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給自己“減負”:孩子自律,家長輕松
為什么學霸孩子乖巧又懂事,學習自律又認真?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做“別人家的父母”。
在看了數十位高考狀元的訪談之后,奇妙媽媽發現,這些學霸身上都有共同的品質:自律。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數學和英語雙科滿分,750分的總分拿了730分。很多人感嘆這是天才,卻不知道,天才的背后是高度的自律。對于學習,楊晨煜有嚴格的時間規劃,不僅每個月的學習重點都作了規劃,還設置了任務并進行監控,時間安排具體到每一天,甚至早晚做什么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自律、懂事、愛學習的娃,但現實往往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為什么別人家的學霸孩子自覺自律,自己家的娃總是偷懶磨蹭呢?楊晨煜的媽媽在一次采訪中,透露了她的“育兒秘籍”:“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監督過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極度寵溺,讓孩子養成了嬌縱的習慣,卻在孩子進入學校后,突然態度轉變,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刻苦學習,矛盾自然一觸即發。董卿,著名節目主持人,曾多次主持春晚。舞臺上的她優雅端莊,口吐蓮花,各種詩詞典故信手拈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她平日里的積累,無論工作多忙、多累,董卿都堅持每天睡前閱讀。有人問她是怎么堅持下來的,董卿表示:“其實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只是一個習慣罷了。”從早上六點到晚上11點,每一個時間段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可謂分秒必爭。作息表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不是成功來得不夠快,而是對自己不夠狠”。有人說,這樣的生活沒有自由,像鐵桶讓人窒息。說這話的人大概從來沒有感受過高度自律下高效學習、生活的感覺。真正努力的人,是感覺不到自己有多努力的,對他們而言努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同于普通孩子,寫個作業就喊累、上個學就叫苦,學霸都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沉浸在自我提升的樂趣之中。蕭伯納曾經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那些成功的人,都擁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自律。”聰明的家長都知道給自己“減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幫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要嚴格立規矩,長大之后再“放養”,不但家長輕松,孩子也能收獲更成功的未來。但現在的絕大多數家長卻是反著來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極盡寵溺,在把孩子養“嬌”了之后,卻突然要求他吃讀書的苦,吃生活的苦,孩子自然不愿意。很多家長都是“服務型”家長,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的起居學習。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噓寒問暖”,一會兒“要不要吃點水果?”,一會兒“熱不熱?要不要開空調?”等等。過度的干預和打擾,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影響學習效率,還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學習的時候習慣家長在一旁援助。奇妙媽媽最開始也總習慣替孩子安排好一切,結果有一次,明明奇妙媽媽再三催促孩子寫作業,孩子還是因為貪玩耽誤了,卻反過來埋怨奇妙媽媽沒有及時監督他完成作業。家長過度插手孩子的事情,容易讓孩子潛意識里覺得這些都是大人的事,他只要負責聽從就好。與其沒完沒了的嘮叨催促,還被埋怨,不如放手不管,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只要有一次作業沒寫被老師批評的經歷,孩子以后就絕對不會不寫作業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奇妙媽媽特別注意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把時間都用在了玩耍、看電視上,留給作業的時間自然就不夠了。所以每次回家,奇妙媽媽都會讓孩子列兩列表格,一邊是必須要做的事,如:寫作業、背誦課文等;一邊是想做的事,如:看電視、搭積木等。奇妙媽媽和孩子做了約定:只要做完所有必須要做的事,孩子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每天,孩子回家放下書包后,就自覺坐到書桌前做作業,早一分鐘做完作業,他就可以多玩一分鐘的玩具。自律的人,都懂得按輕重緩急的合理順序來安排時間。他們也想玩,但他們知道生活中有比玩樂更重要的東西。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雖然出生優異,但并沒有因此而懈怠,反而比一般人更努力。最近,她在一次國際比賽中,連續獲得了5個一等獎。別看多多現在在舞臺上閃閃發光,最開始練琴的時候,也是各種厭學、犯懶,之所以有了現在這樣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多媽的鼓勵和幫助。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報補習班、學特長的的經歷,但結果往往因為“孩子不愿意學”半途而廢,能堅持下來的終究是少數。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學特長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有讓孩子堅持學習某樣東西,并達到一定水平,覺得自己擅長這項技能,他們才會熱愛。在堅持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導、鼓勵以及陪伴,相當重要。只有品嘗過自律帶來的成就感,孩子才會自發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俞敏洪曾經說過:“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家長輕松,孩子也能受益一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