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現在是國學經典每天讀的時間,請大家給自己的心靈十分鐘,我們一起來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今天我們學習《道德經》的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詳,铦[xiān,鋒利]襲[xí]為上。這一張和前面的第三十章,是《道德經》里維護不多的講如何用兵的章節,雖然為數不多,講得很梗概,但是卻是治兵的關鍵,是用武力來保證國家安全的關鍵,是戰爭的關鍵,而我們現在和平社會,商場如戰場,則是我們的商業上如何進行商業戰的關鍵,所以希望大家能好好的體會。下面我們一起把第三十一章讀一下: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一章具體講的。上一章講戰爭,用兵之道,是“果而不強”,就是真正善于打仗,善于懂得用兵的,是果斷果敢而不逞強,不以強為美!這一章則進一步是在講,兵是什么?兵是不祥之器,不吉祥的東西,所以铦襲為上,铦,本身是一種類似鐵鍬的農具,它的邊緣很鋒利,所以引申為鋒利的意思。铦襲,則是以強銳的精兵,快速的襲擊,快速的解決戰爭,也就是說戰爭一定要以精銳快速的平定,千萬不可以曠日持久。
好,我們把這一章整個的內容先串講一下!軍隊武器是不吉祥的器物,人們都討厭它,所以想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處理國政,不以軍隊武力來強霸天下,君子平時處理國家政務的時候,應該以左為貴,用兵則以右為貴,所以軍隊武器都不是君子的器物,軍隊武器是不吉祥的器物,不得已的時候才能使用。用兵要以奇襲速決為上策,不要美化戰爭,如果美化戰爭,就是以殺人為樂。如果以殺人為樂的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所以吉是以左為貴,喪是以右為貴,因此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說對待戰爭,要懷著辦理喪事一樣的心情,殺死了很多敵人,要以悲哀的心情恭敬肅立,取得戰爭的勝利,要以喪事禮儀處理戰后的事務!
在這里頭,老子講到了一個治國也好,我們現在說治理企業也好,都是它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正常狀態,一個是非常狀態,其實咱們看前面講“道”的時候,已經講到了,所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等等,這都是,是一個常規的狀態,正常的狀態的時候,是要守弱守雌守辱守黑,但是為什么一定要知其雄?為什么一定要知其白?為什么一定要知其榮?就是因為它有非常的狀態!你如果不能處理非常的狀態,那你平常狀態的維持,你就很難繼續。你可以接受豐年,但你不知道如何應對災年,那么大災來的時候,你的國也好,你的家也好,如何維持下去呢?
所以在這一章里頭,就是在講這兩個狀態,我們應該如何處置。就是在國家安定的正常處狀態下,要抱法守勢,要無為而治,要清靜退讓,不要妄為,要給百姓的空間,老子把這個狀態稱為恒常的狀態。所以老子在這個狀態里頭,說是要“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這些咱們都講過。但是當國家動蕩,包括你國家自己沒問題,外敵打你的時候,你怎么辦?你如果不能處理,你就被滅國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要果斷的采取軍事行動,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做法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狀態。而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狀態,老子講得很清楚。雖然他不崇尚以武力的軍事強大天下,但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你不打人家,人家也會打你的。那么這個時候如何用兵就是個問題,明確的講出來,不得已而用之的時候,叫做“铦襲為上”。
通行版本,把這個“铦襲”解釋為恬淡,開什么玩笑啊,別人打你呢,你還恬淡?你就直接投降跪下得了。對嗎?所以什么叫恬淡?!中國到后來,都是一些文人在講《道德經》,信口雌黃,說句不客氣的!《孫子兵法》明確的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如何一個恬淡處之?你如何恬淡呢?所以上面講得非常明確,上一章講“果”,一定要果斷,而這一章則是講“铦襲”,就是看好了,該反擊的時候一定要反擊,真正的反擊的時候,沒有所謂的虛來的禮儀啊等等這些,就是速戰速決。
大家如果體會這個,可以去看看戚繼光抗倭的戰例,真的是很好的榜樣。敵人一次次的叫囂,從1392年到1555年一直都在挑釁、犯邊!我們一次次地警告和宣撫,但是敵人不但不為所動,反而更加猖獗,相繼入侵我南匯、松江、定海、揚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我們就只有重磅出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所以我們從這里頭就可以看出來戰爭的態度,老子講得很清楚,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那么我們一定是有理的,而最后一定是真正以“铦襲”的態度來堅決地對待它。
那么,這里頭又講到一個,所謂以哪個為尊?戰爭的時候,是以喪禮對待。即使自己打了勝仗,自古講“一將功成萬古枯”,不管是自己一方還是敵人一方,都死了很多的人,那些都是人,所以我們應該是以喪禮對待。這里頭明確的在講,如果是美化戰爭的,那是樂于殺人的。樂于殺人的,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投入戰爭不是為了所謂的功績,不是為了所謂的功名,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就像現在,如果說商場如戰場,那么打商業戰是不得已的事情,如果有人挑起了你也不得不應對,但是自己不可以主動的去挑起商業戰,要明白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當我們注意好自己的發心,并且有正確的戰略指導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正常的安定的狀態和不正常的突發的狀態,都能夠從容處置。
好,下面我們一起把這一章再讀一遍: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好,今天的國學經典就到這里,大家明天見。
(來源:丹陽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