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
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
這里整理了20個九字成語,便于記憶,認真看一遍也許就記住會應用了,適應不同年齡段人群,但愿對您有所幫助。
1.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釋義: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釋義: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3.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釋義:比喻心甘情愿上當或自愿去做某事。
4.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釋義:比喻說話做事要符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5.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釋義:比喻某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的醞釀、積累的結果。
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釋義:預,事前準備。立,指成功。廢,指失敗。無論做任何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7.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釋義:比喻做事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釋義:膻 shān ,羊肉的氣味。 羊肉沒吃上,反惹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著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9.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釋義: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
10.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釋義:形容沒有規矩,就不會有規整的方圓。
11.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 釋義: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范圍,不容許別人沾手。
12.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釋義:表示連自己也保不住,更談不上幫助別人。
13.丑媳婦,少不了見公婆 釋義: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釋義:憂患使人勤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15.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 釋義: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16.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 釋義: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17.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釋義: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18.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釋義: 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19.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釋義: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20.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 釋義:處于高度警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