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興國力衰退
義熙七年辛亥,公元411年
春,正月,己未,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姚弼有寵于秦王姚興,擔任雍州刺史,鎮安定。姜紀諂附于姚弼,勸姚弼結交姚興左右以求入朝。姚興征姚弼為尚書令、侍中、大將軍。姚弼于是傾身結納朝士,收采名勢,以傾東宮;國人厭惡他。正好姚興以西北多叛亂,打算命重將鎮撫;隴東太守郭播請使姚弼出鎮,姚興不同意,任命太常索棱為太尉、領隴西內史,使招撫西秦。
西秦王乞伏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姚興遣鴻臚拜乞伏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征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太子乞伏熾磐為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姚興命群臣搜舉賢才。右仆射梁喜說:"臣累受詔而未得其人,可謂世之乏才。"
姚興說:"自古帝王之興,未曾取相于過去的人。等待能人于將來,隨時任才,皆能致治。卿不過是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群臣全都喜悅。
秦姚詳屯杏城,為夏王劉勃勃所逼,南奔大蘇;劉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干追斬他,盡俘其眾。劉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于青石北原,降其眾四萬五千;進攻東鄉,攻下了,遷徙三千余戶于貳城。
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劉勃勃問他滅秦之策,王買德說:"秦德雖衰,藩鎮猶固,愿且蓄力以待機會。"劉勃勃任命王買德為軍師中郎將。
秦王姚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姚顯迎姚詳,沒有來得及,遂屯杏城。
2、禿發傉檀好戰危國
劉藩率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南,二月,壬午,孟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乞伏乾歸徙遷鮮卑仆渾部三千余戶于度堅城,任命兒子乞伏敕勃為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焦朗而寬宥他;任命其弟沮渠挐為秦州刺史,鎮姑臧。遂伐南涼,圍樂都。三旬不克;南涼王禿發傉檀任命兒子禿發安周為人質,于是還軍。
吐谷渾樹洛干討伐南涼,擊敗南涼太子禿發虎臺。
南涼王禿發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孟愷勸諫說:"沮渠蒙遜新并姑臧,兇勢方盛,不可進攻。"禿發傉檀不理睬,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余戶而還。
將軍屈右說:"如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伌。沮渠蒙遜善于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啊。"
衛尉伊力延說:"彼步兵我騎兵,勢不相及。如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上計。"俄而昏霧風雨,沮渠蒙遜兵大至,禿發傉檀敗走。沮渠蒙遜進圍樂都,禿發傉檀嬰城固守,以兒子禿發染干為人質以請和,沮渠蒙遜才還。
3、盧循敗亡
三月,劉裕才開始受太尉、中書監,任命劉穆之為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為行參軍。
劉裕問劉穆之說:"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里?"劉穆之推舉前建威中兵參軍謝晦。謝晦是謝安兄長謝據的曾孫,劉裕即任命為參軍。
劉裕曾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病,讓謝晦頂替;于車中一覽訊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獄系殷積,謝晦隨問酬辨,曾無違謬;劉裕于是奇怪這件事,即日署刑獄賊曹。謝晦美風姿,善言笑,博贍多通,劉裕深加賞愛。
盧循行收殘兵至番禺,只好圍城。孫處據守二十余日。沈田子進言于劉藩說:"番禺城雖險固。本是賊軍巢穴;如今盧循圍困,或有內變。而且孫季高眾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賊還據廣州,兇勢復振。"夏,四月,沈田子引兵救番禺,攻擊盧循,擊破他,所殺萬余人。盧循逃走,沈田子與孫處共同追擊,又擊破盧循于危梧、郁林、寧浦。正好孫處生病,不能前進,盧循奔逃交州。
最初,九真太守李遜作亂,交州刺史交趾人杜瑗討斬他。杜瑗卒,朝廷任命其兒子杜慧度為交州刺史。詔書未至,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杜慧度帥州府文武拒盧循于石碕,擊破盧循,盧循余眾猶三千人,李遜余黨李脫等人結集俚獠五千余人以響應盧循。庚子,盧循晨至龍編南津;杜慧度全部散發自己家財以賞軍士,與盧循合戰,擲雉尾炬焚其艦,以步兵夾岸射擊他,盧循從艦俱燃,兵眾大潰。
盧循知不能免,先鴆殺妻子,召妓妾問說:"誰能從我一起死的?"
