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變生活,老臣奉旨伴你讀書
管鮑蠟像
01
齊桓公忍夠了楚國老大楚成王,夠夠的。
在齊桓公眼里,楚成王就是個混不吝的主兒:弒兄奪位,鎮壓夷越,還隔三差五就進入齊國邊境騷擾滋事,牛掰得好像天老大他老二,連周天子都得排老三似的。
齊桓公很生氣,手下將領也是心頭蹭蹭躥火:“大王,給我20萬軍隊,讓我去教訓教訓熊惲(楚成王)那貨。”
“最好滅了他,這家伙忒張狂!”
就在諸將吵嚷之際,齊桓公看向了國相管仲。
對,就是最早創設女閭,即官辦公營妓院,后被青樓行業插爐敬香供奉為祖師爺的那位。
遠在春秋戰國,便能落實“娼盛繁榮”之經濟政策,足見管仲的眼光與觀念是何其新潮前衛。
“仲父,別憋著了,吱個聲啊。”齊桓公道。
“好辦。”管仲慢條斯理說,“高價買鹿。”
齊桓公一聽,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咋又是老路子?你想一招鮮吃遍天啊?”
02
短短數月,在管仲的監工下,齊國調集大量民夫,建起了一座頗具氣派的百里鹿苑。
而在營建鹿苑之初,管仲首先讓左司馬伯公,帶領民夫前往莊山鑄幣。
【注:莊山,常出現于古籍之中,如“湯以莊山之金鑄幣”。應該是座金礦,古代列國的制鈔基地。但具體位置在哪兒,至今仍為空白。】
有了錢,又請齊桓公通過民間買賣,將國內十分之六的糧食全儲存起來。
等到鹿苑建成,再派中大夫王邑車載馬拉,帶著二千萬錢去楚國收購生鹿。
每頭價格,暫定為八萬錢。
很快,這事兒便一陣風般傳進王宮,傳到了楚成王的耳朵里。
楚成王雕像
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語出《管子·輕重戊》)
誰說錢是王八蛋?我喜歡;麋鹿禽獸才是害物,玩物喪志。如今齊國花大價錢來買鹿,純純的不務正業腦袋進水,送福利來了。
馬上通知全國人民,抓鹿,換錢兒!
楚成王命令既下,全國人民紛紛放棄農業生產,全轉行做起了“荒野獵人”。一個個不是在獵鹿,就是意氣風發地走在去獵鹿的路上。
突然一日,管仲對桓公說:“是時候了,收口。”
“收!”齊桓公當即下令封閉關卡,與楚國斷絕交往,不再通使。
斷就斷,誰怕誰啊。著實大賺一筆稅收的楚成王自鳴得意,遂命國人再干回老本行:種地。
可是,為了獵鹿,地早荒了,苗也死光了,莊稼不是三五個月就能種出來的。而恐慌一起,一夜之間,楚國糧食告急,糧價飆升,每石高達四百錢!
趁此機會,齊國派人將事先低價儲備的糧食,全運到楚國南部去賣。
為了活命,呼啦啦,南部人民約有十分之四出了國,進入齊地安家落戶。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宋、衛等八國組團伐楚。楚兵餓得兩眼瓦藍,無心戀戰,楚成王只得在召陵與齊國媾和。
此即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齊國霸業由此一路開掛。
03
買鹿制楚,成功得手,而對付暗中較勁的老鄰居魯國,管仲使用的也是老套路,或曰換湯沒換藥。
當時,魯國的工藝技術非常先進,推出了一款質地上乘、名曰魯縞的品牌絹布,一時間風靡全國。
齊紈魯縞石刻
管仲首先建議老大齊桓公和一眾大臣做時尚達人,帶頭穿著用魯縞做的衣裳,引領潮流。接著嚴禁本國織縞,所有布料必須從魯國進口。
禁令既出,魯縞自然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而魯國百姓見織縞利潤極大,于是全和楚人獵鹿一般,還種啥地養啥豬,織縞去吧。
獲知情報,管仲再下猛藥,重獎魯商:販縞一千匹,獎金三百金;一萬匹,三千金!
這下好,跟傳銷似的,全國一盤棋,全民皆搞縞,魯國徹底陷入了織縞的狂熱之中。
及至時機成熟,瞅準火候,管仲突然下令:停!
