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第三課 華夏之祖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知道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和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做出初步的比較,判斷和解釋。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共同參與回答問題,并進一步探索新的問題;通過互相討論、共同尋找答案的方式,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歸納線索,為今后的歷史學習打下基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炎帝與黃帝事跡的學習,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yǎng)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 夏朝的建立
教學難點:堯舜禹禪讓的實質
教學方法:
多媒體師生互動教學,PPT演示,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 (播放視頻《祭黃帝陵》)為什么祭拜黃帝陵那么隆重?我們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根又在哪里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教師講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活動著許多部落。傳說中有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那就是黃帝和炎帝。在東方有強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還有苗蠻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圖)相傳蚩尤部落勇猛異常,還曾經與黃帝部落發(fā)生了一場大戰(zhàn)。這場大戰(zhàn)在哪里發(fā)生?
[學生回答] 涿鹿
[教師講述](出示形勢圖)相傳蚩尤部落“銅頭鐵額”,驍勇非常,在涿鹿之戰(zhàn)中,黃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風,后來與炎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甚至要找來天女相助,還發(fā)明了指南車,才最終打敗了蚩尤部落。
[板書]一、炎黃戰(zhàn)蚩尤
著名戰(zhàn)役:涿鹿之戰(zhàn)
[教師提問]你怎么看涿鹿之戰(zhàn)?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涿鹿之戰(zhàn)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教師講述](出示線索)炎帝和黃帝部落打敗了蚩尤部落,并且結成部落聯(lián)盟。而在炎帝和黃帝之后,又相繼出現(xiàn)了堯、舜、禹三個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領袖。在長期的發(fā)展中,華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黃帝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祖先,我們也自豪的自稱為“炎黃子孫”。
[教師過渡]而其中,黃帝更是被稱為“人文初祖”,這又是為什么呢?
[板書]二、黃帝——“人文初祖”
[教師提問]黃帝和他身邊的人有哪些發(fā)明?
[學生回答]黃帝:宮室、衣裳、挖井、舟車
嫘祖:養(yǎng)蠶繅絲;倉頡:文字;伶?zhèn)悾簶纷V
[教師提問]看完了黃帝的貢獻,請大家回答剛才的問題,為什么后人稱黃帝為“人文初祖”呢?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 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為傳說他發(fā)明了許多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如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同時他生活的時代還出現(xiàn)了文字、音樂、養(yǎng)蠶等,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所以在中國人看來,“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締造者和中華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著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三、堯舜禹的“禪讓”
[教師過渡]相傳最后黃帝乘龍歸天,而在他之后,我國的黃河流域又相繼出現(xiàn)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領袖,他們就是堯、舜、禹。他們是通過什么方法稱為部落聯(lián)盟領袖的?
[學生回答]禪讓
[板書]堯舜禹的“禪讓”
[教師講述](播放視頻)禪讓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被推選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沒有特權。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lián)盟領袖呢?
[學生回答]學生再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師概括]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非常孝順,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可見他們都是德才兼?zhèn)洌陨碜鲃t的人。
四、夏朝建立——原始社會的終結
[教師過渡]禪讓制固然不錯,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原始社會結束,我國進入了奴隸社會,禪讓制最終也被世襲制所取代。我們首先來看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是怎樣的。
[教師講述](出示圖解)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剩余產品出現(xiàn)。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產品平均分配,這也就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獲得的財產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漸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一部分人成為了部落里的貴族,一部分人成為了平民。貴族就是早期奴隸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戰(zhàn)爭中產生的戰(zhàn)俘,則成為了早期奴隸的來源。在公元前大約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第一個王朝,禹由部落聯(lián)盟首領變成了國王,在他死后,國王由他的兒子繼承。因此我們說,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的終結,奴隸社會開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產力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的進步。
課堂小結
[教師講述]本課講述了炎黃部落聯(lián)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黃帝的傳說,而在黃帝之后相繼出現(xiàn)了三位部落聯(lián)盟領袖——堯、舜、禹——都是通過禪讓制成為領袖的。在公元前約2070年,禹建立夏朝,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的終結,奴隸社會開始了。
活動與探究:“議一議: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遠古傳說指的是在文字發(fā)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fā)掘所證實。而歷史事實則是指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遠古傳說固然存在著夸張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著一些真實的歷史情況。我們不能把傳說等同于史實,但也要學會從傳說中分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從而獲得對歷史更客觀的認識。
<!--[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華夏之祖 涿鹿之戰(zhàn)(形成華夏族)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板書設計
人文初祖 發(fā)明創(chuàng)造
建造宮室等
發(fā)明文字等
堯舜禹(禪讓) 禹建立夏朝(前2070)
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
黃帝
<!--[if !vml]-->
<!--[endif]-->
【教案二】第3課 華夏之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閱讀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采用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說,展現(xiàn)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杰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學資源] 結合本課主題自制幻燈片若干張教學掛圖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嗎?我們?yōu)槭裁捶Q他為“人文之祖”?