女人們都說;"雀鼠貪生,就死實難。"
有人說:"官尚當死,我豈愿生!"于是全都殺所有辭死,盧循自投于水。杜慧度取其尸斬之,并其父子及李脫等人,函七首送建康。
4、劉毅記仇
初,劉毅在京口,貧困,與知識射于東堂。庾悅為司徒右長史,后至,奪其射堂;眾人皆回避他,劉毅獨不離去。庾悅廚饌甚盛,不給劉毅吃;劉毅向庾悅求小鵝炙烤,庾悅怒而不與,劉毅于是記恨在心。
至是,劉毅求兼督江州,下詔同意,借機上奏稱:"江州內陸,以治民為職。不當置軍府凋耗民力,宜罷軍府移鎮豫章;而尋陽接蠻,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于是解庾悅都督、將軍官,任命刺史鎮豫章。
劉毅任命親將趙恢領千兵守尋陽;庾悅府文武三千全都入劉毅府,符攝嚴峻。庾悅忿懼,至豫章,疽發背卒。
5、涼州胡人首領都是好戰者
河南王乞伏乾歸徙遷羌句豈等部眾五千余戶于疊蘭城,任命兄長兒子阿柴為興國太守以鎮之。五月,重新任命兒子木欒干為武威太守,鎮嵻〈山良〉城。
丁卯,魏主拓跋嗣謁金陵,山陽候奚斤居守。昌黎王慕容伯兒謀反;己已,奚斤并其黨收捕斬殺。
秋,七月,燕王馮跋任命太子馮永領大單于,置四輔。柔然可汗斛律遣使獻馬三千匹于馮跋,求娶馮跋女兒樂浪公主。馮跋命群臣商議這件事。遼西公馮素弗說:"前世皆以宗女妻六夷,宜許以妃嬪之女,樂浪公主不宜下降非類。"
馮跋說:"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他!"于是以樂浪公主下嫁柔然可汗。
馮跋勤于政事,勸課農桑,省徭役,薄賦斂;每遣守宰,必親引見,問為政之要,以觀其能。燕人悅之。
河南王乞伏乾歸派遣平昌公乞伏熾磐及中軍將軍乞伏審虔伐南涼。乞伏審虔是乞伏乾歸的兒子。八月,乞伏熾磐的大軍渡河,南涼王禿發傉檀遣太子禿發虎臺逆戰于嶺南。南涼兵敗,乞伏熾磐虜牛馬十余萬而還。
沮渠蒙遜率輕騎襲西涼,西涼公李暠說:"兵有不戰而敗敵的,挫其銳。蒙遜新與吾盟,而遽來襲擊我,我閉門不與戰,待其銳氣竭而攻擊他,蔑不克矣。"不久,沮渠蒙遜糧盡而歸,李暠遣世子李歆率騎兵邀擊他,沮渠蒙遜大敗,獲其將沮渠百年。
河南王乾歸攻秦略陽太守姚在于柏陽堡,攻克。冬,十一月,進攻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又攻克,徙民三千余戶于譚郊。遣乞伏審虔率眾二萬城譚郊。
十二月,西羌彭利發襲據枹罕,自稱大將軍、河州牧,乞伏乾歸討伐,不克。
這一年,并州刺史劉道憐為北徐刺史,移鎮彭城。
義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
春,正月,河南王乾歸復討彭利發,至奴葵谷,彭利發棄眾南走,乞伏乾歸派遣振威將軍乞伏公府追至清水,斬了彭利發,收服羌戶一萬三千,任命乞伏審虔為河州刺史鎮枹罕而還。
6、劉毅自視頗高不服劉裕
二月,丙子,任命吳興太守孔靖為尚書右仆射。河南王乾歸徙都譚郊,命平昌公乞伏熾磐鎮苑川。乞伏乾歸攻擊吐谷渾阿若干于赤水,逼降他。
夏,四月,劉道規因為生病求歸,同意。劉道規在荊州累年,秋毫無犯。等歸京都,府庫帷幕,儼然若舊。隨身甲士二人遷席于舟中,劉道規刑之于市。
任命后將軍豫州刺史劉毅為衛將軍、都督荊、寧、秦、雍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劉毅對左衛將軍劉敬宣說:"我將要西去上任,想要屈卿為長史南蠻,豈有見輔之意么?"劉敬宣懼,把這件事告訴太尉劉裕。
