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學課本里那篇《八角樓的燈光》,讓我們很多人了解了井岡山的八角樓,也似乎看到了樓里毛委員挑燈寫作的情景。八角樓位于井岡山茅坪村西北面,距茨坪36公里。井岡山斗爭時期,茅坪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和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斗爭的指揮中心。同時,紅軍的后方留守處、醫院、被服廠、修械所等后勤機構也設立于此。在這里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該地現存革命舊址20多處,八角樓毛澤東舊居便是其中重要的一處。
八角樓是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后面的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層樓房,因為樓房里有一個八角形的天窗,所以當地群眾都習慣稱這棟房子為八角樓。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經常在這里居住和辦公,并在這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在這兩篇著作中,毛澤東全面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和任務,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闡述了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五個條件,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從而堅定了邊界軍民對敵斗爭的必勝信心,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樓內陳列著毛澤東當年用過的大硯臺、竹筒鐵盞青油燈等物品。同時,朱德、陳毅、譚震林等也經常在這里辦公和居住。
八角樓里的陳設
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當時留下的標語
其他舊址(或修復的舊址)
村口古老的香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