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355)昌平君是誰?是秦國的丞相又是末代楚王,史書連其名諱都不曾留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行冠禮時,長信侯嫪毐作亂,昌平君率軍平定;秦國吞并韓國后,新鄭發生叛亂,遷徙昌平君到郢陳,以離間楚國;楚王負芻被俘后,楚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后被王翦率軍平定。但秦國之丞相,又做了末代楚王,史書上居然連他的名諱都不曾留下,其身世令人好奇。
電視劇《大秦賦》關于昌平君身份的劇情安排
按電視劇《大秦賦》的劇情安排,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熊完在秦國為質時與秦昭襄王之女所生的兒子,叫羋啟。熊完回楚國繼位后,羋啟仍留在秦國跟隨華陽夫人。羋啟長大之后又在秦國做官。他有一個女兒叫羋華,嫁給嬴政,生下公子扶蘇。
劇情中羋啟不僅是嬴政的表叔,還是嬴政的岳丈。也正因為有這一層關系,長信侯嫪毐以王璽與太后璽矯詔調動地方兵卒與門客欲進攻秦王在雍城居住的蘄年宮時,羋啟被火線提拔為丞相、封為昌平君,與昌文君羋顛一起派兵在咸陽城平叛。
《史記·秦始皇本紀》: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司馬遷所記載的昌平君為相國,先秦時期稱之為相邦,后避漢高祖劉邦之諱改為相國。《史記》是司馬遷在漢朝時期所編訂,而嬴政時期之相邦所管轄的國家大事,基本上都是親自把關。因此,所說的相國昌平君,可能是筆誤,應是丞相之職。
文物考古之昌平君名諱發現與《史記索隱》的記載相互印證
司馬遷并未在史書上說明白昌平君就是羋啟,也沒有說明羋啟就是在冠禮期間被封為昌平君。因此,無法證實昌平君與楚國外戚有直接聯系,自然不能證明昌平君就是羋啟了。但可以肯定,昌平君是秦王嬴政執政期間,繼呂不韋之后的新領導。
1982年,天津市文物管理處從薊縣運往天津的廢銅里揀選出一件銅戈,被證實為秦漢期間的文物,刻有銘文可以證實此銅戈為秦始皇十七年,丞相啟、狀所造。其中“狀”就是指左丞相隗狀,司馬遷誤作為隗林;右丞相應該就是昌平君“啟”了。
《文物1986年03期 》:“十七年,丞相啟、狀造, 郃陽嘉,丞兼,庫(月隼),工邪。郃陽。”
《史記索隱》:“昌平君,楚之公子,(秦始皇)立以為(秦)相,后徙于郢城,項燕立為荊王,史失其名。”
考古文物只能證明嬴政親政初期的左丞相是隗狀,右丞相的名為“啟”,但不能證實右丞相之姓氏為“羋”,而結合《史記索隱》記載。似乎證明昌平君就是楚國王族之后,是羋姓熊氏,稱之為“熊啟”更合理一些。
公子扶蘇之母與昌平君的關系
司馬遷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時,曾詐稱以公子扶蘇、項燕的名義起事。因此,有人認為公子扶蘇可能是楚女的血脈。也有人認為扶蘇之名來源于《詩經·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之“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因此,判斷扶蘇之母為鄭國人。
根據《大秦賦》的劇情安排,扶蘇之母是楚女羋華,羋華之父是昌平君羋啟,似乎也有道理。而《秦謎》一書,也是推測扶蘇之母是楚國人。但邏輯推理的合理性是站在有歷史記載或考古文物的證據上,扶蘇的身世不能完全證明昌平君身份。
《史記·陳涉世家》: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
司馬遷在《史記》中關于昌平君身份的間接說明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吞并韓國后,將其地設置為潁川郡。但沒過多久,前韓國都城新鄭就發生了叛亂。為讓所吞并的地方人心歸附,嬴政決定將昌平君遷徙到楚地郢陳,以收服人心。當時天氣很冷,下了很大的雪,深二尺五寸。
《史記·秦始皇本紀》: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這里可以看出,昌平君是從別處的封地,遷徙到天氣寒冷的楚地郢陳,想用昌平君的影響力來收服當地的士人,不希望發生像韓國被吞并后,韓國人仍然口服心不服之事。這里間接地證明了昌平君的祖先就是楚國人,并在楚國有一定的影響力。
能在楚國形成影響力的,除了士族就是王族,而楚國歷來有與秦國通婚的習慣。因此,“昌平君徙於郢”之言也佐證了昌平君是楚國王族之后。
楚國先祖是黃帝之孫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下重黎,重黎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有六個兒子,都是母親腹裂而生。長子叫昆吾,次子叫參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會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連,季連姓羋,是楚國王族的祖先。
季連的后代有一支叫鬻熊,稱為熊氏。鬻熊的兒子叫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下了熊繹。周成王把熊繹封到了楚蠻,住在丹陽。
因此,綜以上資料分析,昌平君應該是楚王族之后,羋姓熊氏,叫羋啟,或稱熊啟。也就是1982年天津文物管理處之銅戈銘文上所說的“丞相啟”。
昌平君被楚將項燕立為末代楚王
秦國吞并韓、趙、魏國后,又打敗了燕國,派大將李信與蒙恬各率十萬,攻破平與及寢陵后,李信又攻克了鄢郢,留下昌平君在郢陳留守,率軍向往東進發,欲與蒙恬在城父會合后直取楚國新都壽春,但昌平君在楚地發動了叛亂。
李信回軍平叛,又被尾隨了三天三夜之項燕所率的楚軍打敗。于是,嬴政不得不重新起用王翦,征發六十萬大軍伐荊楚,俘獲了楚王負芻。于是,項燕在淮南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王翦繼續進攻,最終昌平君被殺,項燕自殺。
《史記·秦始皇本紀》: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項燕擁昌平君為楚王,而且能得到楚國士人的支持,也可以佐證昌平君是楚國王族的血脈。因此,電視劇《大秦賦》中,關于昌平君羋啟的劇情安排是大致上是符合真實歷史的。但其中羋啟之女羋月及羋月是否為公子扶蘇之母仍有待考證。
寫在最后
綜合《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索隱》、及文物考古發現,羋啟可能就是楚考烈王與秦昭襄王之女所生的兒子。一直生活在秦國,并在秦國做官,被封為昌平君。
羋啟因平定嫪毐之亂有功,被封為丞相。但后來被免相,并將封地遷徙到郢陳,而秦國又廢分封立郡縣。因此,被免相后,封地又被廢的昌平君羋啟心生不滿,在楚將項燕的支持下發動叛亂,被王翦率軍滅之。
2020/12/28
我是秦磚漢瓦里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贊唄,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