劉裕笑著說:"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
劉毅性剛愎,自認為建義之功與劉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劉裕而心不服。等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劉裕每次柔而順之,劉毅驕縱越加嚴重,曾說:"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等敗于桑落,知物情已去,彌復憤激。
劉裕一向不學,而劉毅頗涉文雅,故朝土有清望的人多歸心于他,與尚書仆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深相憑結。郗僧施,郗超的侄子。劉毅既據上流,暗中有圖劉裕的心志,求兼督交、廣二州,劉裕同意。劉毅又上奏任命郗僧施為南蠻校尉后軍司馬,毛修之為南郡太守,劉裕也同意,任命劉穆之代郗僧施為丹陽尹。
劉毅上表求至京口辭墓,劉裕前往會之于倪塘。
寧遠將軍胡藩進言于劉裕說:"公謂劉衛軍終能為公之下?"劉裕默然,久之,說:"卿謂何如?"
胡藩說:"連百萬之眾,攻必取,戰必克,劉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獵傳記,一談一詠,自許以為雄豪;以是搢紳白面之士輻湊歸附他。恐終不為公下,不如借會取他。"(此人奸險)
劉裕說:"我與劉毅俱有克復之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也。"
7、乞伏熾磐稱王
乞伏熾磐攻南涼三河太守吳陰于白土,攻克,以乞伏出累代之。
六月,乞伏公府弒河南王乞伏乾歸,并殺其諸子十余人,走保大夏。平冒公乞伏熾磐派遣其弟廣武將軍乞伏智達、揚武將軍沒弈干率騎兵三千討伐他;任命其弟乞伏曇達為鎮京將軍,鎮譚郊,驍騎將軍婁機鎮苑川。乞伏熾磐帥文武及民二萬余戶遷于枹罕。
秦人多勸秦王姚興乘亂取乞伏熾磐,姚興說:"伐人喪,非禮也。"夏王劉勃勃打算進攻乞伏熾磐,軍師中郎將王買德勸諫說:"乞伏熾磐,我之與國,今遭喪亂,我不能恤,又恃眾力而伐他,匹夫且猶恥為,況萬乘之主!"劉勃勃于是停止。
閏月,庚子,南郡烈武公劉道規卒。
秋,七月,己巳朔,魏主拓跋嗣東巡,置四廂大將、十二小將;任命山陽侯斤、元城侯屈行左、右丞相。庚寅,拓跋嗣至濡源,巡西北諸部落。
乞伏智達等人擊破乞伏公府于大夏,公府奔疊蘭城,就其弟乞伏阿柴。乞伏智達等人攻拔疊蘭城,斬阿柴父子五人。乞伏公府奔嵻南山,追而抓獲,并其四子,轘之于譚郊。
八月,乞伏熾磐自稱大將軍、河南王,大赦,改元永康;葬乾歸于枹罕,謚稱武元王,廟號高祖。
皇后王氏崩。
庚戌,魏主拓跋嗣還平城。
九月,河南王乞伏熾磐任命尚書令武始翟勍為相國,侍中、太子詹事趙景為御史大夫;罷尚書令、仆、尚書六卿、侍中等官。
癸酉,葬僖皇后于休平陵。
劉毅至江陵,多變易守宰,輒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萬余人以自隨。這時劉毅疾篤,郗僧施等恐劉毅死,其黨危,于是勸劉毅請從弟兗州刺史劉藩以自副,太尉劉裕假裝同意。
劉藩自廣陵入朝,己卯,劉裕以詔書罪狀劉毅,說他與劉藩及謝混共謀不軌,收劉藩及謝混賜死。
