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種創新,使得當時新加坡劇這種充分汲取了內陸文化因素、香港制作和編劇手法以及臺灣音樂風格在內陸大受歡迎,算是一種成功的探索。當然這也要歸功于新加坡新傳媒海納百川的心態,在當時果斷的將梁立人招至新傳媒旗下,并委以新傳媒主席之重任,使得在八十年代探索期間的新加坡電視劇一開始就在華語電視劇競爭激烈的格局中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實屬不易。
說回這部名叫《霧鎖南洋》的電視劇,也是當時梁立人走馬上任的第一部大制作。對于這部大制作,梁立人果斷的提出兩條建議。一條是,建設一條新加坡早期開拓者初期的街道,以供往后拍攝用途。一條是,全劇都使用電影菲林來拍攝,以此襯托出氣勢磅礴的場景。果然,這兩條建議的實施很好的將《霧鎖南洋》的那種真實、感動卻又不乏“動感美”的氣質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讓人久久難忘。
中央電視臺于1991年夏天首映《人在旅途》時便大受歡迎。當時因為這部劇講述的是酒店方面的故事,所以畫面里大量出現了新加坡酒店的場景,讓那個時候還很少接觸繁華街道、超級市場的內陸觀眾有幸第一次看到了干凈的新加坡街道、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和儒雅有加的新加坡人,也正是那個時候很多人心里就埋下了去新加坡旅游生活的影子,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中國人一提到新加坡,就會提到這部劇,可見一部電視劇的影響之大。
《怒海萍蹤》是首部以中國歷史藍本的劇集,而年代則放在了極其敏感的1900年,故事主線則主要圍繞康有為在“維新變法”失敗后逃亡南洋而展開,從中也摻雜了一段讓人看不明白的三角戀。可以說這部劇的角色在設置上還是有諸多值得詬病的地方,但在那個年代這種劇集的思路嘗試已屬不易。
其實早在《霧鎖南洋》當年在新加坡征集主題曲的比賽中,這一對還不滿18歲的孿生兄弟便開始展露他們的創作才華,雖然最終沒有得到冠軍的寶座,但是還是受到了新廣高層的嘗識,力邀他們創作了一系列的電視主題曲。包括《怒海萍蹤》的片頭片尾曲也出身兩兄弟之手。主唱則邀請了來自臺灣的黃鶯鶯,而歌曲則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闖江湖半生醉》。.李思松與李偉松倆兄弟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包辦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新加坡電視劇歌曲的作曲部分。
對于七零后來說,無論是《怒海萍蹤》的主題曲,還是片尾曲,應該都是印象很深的吧。這兩首歌確實是影視歌曲的經典之作。
因為《調色板》在內陸太火 以致于內陸盜版商將周潤發的貼畫錯印成了李南星
《調色板》是由當時的新晉小生—李南星、黃奕良搭配曾慧芬、林秀明聯袂主演的。故事主要描述兩個熱愛美術的年輕人之間的友誼,家庭生活,愛情觀和所面臨的工作難題。并通過他們的努力實現本身理想的過程,來闡明只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必定能踏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