讓學生在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教師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出示問題:
1、“涿鹿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
2、華夏祖是怎樣形成的?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簡要的總結。教師出示孫中山的一段話要求學生齊聲朗讀,并有其中內容過渡到下一目
認識“黃帝像”,對“黃帝”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閱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小組
討論“涿鹿之戰(zhàn)”的雙方、過程及其結果;在此基礎上思考華夏祖的形成。
二、黃帝----“人文初祖”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提出設問:“后人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談,要求各組推選代表回答。
各個小組根據(jù)《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及其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小組相互合作
<!--[if !supportMisalignedColumns]-->
<!--[endif]-->
課堂小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點出只因為炎黃對中華文明的演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稱他為 “人文之祖。
課堂檢測: 課外延伸: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外作業(yè):從你得到的尋找歷史的途徑中選擇一個最有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讓學生自我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及其所得看書整理筆記。
1、 P16頁的練一練
2、 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時間( )名稱( )思考回答
記錄在預習本上要求:課后通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精心篩選、整理,記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板書設計:
堯舜禹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炎黃戰(zhàn)蚩尤 華夏族形成
<!--[if !vml]-->
<!--[endif]--> 禪讓制
<!--[if !vml]-->
<!--[endif]-->黃帝的貢獻 人文初祖
<!--[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奴隸社會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 夏朝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if !mso]--> <!--[endif]--> 原始社會終結
<!--[if !mso]-->
<!--[endif]--><!--[if !mso & !vml]--> <!--[endif]--><!--[if !vml]-->
<!--[endif]-->
禹時
【教案三】第3課 華夏之祖
【教材分析】
《華夏之祖》是六年級歷史上冊的第3課。它講述了起源于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的基本概況,包括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遠古傳說時代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尤其是中華文明的演進奠定了基礎,并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獲取歷史知識、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及以古鑒今的學科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炎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分析
【設計理念】
歷史是一門充滿人類懷舊情緒的課程,對古史的探秘欲望是學生走進歷史的最大興趣支點,而它以古鑒今的學科思想又成為指導自己規(guī)劃人生、探索生命的理論起點。歷史課堂應該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在撫古追今中相互碰撞,相互激發(fā),不斷地豐富知識,達到深邃思想、升華情感的目的。這就是本節(jié)課設計的基本理念。
【課前準備】
1、課前根據(jù)預習學案,自主先學,分組探究
分組:全班分成9個大組——1-3組是戰(zhàn)地記者組,4-6組是部落采訪組,7-9組是會議報道組。
2、分組探究題目:
1-3組
[結合教材13—14頁『炎黃戰(zhàn)蚩尤』一目分析、討論,最后將本組成果,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并匯報成果,選出中心發(fā)言人。]
1、說說有關炎黃戰(zhàn)蚩尤的相關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交戰(zhàn)雙方、過程、結果。
2、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
4-6組
[閱讀教材14—15頁『炎帝和黃帝』一目,思考、討論,最后以課件的形式匯報成果,并選出中心發(fā)言人。]
1、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分別有哪些貢獻?
2、你如何評價炎帝和黃帝呢?