當初,謝混與劉毅私下親昵,謝混堂兄謝澹常以為憂,漸與之疏,對弟弟謝璞及侄子謝瞻說:"益壽此性,終當破家。"謝澹是謝安的孫子。
庚辰,下詔大赦,任命前會稽內史司馬休之為都督荊、雍、梁、秦、寧、益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北徐州刺史劉道憐為兗、青二州刺史,鎮京口。使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劉裕擔心諸葛長民難獨任,于是加劉穆之建武將軍,置佐吏,配給資力以防備。
壬午,劉裕帥諸軍發建康,參軍王鎮惡請給百舸為前驅。丙申,至姑孰,任命鎮惡為振武將軍,與龍驤將軍蒯恩領百舸前發。劉裕戒他們說:"若賊可擊,攻擊;不可擊,燒其船艦,留屯水際以待我。"于是王鎮惡晝夜兼行,揚聲言劉兗州(藩)西上。
冬,十月,己未,王鎮惡至豫章口,距離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軍居前,王鎮惡緊隨其后。舸留一二人,對舸岸上立六七旗,旗下置鼓,語所留人:"計我將至城,便鼓嚴,讓敵人看上去后有大軍狀。"又分遣人燒江津船艦。王鎮惡徑前襲擊城,語前軍士:"有問的,但說劉兗州至。"津戍及民間皆晏然不疑。未至城五、六里,逢劉毅要將朱顯之想要出江津,問:"劉兗州何在?"
軍士說:"在后。"朱顯之至軍后,不見劉藩,而見軍人擔彭排戰具,望江津船艦已被燒,鼓嚴之聲甚盛,知非劉藩西上,便躍馬馳去告劉毅,行令閉諸城門。王鎮惡亦馳進,門未及下關,軍人借機得入城。衛軍長史謝純入參承劉毅,出門聽聞大兵至,左右想要引車歸。
謝純叱之說:"我,人吏也,光將安之!"馳還入府。謝純是謝安兄長謝據的孫子。王鎮惡與城內兵斗,且攻其金城。自食時至中晡,城內人敗散。王鎮惡挖地道進入其金城,遣人以詔書及赦文并劉裕手書示劉毅,劉毅皆燒不視,與司馬毛修之等人督士卒力戰。城內人猶未信劉裕親自來,軍士跟從劉毅自東來的,與臺軍多中表親戚,且斗且語,知劉裕親自來,人情離駭。逮夜,聽事前兵皆散,斬劉毅勇將趙蔡,劉毅左右兵猶閉東西閤拒戰。
王鎮惡慮暗中自相傷犯,乃引軍出圍金城,開其南面。劉毅擔心南有伏兵,夜半,率左右三百許人開北門突出。毛修之對謝純說:"君但隨仆去。"謝純不從,為人所殺。劉毅夜投牛牧佛寺。
當初,桓蔚的敗亡,走投牛牧寺僧昌,僧昌保而藏他,劉毅殺僧昌。至是,寺僧拒絕他說:"當年亡師容桓蔚,為劉衛軍所殺,如今實不敢容留異人。"
劉毅嘆息說:"為法自弊,一至于此!"于是自縊而死。明日,居人以告,乃斬首于市,并子侄皆伏誅。劉毅兄長劉模逃奔襄陽,魯宗之斬而送來。
當初,劉毅季父劉鎮之閑居京口,不應辟召,常對劉毅及劉藩說:"你們這輩才器,足以得志,但恐不久。我不就你們求財位,亦不同你們受罪累。"每見劉毅、劉藩導隨從到門前。則詬之,劉毅甚敬畏,未至宅數百步,全都屏儀衛,與白衣數人一起進。等劉毅死,太尉劉裕奏征劉鎮之為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固辭不至。
9、秦國繼續衰敗
仇池公楊盛叛秦,侵擾祁山。秦王姚興遣建威將軍趙琨為前鋒,立節將軍姚伯壽繼后,前將軍姚恢出鷲峽,秦州刺史姚暠出羊頭峽,右衛將軍胡翼度出汧城,以討楊盛。姚興自雍赴戰,與諸將會于隴口。
