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云茶60年·普洱茶調研報告
 

[內容提要]

1、普洱茶的產業數據

2、普洱茶的加工技術

3、普洱茶的品牌工程

4、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5、普洱茶的市場經營

6、普洱茶的文化內涵

(附)普洱市人民政府發文

 

 

 

云茶60·普洱茶調研報告

 

一、普洱茶的產業數據

步入21世紀,云南茶業邁向了新的發展時期,20012008年是第四個大發展時期。云南茶業實現了三個突破。一是茶園面積突破500萬畝,8年間增加252.45萬畝,增了1倍;年平均增加31.56萬畝。2007年新植茶園82.9萬畝,為面積最大增量年。二是茶葉產量突破17萬噸。2008年比2000年增加9.21萬畝,增1.6倍;年平均增產1.15萬噸,增14.5%2007年比上年增產3.17萬噸,為產量最大增量年。三是云南獨特的普洱茶得到發揚光大,產量突破5萬噸。20062008年每年普洱茶產量都在5萬噸以上,2007年達9.9萬噸,比上年增加4.7萬噸,增90.4%,為最大增長年。云南大葉種茶園面積490萬畝,占全國的99%

鑒于國際市場的需要,1973年在昆明成功試制人工后發酵普洱茶——普洱熟茶,隨后在勐海等少數幾家茶廠生產,20世紀90年代初逐步擴大到多家茶廠生產,2004年開始大量生產。

高優茶園快速發展,名優茶比例大幅增加。2008年,全省高優茶園達350多萬畝,占70%左右,比1978年增加340萬畝,增34倍,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達159.90萬畝,占總面積的31.8%1978年增加1萬多倍;平均畝產干茶53.84千克,比1949年增加45.34千克,增5.3倍;名優茶產量達9.5萬噸,比1978年增加9.15萬噸,增26倍,其中,名優綠茶4.0萬噸,增加3.99萬噸,增399倍;優質普洱茶4.5萬噸,增加4.46萬噸,增112倍。

加工規范化程度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大副提高。近年來,茶葉企業按照清潔化生產的要求,進行技術改造、擴建或新建茶葉加工廠,使加工能力和食品安全生產能力顯著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茶葉初制所(廠)5170多個,生產能力突破25萬噸;精制廠1000多個,加工能力25萬噸左右,比1978年增加23萬噸,增11.5倍。大部分茶葉企業通過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清潔化生產,已有852家企業通過了QS人證。

 

(普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普洱茶的重新崛起和振興創造了條件。20035月,普洱市被命名為“中國茶城”。到2008年,茶葉種植面積從1949年的1347h發展到86204 h㎡,增長62.74倍;茶葉產量從1949年的350噸增加到42937.1噸,增長122.68倍,茶葉總產值達14.89億元,茶產業覆蓋了全市10個縣(區)、103個鄉(鎮)、960個村委會,涉茶農22.9萬戶、112.8萬人,戶均收入3088.4元。現有茶葉加工廠246個,有212個獲得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茶產業真正成為了普洱人的民生產業,成為支撐普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各種所有制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競相崛起,全市有初制所1077個,綠茶精制加工廠49個,普洱茶加工廠195個。在全市157戶茶企業中,國營企業70戶,私營企業69戶,中外合資企業2戶。從業職工18.99萬人。普洱市生產的普洱茶、綠茶、紅茶等茶產品除暢銷21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內市場外,還出口德國、波蘭、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

 

