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博國學
世俗中,往往以財富來劃分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于是,有錢人大多被稱為上等人,沒錢人就被貶為下等人。
其實這種劃分非常狹隘,真正區分一個人是上等人還是下等人,應該是心胸、格局、智慧、善惡。具體到為人處世上,會捧人的是上等人,會擠人的是中等人,會踩人的是下等人。
要說起陰人、踩人,就不能不提擅長揣摩、工于心計的古代的縱橫家們。所以有人將鬼谷子稱作是陰人的祖師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評價很有道理。這個時代經常有人會喜歡踩著別人,追求利益,顯得自己高人一等。
如果有人踩你,你該怎么辦?
踩人“四板斧”
說起歷史上最會挖坑陰人,使絆子踩人的群體,若說縱橫家第二,那沒人敢排第一。人們評價縱橫家最常用三個詞,“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為了達到目的,縱橫家們會排除面前所有的障礙,不管眼前這人是朋友還是領導又或是下屬。在縱橫家們看來,只要阻擋了前進的路,這個人就是“敵人”。
鬼谷子的弟子張儀當年行走列國搞陰謀,煽風點火,是以嘴殺人的老祖宗。張儀有個特點,他沖誰笑,誰就倒霉。
張儀坑人的套路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笑、踩、反、收。
1、笑:向受害者微笑,示好。
2、踩:背后造謠、捅刀子。
3、反:賊喊捉賊、欲蓋彌彰。
4、收:兩頭討好,假裝無辜。
這招說起來簡單,可很多人就算明知被坑了,卻也無可奈何,無計可施,只能自認倒霉。張儀也憑借于此,踩人無數,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直到他遇到了同樣是縱橫家的陳軫。
張儀為什么要踩陳軫呢?
原因很簡單,同行是冤家,而張儀認為陳軫要過來搶他的飯碗了。
有一年,陳軫離開楚國前往秦國就職,當時張儀在秦國正如日中天。秦惠王認為陳軫和張儀都很有才能,對他們都很看重。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張儀和陳軫之間必然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斗。
于是乎張儀便又使出了他的踩人絕技。他跟秦惠王說:“陳軫這小子的忠誠度實在不怎么樣,經常將我們秦國的情報出賣給楚國,跟這種人共事簡直是我的恥辱,我不想他成為我的同事。請大王待會問他,下回還想去哪個國家工作,如果是想去楚國的,干脆就把他殺了?!?div style="height:15px;">
秦惠王聽了張儀誣陷陳軫的話,就找陳軫對證說:“我聽說先生想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有這事嗎?”
秦王這么一問很顯然是懷疑陳軫了,明顯是找他算賬的。如果換著別人肯定就慌了,必然會馬上否定,可是如果陳軫否定就中了張儀的計了,給人感覺就像是為自己狡辯。
那么陳軫怎么做的呢?
舉手還擊不如借勢用勢
結果陳軫說:“大王,是張相國告訴你的吧,他說的沒錯”
秦惠王生氣地說:“張儀的話果然可信。”
陳軫不慌不忙地繼續說:“現在不僅僅是張儀知道這件事,就連過路的行人都知道這件事。”
接著,陳軫打了個比方,“某位楚國人有兩個妻子,有一個好色之徒前去勾引她們,結果其中一個嚴詞拒絕了,而另一個則欣然接受。等她們的丈夫死去之后,好色之徒反而說,要娶就娶那個當年拒絕過他的,而非有意于他的女人。因為,現在的立場不同了,當初拒絕過他的女人,才可以放心養在家里做妻子。原因很簡單,因為靠得住,忠誠度高?!?div style="height:15px;">
陳軫接著說,“同樣的道理,如果我現在把秦國的機密告訴楚國,楚國就會換位思考,既然他能人在秦國,卻為楚國賣命,那么當初就能人在楚國,卻為秦國辦事。楚王和楚相都不是吃素的,他們會再次接納我嗎?我陳軫之所以說離開秦國后,就會去楚國,僅僅只因為我是一個正人君子,到哪兒都會受到歡迎?!?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