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真面目'
很多對心理學還比較陌生,覺得它略帶有一點神秘色彩。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心理學。在心理學上,有些事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心理學卻能了解大家認為不可知的“心”。這讓許多人覺得心理學很神秘,也因此對心理學產生種種誤解。排除對心理學的誤解是學好心理學必要的前提,人們通常對心理學有哪些誤解。
誤解1:心理學就是心理咨詢
你也許會不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愛,但實際見了你面的時候,你更比我想象美好得多可愛得多。
很多人將心理咨詢等同于心理學,這便是一種誤解。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心理咨詢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認識和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擾,從而更幸福地生活。
誤解2:心理學家知道我內心想什么
很多人覺得心理學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能夠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他們認為“研究心理”就是揣摩被人的所思所想。
其實,心理活動并不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心理學家通常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表現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能夠根據你的外在特征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內心。
誤解3:心理學家研究對象是變態的人
你也許會不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愛,但實際見了你面的時候,你更比我想象美好得多可愛得多。很多人都說他們走進心理咨詢室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能還有過思想斗爭,“去還是不去?人家會不會認為我有精神病?朋友知道了會怎么看我····”這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對心理學的誤解:進行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心理有問題就是變態;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的人,所以與心理學有干系的非專業人士都不正常。
其實。大多數心理研究都是針對正常的人,有些人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淆了。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精神病學家主要從事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治療。他們的工作對象是所謂“變態”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普通人。
誤解4:心理學家會催眠
很多人對催眠術感興趣,覺得它很玄妙,再加上幾部頗有知名度的“心理電影”的誤導。讓人們產生心理學家能催眠的誤解。
其實,催眠術只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學家都會的“招牌本領”,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誤解5:心理學就是解夢
這種誤解的產生和弗洛伊德有很大的關系。對于多數了解心理學的人來說,解夢是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這是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挖掘自己和別人內心深處的秘密,而夢被當做透視內心世界的一扇“天窗”。由于弗洛伊德作為心理學家的“代表性”,許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論等同于夢的分析,進而使解夢成為心理學的代名詞。好萊塢的電影對此也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好萊塢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額作品《愛德華大夫》,票房成績斐然,精神分析題材的電影自此開始盛行。這部影片的一個中心內容就是解夢。齊總有一句經典臺詞,也被許多人以為是心理學家的口頭禪:“晚安,做個好夢,明天拿出來分析一下。”
其實,解夢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其實質僅僅是心理學知識森林中的一棵樹而已。
你今天“心理”了么
心理學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并把它運用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愛情、婚姻、社交、事業等諸多方面占盡了優勢,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end
掃我!掃我!你應該掃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