(臨滄市)新中國成立60年來,臨滄市茶葉產業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茶園面積從1949年的6.75萬畝增加到122萬畝,其中無性系高優生態茶園38萬畝,有機茶園4.74萬畝。茶葉產量從1949年的1.95噸增加到5萬噸,產品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茶葉初制廠1033戶,獲得生產許可證(QS)的茶葉企業130戶。茶葉產業已成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產業,為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和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西雙版納州)進入新世紀以來,普洱茶產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好形勢。短短幾年時間,一個原來知名度并不高的茶類,很快成為國內外知名度很高,消費者迅速增加的名茶,可以說是一匹黑馬。國內所有茶葉市場,許多茶葉店都有普洱茶的銷售,很多地方還成了茶葉市場的主角,市場出現了熱銷,價格也不斷地攀升,形成了“普洱茶熱”。在市場的拉動下,普洱茶的生產出現了快速增長。2000年,版納生產普洱茶240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9800噸),2004年版納生產普洱茶680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2萬噸),2005年版納生產普洱茶990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5.2萬噸),2006年版納生產普洱茶1360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8萬噸),2007年版納生產普洱茶2350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9.9萬噸),2008年版納生產普洱茶20080噸(云南省生產普洱茶6.78萬噸),西雙版納茶葉的總產量也由2003年的1.37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2.12萬噸(云南省茶葉的總產量也由2003年的8.7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13.8萬噸)。西雙版納茶葉總產值由2003年的1.68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6.21億元(云南省茶葉總產值由2003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10.5億元),西雙版納茶葉的平均價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2元增加到86元(全省茶葉的平均價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1元增加到76元)。2006年,全州34萬茶農從茶葉原料生產獲得的收入增加到3.4億元,僅茶業的人均收入達960元(2006年全省普洱茶產量達到8萬噸,比上年增加2.8萬噸,增長54%,比“九五”末增加7萬噸,增長7倍,普洱茶占全省茶業的比重從上年的44.8%提高到58%)。由于茶產業效益顯著,社會資本紛紛投資茶產業,使全州的茶園面積以平均每年約6萬畝的速度發展,到2007年茶業中指面積達6.09萬畝,毛茶產量2.5萬噸,精制茶2.2萬噸,產值22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僅2006年進入茶產業的投資近3億元,普洱茶生產企業目前已達252家。普洱茶的熱銷帶動了全州茶產業的全面振興,出現了茶農增收,茶區興旺的繁榮景象。

 

(景洪)種植規模迅速擴大。通過“十五”時期優化茶葉區域布局和專業化結構調整,全市民營茶葉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向優勢主產區和產業帶集中的割據已經基本形成。2008年江北地區的6個鄉鎮種植茶葉18.69萬畝,占全市民營茶葉面積的86.32%;茶葉產量7236噸,占96.45%。民營企業已建立茶葉基地4.47萬畝,占民營茶葉面積的23.92%,農戶種植14.22萬畝,占76.08%,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茶葉產業化經營模式已基本建立。在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的同時,茶葉產量大副增長,2008年民營茶葉面積達21.6548萬畝,占全市茶園面積的92.51%,比2000年增加16.31萬畝,平均增長24.66%;茶葉產量7774噸,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74.17%,比2000年增加5332噸,年均增長31.42%;按采摘面積計算,茶葉單產54.02公斤,比2000年增加1.26公斤,年均增長0.29%。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建設開始起步,有5家企業種植6437畝,產量約521噸。

 

(保山市)保山茶業發展勢力悠久,是云南的主產茶區之一。2007年全市茶園面積40萬畝,產量1.85萬噸,產值10.5億元;2008年全市茶園面積46.9萬畝,產量2.2萬噸,茶園面積、產量分別比1949年增22.45倍和59.44倍;產值5.57億元,涉茶人口80萬人,茶農每年人均茶葉收入370元。目前,全市有初精制茶葉加工企業615戶。其中:實現工業產值(現價)1000萬元以上的茶葉加工企業有2戶,501-1000萬元的有9戶,100500萬元的有18戶。

 

(大理州)19531957年,我國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大理州茶葉生產開始有計劃發展,南澗、大理等縣、市在合作化運動的影響下,開始以集體形式發展新茶園。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大理州茶園面積發展到11415畝,產茶79噸,分別比1952年增長2.2倍和4.9倍。進入21世紀,全州重點投入生態茶園建設,先后開展以南澗縣為重點的有機茶園建設。到2008年止,全州共建成生態茶園12萬多畝。截止2008年底,大理州茶園面積達18.16萬畝,產茶4763噸,分別比新中國成立前增長45.4倍和476倍。

云南茶業伴隨新中國的成長不斷發展壯大,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的恢復期,6070年代的第一發展時期,8090年代的第二發展期和新世紀的波動發展期。80年代以前為計劃經濟體制,80年代以后為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過度時期,到了90年代,政府宏觀指導之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式。進入新世紀后,政府對茶業經濟的直接管理逐步減弱,但整個行業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茶園面積由1949年的16萬畝,發展到現在的500萬畝,增長了30倍,形成了滇南無處不茶海的景象,一批技術先進的農墾茶場建成,發揮了示范作用。

茶葉產品由單一的曬青茶實現了產品多樣化,有普洱茶、紅茶、綠茶等名特優茶;產品形式有散茶、緊茶、袋泡茶、速溶茶、茶粉、茶膏、方便茶、功能茶、液體茶。包裝千變萬化,產品琳瑯滿目。

 

