教育產業化肯定是錯誤的。有人說教育是培養人,當然這句話可以探討,教育當然也要培養人才,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國民素質。中國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日本的民治維新首先是普及全民的小學教育。中國的戊戌變法首先是建京師大學堂,上下是脫離的。少數人才培養好了在中國也沒有用武之地。國家的進步主要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我們現在的教育將北大清華作為重點,投入大量資金,結果培養出來的人統計下來大部分都跑到國外去了,人才留不住,國民素質也得不到提高。
      周刊:產業化可以刺激國民的教育投入,但忽視了人才的質量,有人說將來會有報應的。
      陳:我們就是喜歡一窩蜂,搞形式主義,以為大學多了,招生多了,教育就發達了,先進了。最近在搞什么全國教育大檢查,放假了怎么檢查?就是看材料。包括南京的一些大學,上海、北京、西安的大學,我都搞過調查,不少人都在忙造假,多少年來教學計劃什么的都缺。學校天天給我打電話,要我補這補那,大家都投入造假,教育部跑來看一圈,就是看這些假玩意。這說明領導教育的人根本不懂教育。
      周刊:綜合性大學都在建美院,美院怎么這么容易建?
      陳:美術專業收錢多,收報名費也多,而且可以擴大生源,有生源就能發財。學中文學數學都有用處,美術學不好,一點用處都沒有。不知你注意沒有,美術系的學生素質總是很差的,美院尤其不應多建。有個學校,以前招30人,現在招一千多人。美術對國家的作用當然沒有科技大,它是門小技術,但是沒有相當的天分肯定搞不好。這是少數人能做的事。大家都建,考不上大學的都來報美院,一些不配進大學的教師也都進了。我以前在安徽的一些中學教師朋友現在都進了大學。什么事都是一呼攏。
      周刊:學生多,教師就多,教師多,教授就多,高校的教授上得真快。在專業圈一點影響都沒有的,都當教授了。
      陳:教授太多,導師太多。他本人博士考不上,甚至連本科水平都達不到,自己卻是博導了。教授要有原則,現在有了著作就能當教授,有錢就能出著作,有關系就能出著作。我也寫了很多本書,其實真正有價值的就那幾本。以前是少數人寫書大家看,現在是大家寫書沒人看。過去人一輩子就出本把書。
      周刊:大學合并也成了風氣,是不是真有什么規模效應?
      陳:我贊成合并,但現在這種合并我不贊成。許多中專校,一合并都成了大學,中專老師就成了大學老師,以前他根本進不來。南大不搞合并是對的。有些差學校應干脆砍掉。湖南有幾所學校,相距200里,也合并了,這合并有什么用處。還有,現在每一個城市都建大學,也沒有必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不是裝點城市的,沒條件應堅決不辦。本地人在本地培養,也是錯誤的。一個人一直呆在落后的地方,他就不會有好的眼光,他到北京、廣州學幾年,會將先進的東西帶回去。
      周刊:博導容易當,博士也容易考,有的導師一年能帶10來個。
      陳:碩士招生還好一點,畢竟要全國統考幾門課。博士都學校自己出卷子,這很容易有腐敗。不懂外語的人外語都能考得很好,每年都走漏題目。有人夜校考不上,考碩士多少年考不上,考博士一下子考上了。國外都是導師選拔博士生,這是很科學的,但在我們國家不適用。人情與社會風氣影響教授的判斷,后門開得到處都是。我也沒法完全正規下去。
      國家應在博士教育上下最大的功夫。應先對一些基礎課進行全國統考,以取得報名資格。一些做傳統文化研究的專業,博士生招進來,連古文都看不懂,怎么教?當然,關鍵還在教授。光檢查教學計劃沒用。最沒水平的人,教學計劃往往是最完美的。劉半農在北大,課教得很好,但他不知給學生打分,有次竟從第一張試卷往下陸續打61、61、62分,但他是名教授。分數雖未必合理,但他教學卻有水平。
      現在到處都是教授(還有相當于教授的)、博導,有人拿一般的文章來申報博導,其實就憑這一點,就可以取消他的申報資格,因為他連論文與文章都分不清。教授必須兩年審查一次,不合格的要堅決拿下。博導不是職稱,是崗位。不符合標準的不能討論,你是校長都不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東京國際藝術交流展活動懇談會在西安致遠堂舉行
陳傳席:別拿錢買我的生命_游于藝li
梁啟超稱“現代美術界,可稱第一人”陳師曾
當下為何需要“經典通識”?陳引馳:傳統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博導和教授的區別
陳傳席:從黃賓虹談中國美術界期待再出大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云龙县| 盘山县| 延长县| 沽源县| 山阳县| 南部县| 鄂州市| 北碚区| 分宜县| 安顺市| 荣昌县| 开江县| 龙川县| 安仁县| 宝清县| 铜鼓县| 宁武县| 普洱| 德江县| 华坪县| 怀宁县| 昭觉县| 长乐市| 田林县| 当涂县| 台州市| 佛冈县| 繁昌县| 保定市| 镇宁| 津市市| 高阳县| 桑日县| 逊克县| 垫江县| 崇文区| 平南县| 卫辉市| 玛纳斯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