7-9組
1、選出演員,排練課本劇《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產生》
2、結合教材內容,討論:什么是禪讓制?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3分)
1、在背景音樂《黃帝頌》中播放《祭黃大典》的視頻。
2、看完后教師提出:巍巍華夏,歷史悠悠。通過《祭黃大典》的視頻,我們被萬人祭奠的浩浩場面所震撼。作為我們祖先的黃帝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黃子孫如此的敬仰?讓我們帶著困惑與探究的欲望,穿越時空,去探索歷史……
2、展示交流(20分)
(一)戰(zhàn)地記者組
學生
1、首先請從涿鹿大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歸來的戰(zhàn)地記者組的中心發(fā)言人擔任小老師,借助其小組課件,報道有關『炎黃戰(zhàn)蚩尤』的戰(zhàn)況。
2、然后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在1-3小組內補充、及4-9組的組外補充相結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與黃帝在涿鹿大敗蚩尤的概況。
教師
點撥或強調炎帝與黃帝被稱為“華夏之祖”的第一個因素——“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二)部落采訪組
學生
1、首先請炎黃部落聯(lián)盟歸來的采訪組的中心發(fā)言人,擔任小老師,借助其小組課件,報道、討論、爭辯有關他們探究到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貢獻。
2、然后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在4-6小組內補充、及1-3、7-9組的組外補充相結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貢獻。
教師
1、看《黃帝介紹》的視頻,更深化學生理解黃帝的貢獻對后世源遠流長的影響及后人對其的敬仰。
2、教師點撥炎帝與黃帝被稱為“華夏之祖”的第二個因素——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重大貢獻。
(三)會議報道組
學生
1、從部落聯(lián)盟會議上歸來的部落會議組,以課本劇的形式展他們的探究成果:
學生表演課本劇——《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產生》。
2、采取組內同學、全班同學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歷史的表現(xiàn)、人物的刻畫等方面進行評價。
教師
1、在課本劇表演完畢后,教師順勢引導“這種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從而將本課難點——抽象的“禪讓制”化為具體形象的感知。
2、教師點撥,隨著社會生產發(fā)展,私有財產的增多,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人類告別傳說時代,進入夏。
3、組內外評價(5分)
以組內評價、組外評價、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三種形式從小組活動參與程度,小組成果的達成方面進行評價。選出最佳表現(xiàn)小組,歷史小博士。
4、遷移運用(10分)
1、臺灣各黨派首腦如連戰(zhàn)、宋楚喻等到大陸訪問時都拜謁黃帝陵,是因為
A.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自己打敗的蚩尤
C.他的部落形成華夏族的基礎
D.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2、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禮記·禮運》
請回答:
1、"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指什么制度
2、你認為堯舜禹屬于"選賢與能"中的賢人嗎,為什么
5、升華認識(5分)
穿越時空,回到我們的課堂上,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與生活,你從黃帝、堯、舜、禹身上,得到哪些啟示呢?
學生發(fā)言
教師總結:幾千年來,這些關于圣人的傳說盛傳不衰,吸引著我們的不僅是故事本身,而是他們的人格品質。他們的寬厚待人也好、嚴于律己也好,感染我們的是他們“先天下人為先”的社會責任感,這也正是他們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作為人,這難道不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嗎?作為社會中人,我們更需要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5、結束語(2分)
《禮記·禮運》中有一句話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為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自古至今,人們追求理想,追求文明的腳步,一直沒有止步。愿同學們在今后歷史的學習中,做生活的智者,文明的使者。
【學案】第3課 華夏之祖
【學習目標】:
1.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知道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和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歷史感知、歷史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祖先在生產技術和文化方面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習重點】:黃帝──“人文初祖”
【學習難點】:對“禪讓制”的認識。
【課前小練】
1、在距今______千年,生活在__ __流域的____帝部落和____帝部落聯(lián)合在 一戰(zhàn)中大敗____部落,兩部落結成聯(lián)盟,形成日后的____族。
2、“人文初祖”是_____,他建造 ,制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fā)明 ,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_ __發(fā)明了文字。
3、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首領還有_____、______、____。這種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叫“_____”
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____朝,約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____社會結束,_____社會形成
【探究展示】
1、“涿鹿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
2、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
4、你能根據(jù)課本內容說說“禪讓”的含義嗎?談一談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3、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回答:“后人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
5、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知識梳理】
華夏之祖
華夏族的形成
時間
活動范圍
形成過程
黃河流域部落首領黃帝聯(lián)合另外一個首領炎帝在 之戰(zhàn)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人文初祖──黃帝
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還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 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他的屬下 發(fā)明了文字, 編出了樂譜,等等。所以后
人尊稱黃帝為“ ”
堯舜禹的禪讓
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
原始社會結束
約 年, 建立夏朝。這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結束,
奴隸社會開始
四、達標訓練:
1. 1937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一篇祭文中寫道:“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這里的“始祖”是指(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2. 傳說中的黃帝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是因為他對中華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圖片反映黃帝貢獻的是( )
<!--[if !vml]-->
<!--[endif]-->
①建房 ②造船 ③制衣 ④造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禪讓”是我國原始社會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下列關于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禪讓的順序,正確的是( )
A.舜→禹→堯 B.禹→堯→舜
C.堯→禹→舜 D.堯→舜→禹
4.俗話說:“洪水無情”,在我國遠古時代,曾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災難。此時,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這個歷史人物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5.標志著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戰(zhàn)
C.實行禪讓制 D.文字的出現(xiàn)
6、對號入座(請將字母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 )——(1)發(fā)明舟車 A、嫘祖
( )——(2)編出樂譜 B、倉頡
( )——(3)發(fā)明文字 C、伶?zhèn)?div style="height:15px;">
<!--[if !supportLists]-->A.<!--[endif]-->禹 B.李冰 C.王景 D.酈道元
6、在古希臘神話中,眾神經常參加人間戰(zhàn)爭。傳說在中國古代,也有一場“風伯御風,雨師行雨”的戰(zhàn)役,在這場戰(zhàn)役中,炎帝、黃帝部落大敗蚩尤部落。該戰(zhàn)役發(fā)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