(騰沖)騰沖是全省的重點產茶大縣之一。至2008年,全縣茶葉面積達11.9萬畝,總產675萬公斤,受茶葉市場回落的影響,實現產值2.03億元,全縣涉茶人口達18萬。通過多年的培植,茶業已發展成為騰沖南部鄉鎮茶農增收致富、企業增效的“生命產業”和“希望產業”,為貧困山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示范作用。

 

(昌寧)2008年末,全縣茶葉產業共涉及13個鄉鎮,103個村,1164個村民小組,3.9萬戶,19萬人,分別占全縣總戶數和農業總人口的52%54%。全縣茶園面積15.36萬畝,投采11.2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7.5萬畝(推廣的茶樹主要有“云抗10號”,“佛香”123號,“清水3號”,“香歸銀毫”,“昌選1號”等),占茶園總面積的48.8%;無公害茶園4.2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27.3%;有機茶園3300畝,占茶園總面積的2.1%;綠色食品茶園1.6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10.4%,茶園的結構得到改善。精制加工能力近萬噸,其中企業加工能力達2000噸以上的有1個,1000噸以上的有7個。全縣生產干茶總產量7342.8噸,實習那茶葉農業產值1.037億元,茶農鮮葉款收入達7550.3萬元,全縣3.9萬戶茶農,戶均收入1935.9元,19萬茶農人均達385.2元,工業產值1.336億元。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分別比1949年增加10倍、24.5倍。

 

(雙江)2008年為止,全縣的有機茶園面積達10953.15畝,其中,勐庫鎮8815.15畝、沙河鄉638畝、忙糯鄉1000畝、勐庫華僑農場500畝。共生產茶葉2098.3

 

二、普洱茶的加工技術

普洱茶是中國的傳統名茶,起源于云南瀾滄江流域,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傳統普洱茶是在自然發酵下形成的,20世紀7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人工增濕、渥堆等后發酵工序加工而成的現代普洱茶。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抑菌抗齲、助消化及抗癌防癌等多種保健功效。近年來國內外對茶葉化學成分的藥效和作用機制的報道也越來越多,都證明了茶葉是藥效確切、安全可靠、具有藥用價值的食品。

20世紀50年代,云南省茶科所開始普洱茶原料曬青毛茶的研制工作,并試制了各類普洱緊壓茶。1973年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廠試制渥堆發酵普洱茶,并獲得成功。1974年進出口公司在昆明、勐海、下關、普洱四個茶廠推廣加工渥堆發酵普洱茶。1979221日—25日,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昆明召開普洱茶加工座談會,擬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統一了九個標準樣,確定了普洱茶茶號的編號辦法,統一了普洱茶的質量標準和加工工藝。19831985年,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省微生物研究所開展了普洱茶人工接種后發酵試驗,縮短了發酵期。該研究成果獲1985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2007年,云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周紅杰教授主持完成“云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及質量標準研究”的課題。通過對云南普洱茶主產區多種曬青原料化學成分與感官品質的系統分析,明確了適制普洱(青餅)和適制熟普洱茶(發酵普洱茶)的加工品種(系);構建了云南普洱茶標準體系,形成了標準化的加工技術體系,提出了云南普洱茶品質標準;創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態發酵理論體系,探明了有益微生物種類和數目,建立了四種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開發出4種應用于大生產的普洱茶發酵劑,并在昆明、普洱、大理、文山和勐海等地成功用于大生產,使得應用企業累計新增產值4428萬元,直接新增利稅1434.91萬元,節約生產成本282.27萬元,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系統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術,闡明了微生物、溫度、濕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過程中的抓化規律,獲得了優質普洱茶加工的技術參數及理化指標。

2008117日,由云南省科技廳邀請省內外專家對云南農業大學承擔的“十五”重點基金項目“云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及質量標準研究”進行鑒定。專家評價:該課題的研究成果為云南普洱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科技基礎,總體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其中在利用有益優勢菌提高普洱茶品質、普洱茶特征成分以及品質標準研究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云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及質量標準研究”研究成果獲得2008年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該成果入選2008年度云南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042007年,云南省茶科所主持開展“高效、衛生、優質普洱茶加工工藝的研究及開發”。開展倒入蒸汽的增溫增濕渥堆發酵和陳化干燥滅菌效果試驗,改善普洱茶傳統工藝,縮短生產周期,降低耗損,提高品質,為新工藝的規模化生產提供依據。

 

