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媒體1月19日發表文章稱,中國不屬于北極國家,其最北端與俄羅斯接壤的居民點,外號“中國北極村”,也遠離北極圈。但近來,北京的官員們強調他們的國家是“近北極”國家。
中國日益向北投去饑渴的目光:其公司勘查石油和資源,其外交官與北歐國家(加拿大是明顯例外)交朋友,并為極地研究項目出資。最重要的是,中國船只已初試日益暢通的北極水域東北航道,沿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頂端開辟了一條冰雪通道——今后它將改變流向亞洲的初級產品及制成品返回歐洲的途徑。
“我們預料來自中國的船只會很多,中國是亞洲消費大戶”,俄羅斯Rosatomflot公司的總裁米哈伊爾·貝爾金說。該公司運營的核動力破冰船帶領商船經過東北航道(也叫北海航線)。運往中國的大宗商品液化天然氣、鐵礦石等已通過該航道,北京如今想在回程運輸消費產品。貝爾金說:“我們預料中國人將運輸集裝箱貨物經過北海航線。”
資料圖:北極東北航線設想
資料圖:中國雪龍號破冰船
中國對北極的熱望源自一種看法:北極不僅屬于那些對其宣稱主權的國家,也屬于那些使用北極最多的國家。中國已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這令北京可影響泛北極政策的制定。中國還“親臨實地”,傳統上只有具有極地專業水平和主導地位的國家才能這樣做。“雪龍”號橫跨北冰洋,甚至抵達位于圖克托亞圖克的加拿大水域。中國在建造第二艘破冰船,并可能建第三艘。
但北京目前最重視的是東北航道,而非極地科考。這條新的亞歐捷徑,把經馬六甲和蘇伊士的南方航線縮短了5200公里、9天行程。據摩爾曼斯克北海航線信息處統計,2012年到2013年,經過該航線的船只數量增加近一倍。
去年,中國商船首次航經該水道。當裝載起重機部件的“永盛”號停靠在鹿特丹時,擁有該船的中遠集團宣稱,東北航道勢將“成為歐亞貿易的新干線”。2013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對外國媒體表示,到2020年會有5%-15%的中國國際貿易經過東北航道。但到底有多少中國船只經過那片水域,目前不得而知。畢竟北極是個很難航行之地,通航時間有限,天氣不可測。這引發了懷疑。拉瓦爾大學地理學教授弗雷德里克·拉塞爾直言:“中國對北極航道的興趣主要是政府驅動,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論上。許多航運公司并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