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者,往往有三個缺一不可的點,最后便可大器晚成
文/一休道
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說的就是越是有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而越是好的音樂就越是沒有聲音。大自然有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而我們的人生同樣也有相對應(yīng)的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四個階段,而人生則是一個不斷的積累遞增的過程,因此大器晚成更加的符合人生之道。
而對于那些真正“大器晚成”之人,他們的身上通常會出現(xiàn)三個特點,而往往成大事者,這三個特點缺一不可,在歷史上像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第一點便是忍辱負重,漢高祖劉邦在他48歲以前一直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是此人卻非常的圓滑世故,最擅長打理人際關(guān)系,因此和上下級的關(guān)系都非常的好。而在見到秦始皇的車隊時,感嘆了一句“大丈夫該當(dāng)如此”,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但是和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相比卻顯得非常含蓄婉轉(zhuǎn),因為他明白這個時候還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需得忍辱負重。
后來劉邦趁著亂世在沛縣起義,期間成為了項羽的部下,而這時的劉邦依然是忍辱負重,即便是老被項羽當(dāng)做炮灰也不敢的最萬分,因為他清楚的明白自己沒有項羽的實力強。最后的最后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中王,所處封地是人際荒涼的巴蜀之地,就連軍隊也被消減至3萬人,這時的劉邦依然是忍氣吞聲。過了不久各地的諸侯國對項羽的封侯非常不滿,于是紛紛起義反抗,這時的劉邦沒有再忍氣吞聲而是一舉爆發(fā),最后在楚漢之爭中打敗項羽,建立了一代大漢王朝。
第2點便是志向堅定,這一點就不得不說到三國時期的劉備,他是東漢末年沒落的皇室成員,從小就想著要匡扶自己的皇權(quán)家族,雖然過著貧苦的日子,但是卻不墜青云之志,常常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而他的前半生四處漂泊,屢遭失敗,甚至不得不依附于多個諸侯,但是無論如何也沒有忘卻自己的目標(biāo),就是匡扶漢室。
到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打贏了赤壁之戰(zhàn)以后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晒Φ膿碛辛俗约旱牡乇P,而且身邊聚攏了許多的治世之才以及忠義之士,最后形成了可以和曹操、孫權(quán)一爭高下的三足鼎立局面。劉備的一生打過許多次敗仗,他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丟盔棄甲的恥辱中度過的,但是最后能夠成為一方霸主,就是因為自己的志向堅定,最后終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第3天便是堅持學(xué)習(xí),堅持學(xué)習(xí)的歷史名人就有很多,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而我們今天所說的便是左宗棠。左宗棠從小便有著非常聰慧的天資,15歲便高中秀才,20歲便鄉(xiāng)試中舉,但是自此以后卻是屢試不第,不過左宗棠卻依然沒有放棄,每天都在堅持學(xué)習(xí),鉆研各方面的書籍,其中有中國的歷史、水利、軍事、時事以及經(jīng)濟等,而這些學(xué)習(xí)的知識儲備,剛好就 為他以后就領(lǐng)兵打仗、施政理財?shù)於嘶A(chǔ)。
40多歲的左宗棠才華顯露于世,多次受到曾國藩的舉薦,官職一路上升,而這些是他花了將近20年的準(zhǔn)備才得來的。成功的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zhǔn)備的人準(zhǔn)備的,曾國藩說過:成大事者,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缺一不可!你的身上占據(jù)了幾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