三、普洱茶的品牌工程

茶葉是云南的傳統優勢產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再加上茶葉生產歷史悠久,發展茶葉產業易為各族人民所接受。在云南,特別是在邊遠山區,尚無其他產業能替代茶業。然而,在云南茶葉生產發展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有些問題和矛盾將顯得更加突出:產、供、銷脫節及規模化、一體化程度低,經營粗放,競爭力弱;企業和產品花色品種多、散、小;茶葉品質總體不高,加工深度不夠,增值水平低;精制茶增值稅較重,產品成本高,效益不佳;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小初制所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茶葉生產者素質普遍較低,科技、管理、經營水平不高,最終導致茶農增收困難,企業步履為艱。要從根本上解決些問題,實現茶業可持續發展,除了開展茶葉科技創新之外 ,還必須依靠深化改革,大力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培植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與茶場或農戶協商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實現從原料到成品到市場的一條龍經營;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茶葉企業應給予一定的扶助和支持,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在全社會大力宣傳茶文化、宣傳茶對人體健康的保健功能,倡導茶為國飲,形成全民健康飲茶氛圍,只有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云茶產品質量,擴大消費群體和消費量,積極開拓外銷內銷兩個市場,才能實現云茶的可持續發展。

 

四、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一、普洱茶的安全性評價

從急性毒性角度來看,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小于烘青綠茶(三個云南產代表性普洱茶樣品以及一個云南大葉烘青茶樣的LD50分別為:9.7g/kg11.2g/kg12.2g/kg7.5g/kg),普洱茶的飲用安全性是很高的,但科學的飲茶法是飲茶健身的必然要求;從遺傳毒性角度來看,普洱茶和烘青綠茶對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生殖細胞都沒有致突變性,正規廠家生產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有關氟含量問題。茶業中氟化物含量因產區、品種、加工方式等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普洱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為77mg/kg,一個成年人每天飲用30g普洱茶并不會引起氟中毒,并沒有超過成年人每天最大的氟允許攝取量4.0mg

 

二、降血糖血脂、減肥、預防心血管疾病

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從臨床等角度初步證明了普洱茶確實具有降血糖血脂功效。早期的研究表明,普洱茶能明顯地降低小鼠血漿中的膽固醇含量,也有一定的降膽固醇效果。近期不少研究已經證實,普洱茶能有效地降低小鼠血漿中的甘油三脂(TG)以及體內總膽固醇(TC)的含量水平,可以在增加HDL-C的含量水平的同時,降低LDL-C的含量水平,從而有效抑制小鼠血脂的升高,起到降血脂的作用效果。

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人民醫院楊家林等報道,1996年對10060歲以上哈尼族老年人進行飲用普洱茶前后TGLDL-C的測定,對照組(飲用水)實驗前后變化無差異,實驗組實驗后TGLDL-C的降低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普洱茶有降低老年人血脂的作用。

臺灣大學孫璐西教授報道,采用普洱茶對膽固醇生物合成的體外實驗結果顯示:40ul/ml普洱茶水萃出物可減少50%的肝臟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動物實驗也證明了普洱茶有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效果。

 

三、抗氧化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能顯著增強大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MDA含量,具有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普洱茶的提取物(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表現出了很強的生物活性。

臺灣大學孫璐西教授等,通過體外活性實驗發現普洱茶、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的水提取物都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抑制銅離子誘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效果以普洱茶最佳(1.4ug/ml),其它依次序為綠茶(1.8ug/ml)、包種茶(2.1ug/ml)、烏龍茶(2.5ug/ml)及紅茶(3.3ug/ml)。研究結果證明普洱茶水提取物中含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

 

四、抗病毒

CHEN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普洱茶和紅茶的提取物比綠茶和烏龍茶的提取物更能有效地抑制SARS病毒的3CL蛋白酶的活性。篩選和研究出高效的、低毒的抗艾滋病新藥是醫藥界夢寐以求的目標。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鄭永唐等開展了普洱茶提取物的體外抗HIV-1的活性實驗,發現熟茶比生茶表現出更強的體外抗HIV-1活性(46倍);水提取物比醇提取物表現出更強的抗HIV-1活性(510倍),結果表明,經過特殊工藝發酵的普洱茶熟茶中含有某些天然抗HIV活性成分。

 

五、防治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普洱茶可以通過增加實驗動物胰島素的分泌,改善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典型癥狀,達到調整機體血糖的作用。

 

