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人有自私的基因這個觀點以后,自私就從倫理道德的范疇中走了出來。它不再是人類互相攻擊和批評的貶義詞,而是像我們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一樣,是人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和其它本能一樣,都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任何自由是以限制為前提的,人自私的本能也必須以某種限制為前提,才能得以實現, 比如吃飯不能吃的太飽,性生活不能過于頻繁,這些都是邊界,自私也是一樣,它不是壞事,有邊界的自私,甚至可以推動社會前進的一種力量。
我們很多夫妻情人相處不好,我們很多事情做不成,在眾多的原因中有一條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或者是不好意思劃定自私的邊界,人有這么一種現象挺奇怪,越是和人性密切的事情人越不好意思說,對于性是這樣,對于自私也是這樣。
我有一個八零后的創業朋友,自身條件完全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標配,研究生畢業,有車有房儀表堂堂,他是1980年出生,正好是實行計劃生育后的第一代人,從小沒有感受過同胞之誼和手足之情,他談女朋友很認真,但很少有超過一年的,吹了以后還挺痛苦。
每次我聽他講分手的原因,從沒有離開男女之間那常見的三板斧,女孩花錢多,不干家務,控制欲太強,心眼太活之類的,總之在這些常見的細節參數中循環著跳來跳去。自己把自己搞得特別苦。
我問他:我絲毫不懷疑你們在交往之中對愛情的真誠,也不回避這里面有耍心眼的時候,但你們是不是認認真真的劃定過你們自私的邊界,并像守護住你們的底線一樣守護住它呢?他說:沒有,都是在心里。我跟他說問題就出在這了。
剩女問題也是一樣,很多大齡單身女性都非常精明,有的甚至聰明,她們的許多算計可謂智商也夠高,但一味地沒有邊界的索取,到頭來這些算計大都實現不了,因為人家躲得遠遠的,你縱有十八班武藝沒處可施呀。
人常說,真誠是打開一切大門的鑰匙,自私也是一樣。如果彼此真誠地劃定自私的邊界,在愛情和真誠的光環下手牽著手朝前走,也許還是一條能走通的路。
這本書告訴我們用一種新的眼光去認識自私,學會在為自私劃定邊界中得到我們的幸福和快樂。
都是些心里話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給大家的彩蛋是《自私的基因》這本書。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經風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觀點,我期待著您的留言,我們多多交流,互為良師,共為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