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接受一份月薪1.8萬,但無意義的工作嗎?”
近日,一位網友發帖表達對自己工作的擔憂:月薪1.8萬,但每天的工作不過是幫老板約會議、插花、訂餐、處理快遞,這樣下去感覺自己快要“廢”了。
話題#月薪1萬8但無意義的工作你愿意做嗎#一度沖上熱搜第一,閱讀量高達11.3億。
不少網友認為賺錢本身就是意義,這個困擾是在“凡爾賽”:
“建議你走出舒適圈,讓我進去。”
“地址在哪里?聯系方式又在哪里?”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這碎銀幾兩,能解百種惆悵”……
評論區也有人分析,工作簡單意味著天花板低且容易被替代,縱使工資不低也的確得掂量掂量。當自己的工作對公司來說可有可無,尤其是在就業形勢不明朗的當下,被替代、被取消的風險大大增加,焦慮也會隨之產生。
意義之外,真正讓人擔憂的是不穩定性。
圖片來源:刺猬CIWEI
公司目標與員工理想,
如何平衡?
關于工作的意義,也給企業出了一道難題:怎樣平衡公司目標與員工理想,讓員工在職場中體會到收獲與成長?
1、隨時考察和評估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把人才盤點作為長期的系統工程:哪些是優秀的核心人才、哪些是高成長性有潛力的、哪些是普通的能做事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哪些是不具備工作能力的。
這個過程就像是整理書架,不僅能再次發掘出每本書的價值,將其轉移到更合適的位置,還能及時騰出空位,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2、用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激勵員工
西蒙·斯涅克提出“黃金圈法則”的概念,人們表達激勵時,常規路徑是先現象,而后措施,最后是結果,這種路徑收效甚微。
他認為,能打動人心的路徑應該是:先理念,而后措施,再到現象,最后是結果。思考順序從內向外依次是:Why——為什么,即目標和信念;How——怎么做,即實現目標的途徑;What——是什么,即具體實施的動作。
不只是告知員工要做什么,而是明確員工為什么要做正在做的事,激發他們的興趣點,將人才與企業認同的價值觀相關聯。
3、滿足員工的職業期望
了解員工的職業期望值,并在工作中進行調整和滿足。例如,有些員工希望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能帶3-5人的團隊或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等。在確認TA有這個期望并在能力上相差不大時,盡量為其創造機會,讓員工的期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和落實。
4、明確晉升路徑,注重學習與培訓
讓員工知道前方的目標,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對于提升工作動力有極大的幫助:透明晉升規則,與員工共享每個層級員工以及管理崗位所需的基本條件;明確崗位薪酬體系,使工資分配更加客觀。
在學習與培訓方面,金柚網基于專業管理經驗和科學診斷工具,對組織進行分析解碼,提供個性化管理咨詢及培訓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搭建人才培養體系,幫助企業實現組織激活、員工賦能。
金柚網以“線上+線下”多渠道、多媒體、多場景的一體化混合式學習體系,為企業提供通用管理培訓、通用能力培訓、領導力培訓和管理咨詢等相關解決方案,助力激發員工潛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工作意義和價值,從不靜止存在于某處,而是蘊含在一切有形或無形的創造之中。
對職場人來說,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保持自己持續的價值提升,不斷打磨核心競爭力,提高自己的稀缺性,給自己上個“保險”。
對企業來說,主動關注和改善員工的合理訴求,所謂企業文化留人、業務發展留人、職業發展留人、公平機制留人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獲得員工的信任,讓人才看得到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