六、防輻射

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防輻射實驗表明,2%普洱茶湯可以解除用鈷60輻射引起的傷害。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業品種,有減肥茶“、“窈窕茶”、“美容茶”和“益壽茶”等美譽。普洱茶洛伐他町、8-氧化咖啡因、沒食子酸等保健成分的逐步被發現,降血脂、降膽固醇、降血糖、抗氧化等醫學研究以及普洱茶毒理學與飲用安全性研究的系統開展,充分證實了普洱茶的安全性保健功能。隨著普洱茶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將會發掘普洱茶的更多保健功能,驗證普洱茶的神氣功效,推動普洱茶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普洱茶的市場經營

一、當前普洱茶市場不利因素分析

1、近兩年來普洱茶成品市場銷售不暢,毛茶價格低,產品大量積壓,停產、半停產企業多,產值下降,茶農收入減少,企業收益下滑,而每年又有新茶毛料被采摘下來,目前市場供給量已超出對普洱茶的實際需求,生產過剩、供大于求是導致普洱茶價格下跌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

2、因為原來大肆宣傳普洱茶“越陳越香”、“可升值”、“防治百病”等功能,吸引了很多投資者。而目前整個普洱茶產業的低迷,使在此前期望通過囤積普洱茶實現升值計劃的投資者們紛紛撤退,這是現在市場消費趨緩的真正原因。

3、因為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依然有上萬噸“貼牌”老普洱充斥市場,10年之內難以喝完堆積的中、低端普洱,要理順整個普洱茶市場,就必須先消化掉2007年市場熱潮衰退后遺留下來的陳貨,這影響著整個普洱茶市場回暖。

4、在2007年普洱茶需求量急升,一時間云南省內出現了大批普洱茶生產企業,當時只要能生產出普洱茶就能產生可觀的利潤,注重量不注重質的結果導致沒有相應的實體經濟支撐已經宣傳過頭的產業。

5、日益擴大的茶葉產能與消費之間的矛盾將會更加突出,一些制茶行業發展的瓶頸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例如:茶葉生產經營分散、集約化經營程度低;茶葉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茶葉生產技術落后;與國際上大品牌企業相比,茶葉企業實力還是比較弱,品牌影響力也不強;行業管理薄弱,行業社會化服務功能不健全等。

6、整個普洱茶市場還有很多不利因素,受2007年炒作風波及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消費者信心不足,消費市場疲軟、收藏市場萎縮、新消費群體及新市場擴展速度減緩。

 

二、當前普洱茶市場有利因素分析

1、在宣傳、炒作的同時,積極的一面就是普洱茶知名度提高,終端消費群體在擴大。

2、經過普洱茶的大起大落,很多生產力落后、經營管理能不強、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企業已經淘汰出局,很多茶商已經意識到提產品質量和鑄造品牌的重要性,已經有規劃、有標準的在生產經營適銷對路的、優質的普洱茶產品,普洱茶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基礎,普洱茶機制正在逐步完善,普洱茶整個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32009年是普洱茶行業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時期。

 

三、普洱茶市場特性及營銷分析

1、分析宏觀環境的需要和趨勢普洱茶消費新趨勢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現代人保健、養生的時尚追求,普洱茶保健功能的廣泛認知,以及極小區域的種植范圍、較小的產量、日益提高的加工標準等因素的影響,普洱茶成了國際、國內飲品市場上頻率最強的音符,成為茶飲消費的新時尚。據調查,2003年以前,在普洱茶主產地云南,喝普洱茶的人群不族20000人,2007年,僅云南就超過了400萬人。進入2008年,盡管普洱茶市場十分低迷,但消費群體仍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國茶普洱”走進奧運,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食品類禮品,促使普洱茶走向了五大洲、走向了世界。目前,普洱茶已走進美國、加拿大、加勒比海諸島國。

這不斷擴大的普洱茶消費群體,在給我們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而傳統普洱茶的千篇一律的磚、餅、沱等緊壓茶形式,決定了其消費結構也是比較單一,除了常規飲用,就是收藏。而飲用,其沖泡、品飲又特別繁瑣,無法推廣到大眾消費者,只能才成為部分有閑階層的時尚飲品。所以,盡管普洱對人體的健康功效已聞名于世,但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時間有限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大眾的需要。

普洱茶在有收藏價值的需求之外,更多是向 “大眾飲用”、“醫療保健”發展,它們之間比例一般是181,即10%用于收藏,80%用于大眾的需求,供一般人飲用,最后10%用于生產醫療保健藥品。現代科學研究證實,普洱茶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壓等作用,普洱茶將在工業領域不斷擴大用途。由天津天士力研制的“普洱茶膠囊”等便是普洱茶的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同樣也是今后普洱茶的發展趨勢。滿足人們的勝利與健康需要的大眾化普洱茶,也就是用于普通飲用的普洱茶,是目前最大的消費市場。即便是收藏的普洱茶,其實也是人們對品飲普洱茶不同年份的茶一種追求。飲料市場的開發將是普洱茶產品的升級換代,專家預言,19世紀是咖啡的世紀,20世紀是可樂的世紀,21世紀必將是茶葉特別是普洱茶的世紀。