全國嚴禁進口魯縞,一根絲兒都不行,違令者立斬無赦。
而此時,魯縞大量積壓,糧食極度匱乏;人們盯著堆積如山的縞布,卻餓得饑腸轆轆肚皮癟癟。管仲又暗中遣人煽風點火,哄抬物價,制造社會恐慌…
結果不消說,魯國經濟瞬間崩潰,不得不向齊國購糧。
“買糧救命?好啊。”管仲笑嘻嘻道,“咱仁義,不干那見死不救的事兒。看在老鄰居份上,一石一千錢。”
而齊國糧價每石才十錢,差了足足100倍!
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語出《管子·輕重戊》)
短短兩年,魯、梁百姓有十分之六投奔了齊國。三年后,國君也乖乖拜碼頭,認齊桓公做了老大。
04
管仲還曾狠狠整過衡山國一回。
說,衡山國與齊國交惡,牛逼哄哄總愛裝大。齊桓公就跟國相管仲合計,想教訓一下這個不乖的小弟。
“看我的。”管仲說,“要用新招,都算我欺負他。”
衡山國尤善冶煉之術,出產兵器。管仲便派遣軍火商,前往衡山國大量且高價收購兵器。
青銅匜(yí),一種盥器
燕國和代國與齊為鄰,往日有過擦槍走火。聽聞齊國購買軍火,頓時慌了神,擔心開戰,也緊忙去衡山國進行搶購。
三家這一搶,蝴蝶效應,動靜鬧大,就連秦國都大老遠屁顛屁顛地趕來拼購。
訂單如雪花,天天數錢數到手抽筋,衡山國君自是樂出了大鼻涕泡,遂動員全國人民放下農業生產,大干快上搞兵器制造。
與此同時,管仲又派得力干將隰(音:xí)朋四處收購糧食。本來,糧價為十五錢一石,但隰出手大方:
五十錢一石,誰講價我跟誰急!
獲知齊國糧食行情好上了天,天南海北各諸侯國的糧食販子,當然也包括衡山國,全拉著一車車糧食嗚嗚泱泱往齊國跑。
就這樣,大約5個月后,幾乎全天下的糧食都集中到了齊國。
眼見多得再也堆不下,齊國突然在諸侯國聯會上鄭重宣布,與衡山國徹底斷交,兵器也不要了。
兵器不要,說明不打仗,也不用再備戰了。其他國家二度“蝴蝶效應”,扇扇翅膀,撲棱棱全飛走了。
修糶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趙即引其使而歸。(語出《管子·輕重戊》)
再看衡山國,漫山遍野全是煉鋼爐,家家戶戶全是兵器,唯獨沒糧食。
向其他友好國家求援,人家也是一攤手:
地主家也沒余糧,都在齊國堆著呢。
管仲:來我家買吧。價格好商量,咱論粒算,一粒一錢。嫌貴?那就一粒十錢!
青銅器之錯金銀鳥獸形盉
衡山國終沒能熬過這個冬天,宣告破產;餓得皮包骨頭的衡山國君和全國百姓,集體投降齊國。而先前賣兵器賺的錢,以及賣不掉的兵器,一并上繳新老板齊桓公。
管仲放的這個大招,真特~么夠狠。
05
管仲降服代國,依然沒換花樣。
代國的奢侈品,是一種叫狐白的獸皮。所謂狐白,即狐貍腋下的那一撮白毛皮。
顏師古注《漢書·匡衡傳》:
狐白,謂狐掖下之皮,其色純白,集以為裘,輕柔難得,故貴也。
正因為極其珍貴,極其難得,在管仲策劃下,齊桓公遂命中大夫王師押著幾車錢幣前往代國,天價收購狐白。
一定要瞅準,狐白將成,咱馬上退單!而代人則在天價誘惑下,紛紛放下農業,成群結隊進入深山去獵狐。
一轉眼,兩年過去。
結果,一張狐白沒湊成,早便覬覦代國地盤的離枝國卻打了過來。而齊大夫王師北則又拉著錢,溜溜達達回了國。
沒糧,沒兵,全抓狐貍去了,這可咋整?
代王欲哭無淚,只好率領全國人民自愿臣服齊國。
一個煙霧彈,一來一回,一分錢沒花,齊國就收降代國做了小弟。
瞧瞧,多么熟悉的套路,毫無新意與原創精神,卻妥妥的一招鮮,吃遍天。
那么,從實力強勁、大哥級別的楚國、魯國,到跟班小弟級別的衡山國、代國等等,為何都會中招,吃管仲的虧?
個中緣由,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