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事物:當我們面對一個事物,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它,只有徹底地認識了這個對象,才有可能看透本質。
認識事物,我們可以從時間線、關系線(也可以視為空間線)、價值線和邏輯線進行。
2. 看透本質:所謂看透本質,就是探究問題背后的問題、關系背后的關系、原因背后的原因、目的背后的目的。
3. 推演規律:本質是一個基點,從這個基點出發,可以推演出一系列的規律,然后用這些規律指導我們的實踐。
4. 指導實踐:看透本質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更好地實踐,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看透本質后推演出的規律,是篩選我們行為的標準,符合規律的行為才是應該做的,不符合規律的行為應該杜絕。符合規律的行為不一定帶來實踐的成功,但不符合規律的行為,大概率會導致實踐的失敗。
{認識事物}的目的是為了{看透本質},為我們把握本質提供角度和方向。
{看透本質}之后,才能推演出正確的規律,并提供評判行為的標準,在具體行動的時候提供指導。
本質其實就是一個事物成為該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那個源由。沒有本質,一個事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
我們關于“事物本質”的認識,是一種假設。它是我們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把握,
我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有自己的目的和角度的。因此,對同一個事物,往往會出現不同的關于“事物本質”的認識。
其實我們能認識到的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我們看事物時都會有一些隔斷阻擋我們的視線,這個隔斷,可能是來自于我們的認知、思維、心態、經驗、能力,也可能來自其他。比如認知越高、思維越開放、心態越好我們能觀察到的事物就越多,而經驗雖好但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容易讓我們陷入驕傲和固有的經驗當中。
更多優質好看的內容,在公眾號{老陳的深度思考}
我經常會分享關于認知思維、商業、個人成長、案例拆解以及創業當中的一些經驗,包括踩過的坑也會與你分享。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認知思維、商業、案例拆解、創業感興趣,也歡迎和我一起交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