2、消費者購買狀況及購買行為模式分析

從傳統來看,中國茶葉往往與其他的生活物品聯系在一起——“柴米油鹽醬醋茶”。將茶列為國人一天生活之必備“煙酒茶”,基本上很多人離不開茶。而隨著人們生活與需求的不斷變化,人們對茶葉特別是普洱茶又增加了諸多新的認識與需求。總體來看消費者購買普洱茶的渠道有直接到當地茶莊購買,團體購物(旅游團、單位統一訂購),網上購物,電話訂購等渠道。消費者一般先看外形,品飲后再購買,在看外形過程中喜歡看到時尚且較協調的包裝,渴望買到“原生態,天然,無農殘”茶葉,喜歡購買品質好的產品。

3、普洱茶產品生產、開發策略分析

茶葉企業的經營定位,決定了產品開發及產品線的規劃設計與走向。

3.1、普洱茶市場定位。

普洱茶以特定的產地、特定原料、特定加工工藝形成獨特口感和茶葉區域性品質特點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研究也發現普洱茶還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如降血糖、血脂、血壓、利尿解毒、美容減肥等保健功效。問題是有些企業不合實際的宣傳普洱茶藥用價值,將其按藥來定位,這種定位是不正確的,首先與國家法律不符,其次容易夸大其保健功效,誤導消費者,最終誤導普洱茶在消費者中的定位。其次,有些經營普洱茶的商家過多來宣傳普洱茶“越陳越香”、“收藏可升值”,把普洱茶當作投資品,這種市場定位是不正確的,普洱茶定位應把當作“健康飲品”和“文化飲品“來經營。

3.2、茶葉企業產品結構定位。

茶葉企業的經營定位,決定了產品開發及產品線的規劃設計與走向。目前,許多茶葉企業結構較為單一,到2005年我國規范管理的公司大都獲得自營進出口權,一體化的國際市場將對茶葉產品的開發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葉市場的高端產品(名茶)的開發有利于批牌塑造,中低端產品(優質茶、大宗茶)則是提高市場份額和盈利之源。茶葉經營檔次,可以各有側重,經營范圍不宜過廣,避免經營品類過濫,以及產品特色不鮮明。并可根據快速消費品的經營特點,加強市場調研和產品研發的力度,保持茶葉產品線和創新延伸,從原料、加工工藝與設備、包裝等方面入手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滿足細分市場的消費需求。

4、商品茶價格策略

價格因素直接影響到商品茶的市場競爭力、市場份額與經濟效益。產品價格定位要實行差價原則,先把茶葉大體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高端產品針對高端消費群體,高端途徑及消費群相對固定,禮品饋贈比例很大,價格彈性小,從而寧可定價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貴形象。

中、低端產品(大宗茶)屬于大眾消費品,價格彈性大,應堅持薄利多銷、走量為主的定價原則,追求批量化的規模效益,當前形式應在保證產品質量基礎上盡量用降低原料成本和生產加工成本來降低產品成本,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占領目標市場。

公司應加強銷售渠道及終端的價格管理與監督,實施商品茶批發、零售的指導價,鼓勵、引導經銷商遵循行業價格規則。避免售價畸高而損害消費者利益及出貨量減少,或者是低價批零、跨區沖貨而引起的價格混亂、品牌形象受損。確立商品茶的價格穩定與互利,從容應對原料收購、產品銷售中的價格戰。

5、綜合資源整合策略

以茶葉產業化經營為目標,采取協調、聯動、互利的合作形式,建立健全茶葉產銷協作體系,因地制宜確立基地、茶廠、公司三者之間的最佳鏈接方式。有效整合利用社會資源(茶園、茶廠),基地茶園的整合手段主要有折價入股(合資)、返租倒包、合作生產、定單收購、經營權買斷等,貨源茶廠的整合措施則包括合資(獨資)建廠、租賃加工、定單供貨、委托加工、貼牌加工等。茶園管理是保證茶葉衛生質量的關鍵控制點,原料加工則是茶葉品牌形成的關鍵環節,茶葉企業應切實抓好生產源頭(產地)的技術及質量管理和監控。加強定單合同的法律約束,規范經濟行為,明確協作各方的責、權、利,在茶葉管理、原料加工、產品研發、質量控制、成本核算、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創造性,以茶葉經營企業為核心,構成緊密層、松散層有機結合的股份合作公司,促使參與茶葉開發的各方之間形成最大的利益共性及良性運作機制。

