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師將自己班上的同學分到兩間教室,在第一間教室,老師為同學展示了下面這幅畫:
在第二間教室老師將同一張畫顛倒進行了展示:
之后老師把兩間教室的同學叫到一起,問他們剛才在畫中看到了什么。第一間教室的同學說看到了少女,而第二間教室的同學卻堅持說自己看到了一個老女人,兩邊的同學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殊不知他們看到的是同一幅畫。
看完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也許,出現爭論的雙方都是正確的,但是他們爭論的卻是事物的不同側面,因此這種爭論是低效的、混亂的思維體現。那么是否有一種行之有效,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思維方式?
答案是有的。
這種讓人受用一生的思維方式就是六頂思考帽。
它的作者是愛德華·德·博諾博士 ,被譽為20世紀改變人類思考方式的締造者,是創造性思維領域和思維訓練領域舉世公認的權威,被尊為“創新思維之父”。
目前,很多企業都為員工培訓這堂價值百萬的課程,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從不同的層面分析并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和資本擴張的速度。
六頂思考帽是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的一種思維訓練模式,或者說是一個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
強調的是“能夠成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
運用德博諾的六頂思考帽,將會使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使團體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使每個人變得富有創造性。
六頂思考帽的優點有哪些?
1、把思維分類,使我們在一段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
2、把人們從一種思維方式轉換到另一種方式;
3、將自我從表現中分離出來;
4、發出信號,告訴我們下一步該使用哪種思維方式;
5、從一維思考轉變為全方位思考;
6、平行探索某個主題;
7、為創新留出特定的時間。
為什么用六頂帽子?
六頂假想的帽子,分別有著不同的顏色,每一頂代表一種類型的思維。
當你戴上其中一頂時,你就只能采用該種思維模式。
如果你從一頂帽子轉換到另外一頂時,也要相應地從第一頂帽子所代表的思維方式轉換到第二頂帽子的思維方式。
而且,帽子和顏色的設計使平行思維呈現出最直觀的形式。
每個顏色的帽子代表什么?
1、藍帽代表管理思維,控制,組織思考,總結和結論,確定思考符合規則。
2、白帽代表信息,我們知道的信息,我們需要的信息,如何獲得我們需要的信息,確定信息的準確性和相關性,看看其他人的觀點。
3、紅帽代表感覺、直覺、本能的反應,允許表達感覺,無須解釋,表述立刻的感受,要剪短,決策的一個重要部分。
4、黃帽代表利益可行性,樂觀看法,必須給出理由,需要比黑帽更努力思考,找出好處和價值,短期和長期利益都要考慮。
5、黑帽代表風險、困難和問題,可疑的觀點,必須給出理由,指出不符合實際、經驗、法規、戰略和價值的方面,指出潛在的問題。
6、綠帽代表新思路和可能性,創造性思考,尋找替代方案和可能性,去掉缺點,不必合乎邏輯,產生新概念。
step 1
白帽子:陳述問題事實
作為思考的第一步,中立且客觀地發現信息并增強信息,是基礎和關鍵一步。這一思維模式下,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現有有什么信息?
還需什么信息?
如何得到所需信息?
德博諾博士將這種白色思維形象地比喻為電腦化地收集數據并提煉事實:為某種觀點搜尋事實和數據;評估信息的相關性和準確性;區分事實和推論;明確彌補事實和推論兩者差距所需的行為。
step 2
綠帽子:提出各種假設
第二步的綠色思維,關鍵在于提出多種假設,可不以邏輯性為基礎,體現了水平思維的創造性。主要思考:
還有其他方法嗎?
還能做其他什么事嗎?
有什么可能發生卻被忽略的事嗎?
什么方法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難?
在不斷地發現和修改現存方法的錯誤中,去尋求新的備選方案,為創造力的嘗試提供時間和空間。
提出“我們有什么樣的想法”的綠色思維其實就是在尋求一切的“可能性”。讓團隊發揮想象力,尋找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以及新穎的念頭。
step 3
黃帽子:評估建議優點
第三步,包含黃帽子與黑帽子兩個過程,二者都需對綠帽子所提出的各建議進行優缺點的評估,并給出相對應的支持或否定的邏輯理由。黃色思維側重于考察利益和價值,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有哪些積極因素?
存在哪些有價值的方面?
有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建議可行嗎?
通過思考和回答“優點是什么”或“利益是什么”,為一個有價值的或者是可行的主意找出理由,這種黃色思維不僅做到深思熟慮,更強化了創造性方法和新的思維方向。
step 3
黑帽子:列舉建議缺點
同為第三步的黑色思維,主要進行邏輯上的否定,目的有二:發現缺點,做出評價。思考:
各建議有什么錯誤?
可能的結果是什么?
由于黑帽思維具有檢查功能,因此,可以用它來檢查證據、邏輯、可能性、影響、適用性和缺點。
總是在問“哪里有問題”的黑色思維,被德博諾博士視為做出最佳決策的必經之路:指出困難并給出合乎邏輯的否定理由。它的特殊之處在于順序的可調節性:既可以用在黃色思維之后,作為一個強效有力的評估工具;也可以在綠色思維之前使用,提供改進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step 4
紅帽子:進行直覺判斷
第四步的紅色思維是指對某種事或某種觀點的預感、直覺和印象。它既不像白色思維那樣進行事實敘述,也不像黃色和黑色思維那樣進行邏輯思考。相反,它是完全主觀、有偏好、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思維。
德博諾博士將紅色思維描述為一面鏡子,反射一切主觀感受。由于無須給出證明、提出理由和根據,使用紅色思維時,僅需如實且快速(一般思考時間限制在30秒內)地回答“我對此的感覺是什么?”
step 5
藍帽子:總結并最終決策
藍色思維是“控制帽”,掌握思維過程本身,被視為“過程控制”。一般在思維的開始、中間和結束時,用藍帽來分別定義目的、制定思維計劃、觀察以及做出結論并決定下一步實施。使用時,需要時刻思考下列問題:
決策議程怎樣安排?
下一步做什么?
現在使用的是哪一種帽子(進行到哪一步)?
如何總結現有的討論?
最終決定是什么?
與綠色帽子相反,藍色思考帽是對思考進行思考,要不斷回答“現在需要什么樣的思維帽”、“下一步是什么”、“已經做了什么思維”。
帶上藍色思考帽時,人會從先前的思考過程中暫時退出,轉而扮演思維促進者角色,以便監督和觀察整個思考過程:對所有信息進行集中和再次思考;處理特殊種類思考的需求;指出不合適的意見;按需要對思考進行總結;促進團隊做出決策。
總而言之,六頂思考帽其實就是強調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它只能允許思考者在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思考者要學會將邏輯與情感、創造與信息等區分開來,這一概念就是六頂思考帽的方法。
六頂思考帽,可以讓會議打破常規的思考習慣,讓帶著不同問題的人們在同一時間里只思考一件事,專注焦點問題,按照順序來談論問題。同時不同的思考順序也可以產生不同的思維效果,創造性地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