天水太守王松匆進言于姚暠說:"先帝神略無方,徐洛生以英武佐命,再入仇池,無功而還;非楊氏智勇難全,全是地勢險固。如今以趙琨之眾,使君之威,準之先朝,實未見成功。使君具悉形便,何不上表聞!"姚嵩不從。楊盛帥眾與趙琨相持,姚伯壽畏懦不進,趙琨眾寡不敵,為楊盛所敗。姚興斬姚伯壽而還。
姚興任命楊佛嵩為雍州刺史,率嶺北見兵以擊夏。行數日,姚興對群臣說:"楊佛嵩每見敵,勇不自制,我常節其兵不過五千人。如今所將既多,遇敵必敗,行已遠,追之無及,將若之何?"楊佛嵩與夏王劉勃勃戰,果敗,為劉勃勃所執,絕亢而死。
秦立昭儀齊氏為后。
沮渠蒙遜遷于姑臧。
十一月,己卯,太尉裕至江陵,殺郗僧施。當初,毛修之雖為劉毅僚佐。一向自結于劉裕,故劉裕特寬宥他。賜王鎮惡爵漢壽子。
劉裕問劉毅府咨議參軍申永說:"今日何施而可?"
申永說:"除其宿畔,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劉裕采納,下書寬租省調,節役原刑,禮辟名士,荊人喜悅。 諸葛長民驕縱貪侈,所為多不法,為百姓大患,常懼太尉劉裕查按他。等劉毅被誅,諸葛長民對所親說:"過去一年醢彭越,今年殺韓信。'禍要來了!"
乃屏人問劉穆之說:"悠悠之言,皆說太尉與我不平,何以至此?"
劉穆之說:"公溯流遠征,以老母稚子委節下。若一豪不盡,豈容如此邪!"諸葛長民心意才小安。
諸葛長民弟弟輔國大將軍諸葛黎民勸長民說:"劉氏之亡,亦諸葛氏之懼,宜借劉裕未還而圖他。"諸葛長民猶豫未發,既而嘆息說:"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邪!"
借機遺冀州刺史劉敬宣書信說:"盤龍狠戾專恣,自取夷滅。異端將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劉敬宣回報他說:"下官自義熙以來,忝三州、七郡,常懼福過災生,思避盈居損。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且使以書呈劉裕,劉裕說:"阿壽故為不負我。"
劉穆之憂諸葛長民搞變亂,屏人問太尉行參軍東海何承天說:"公今行濟否?"
何承天說:"荊州不憂不時判,別有一慮。公昔年自左里還入石頭,甚脫爾;如今還,宜加重慎。"
劉穆之說:"非君,不聞此言。"
劉裕在江陵,輔國將軍王誕報告劉裕求先下,劉裕說:"諸葛長民似有自疑心,卿詎宜便去!"
王誕說:"諸葛長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輕身單下,必當以為無虞,才可以少安其意。"
劉裕笑著說:"卿勇過賁、育矣。"于是聽任其先還。
沮渠蒙遜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玄始,置官僚如涼王呂光當年置三河王老規矩。
解讀:王夫之說:君子之所貴于智者,自知也、知人也、知天也,至于知天而難矣。然而非知天則不足以知人,非知人則不足以自知。“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即民之聰明明威而見天之違順,則秉天以治人,人之可從可違者審矣。故曰非知天則不足以知人。所事者君也,吾義之所不得不事也;所交者友也,吾道之不得不交也。不得不事、不得不交者,性也;事君交友,所以審用吾情以順吾性,而身之得失系焉。故曰非知人不足以自知。
劉毅和諸葛長民都是死于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