 

六、普洱茶的文化內涵

通過不斷的發展,將我省的民族飲茶文化推向大雅之堂,推出省門國門。19881216日《云南日報》發表了王樹文深入我省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產茶縣,行程萬里撰寫的《云南民族飲茶習俗考察記》,首次詳細描述了傣族“竹筒茶”(傣語:臘跺)、僾尼人“土鍋茶”(哈尼語:繪蘭老撥)、基諾族“涼拌茶(基諾語:拉撥批皮)和“煮茶”(基諾語:臘卡)、布朗族“青竹茶”(布朗語:娘拉恩頭兒)、拉祜族“烤茶”(拉祜語:臘扎奪)、佤族“燒茶”(佤語:枉臘)、白族“雷響茶”(白語:扣兆)、白族“三道茶”(白語:散道兆)、納西族“龍虎斗”(納西語:阿吉勒烤)、傈僳族“油鹽茶”、彝族“銅壺茶”和昆明“九道茶”等飲茶習俗。19981220日云南電視臺播放的《云南民族飲茶專輯》將原生態傣族“竹筒茶”、 僾尼人“土鍋茶”、 基諾族“涼拌茶、布朗族“青竹茶”、 拉祜族“烤茶”、 佤族“燒茶”、 白族“三道茶”、 納西族“龍虎斗”等獨具特色的云南民族茶文化介紹給觀眾,展示了云南民族茶飲文化的絢麗多姿。1989年在我國舉辦的“首屆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中,由王樹文創建的“云茶苑”民族茶飲文化表演隊,首次進京與享譽世界的日本“里千家茶道”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廳同臺表演,最終從我國福建、廣東、湖南、浙江、四川、安徽、廣西等各省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成為組委會推薦到1990年北京亞運會茶文化唯一的表演隊。

1990年受中華茶人聯誼會邀請,王樹文編導并率17人組成的“云茶苑”表演隊在北京老舍茶館、亞運村五洲大酒店和勞動人民文化宮連演35場,先后有21個國家來賓四千多人觀看了古樸的“阿詩瑪罐罐茶”,有趣的白族“三道茶”和文雅的昆明“九道茶”的茶藝表演。新加坡原副總理王鼎當場簽名留念。中顧委常委王守道題詞“民族茶飲譽中華,宏揚中華茶文化”。北京人大主任趙鵬飛題詞:“云南茶飲是中國茶文化的一朵奇葩。”農業部原部長邊疆留言:“味香意濃。”

“云茶苑”在亞運會期間的表演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云南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日報》、《國際商報》、《國際貿易消息》、《工人日報》、《北京日報》、《云南日報》、《參考消息》、《北京晚報》、《春城晚報》等30多家新聞媒體作了報道,稱“云茶苑”為“明珠、奇葩、瑰寶、國粹”等。報道之多,評價之高,宣傳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茶屆是空前的。

1994年,在昆明第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昆明、大理、版納、普洱、臨滄五支茶藝表演隊在會上表演了佤族“酒茶”、布朗族“烤鮮葉”、基諾族“涼拌茶”、傣族“竹筒茶”、哈尼族“土鍋茶”、拉祜族“烤茶”、彝族“阿詩瑪罐罐茶”、昆明“九道茶”等,受到參加會議的10多個國家茶界專家好評。昆明電視臺專門錄制《茶飲大觀》電視片,滿足與會中外代表的需要。普洱茶的興起,推動了云茶產業的發展,而普洱茶文化的發展,開創了滇茶文化的廣闊前程。

 

 

                                                                         《無蟲手跡》編輯、發行中心

                                                                                   OO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科學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一、普洱茶故鄉

云南普洱市是“世界茶源、中國茶都”,是中國“茶馬古道”的源頭。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轄91區。普洱市境內有117.8萬畝野生茶樹群落和18.2萬畝過渡型、栽培型古茶園,擁有現代茶園面積129.3萬畝。其中:鎮沅千家寨生長2700多年的野生“茶樹王”,瀾滄邦崴1000多年過渡型古茶樹,瀾滄景邁山1800多年的萬畝栽培古茶園等被學術界譽為“茶樹原產地的活化石”。

 

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的代謝紊亂綜合癥,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的慢性疾病。其中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患者人總數的90%以上,是我國老年人群的常見慢性病,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國肥胖者中有30%患有型糖尿病。由于型糖尿病和肥胖癥均屬于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基因遺傳性疾病,起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確。

但有研究表明,型糖尿病與人體內一種生物酶活力的異常(增高)密切相關,高生物酶也逐漸成為治療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標之一。為此,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和公司開始尋找該生物酶的抑制劑,但目前尚無一種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抑制劑應用于臨床。

 

三、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一旦患病,需終身治療。西醫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雖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對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尚無理想的藥物和有效措施。因此尋找治療糖尿病新藥,尤其是從天然產物中篩選和開發降糖降脂藥物,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目前,已發現不少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天然產物及其活性成分。茶葉源于天然,存在著多種活性成分,有著悠久的飲用歷史,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著其獨特的優勢,與合成藥物相比,具有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堅持,費用低廉而毒副作用小的特點。近年來,不少國內外學者利用復合茶或茶葉中的活性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進行降糖降脂作用的研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普洱茶降血糖功效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由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實驗室——費舍爾細胞信號傳導實驗室,長春理工大學共同合作的課題——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研究,歷經2年多時間,完成了普洱茶降血糖機理的研究。2009413日,云南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外專家,對該項目課題進行了成果鑒定。

 

五、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利用型糖尿病和肥胖癥的相關生物酶作為高效篩選模型,研究了普洱茶對該生物酶的抑制作用和機理,并利用糖尿病動物模型(db/db小鼠,壽命10個月)對普洱茶降血糖功能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普洱茶具有顯著抑制糖尿病相關生物酶的作用。以云南大葉種為原料生產的普洱熟茶,經過現代生物發酵技術和現代提取技術精制的固態速溶普洱茶粉,對糖尿病相關生物酶抑制率達到90%以上。在細胞水平實驗中研究發現,普洱茶能夠調節細胞內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糖尿病動物模型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普洱茶濃度增加,其降血糖效果越發顯著,而政策老鼠血糖值卻不發生變化。與不喝普洱茶水對照組動物相比,連續喝42天普洱茶水實驗動物組血糖下降42%,而口服降糖藥羅格列酮灌喂組下降36%。連續11個月喝普洱茶(熟茶)水的糖尿病模型老鼠全部存活,并且無長瘡、無感染,而飲用11個月普通水組動物存活2只,死亡率80%。動物實驗中還發現,使用口服降糖藥組動物血糖雖然顯著下降,但有30%的老鼠出現了糖尿病特有并發癥。動物實驗中觀察到,2個月連續喝普洱茶(熟茶)水組糖尿病老鼠體重下降28.3%,而引用口服降糖藥組糖尿病老鼠體重增加,說明普洱茶具有顯著減肥的作用。動物實驗研究還表明,普洱茶飲用方式對降血糖效果影響很大,在普洱茶定量飲用情況下,分次連續飲用比一次用效果更好。

120人的糖尿病患者普洱茶體驗中發現,對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嚴重抵抗的患者(注射胰島素或使用口服降糖藥空腹血糖值在9mmol/L以上的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藥和不改變飲食習慣的情況下,飲用定量普洱茶水的體驗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飲用普洱茶的型糖尿病患者(不停用藥)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參與體驗正常人血糖值無改變。

目前,普洱茶降血糖研究的相關發現和發明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并獲受理。

 

六、普洱市人民政府在上海舉辦“體驗魅力普洱,享受健康人生”的公益體驗活動

2007年,普洱市政府茶辦和日本東洋醫學研究所聯合在上海瑞金醫院、上海中山醫院、上海慈明醫院、上海嘉定醫院四家醫院舉辦了“體驗魅力普洱,享受健康人生”的公益體驗活動。挑選了有脂肪肝、低密度血脂高等癥狀的亞健康群體127人和健康對照組17人,共144人連續飲用了普洱茶(熟茶)4個月以上,飲用前、后都做了體檢。體檢結果發現,體重下降的占35%,腰圍縮小的占52%,低密度脂蛋白下降的占33%,甘油三酯下降的占62.5%,總膽固醇下降的占87.5%,尿酸下降的占90%,脂肪肝好轉的占81%。(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1年全國普洱茶市場產銷形勢分析報告
2020中國普洱茶產銷形勢分析報告
普洱茶那么多品牌都在這里給您詳解!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下)
譚梅
傾注活力,升華品牌!今大福云南經銷商團隊參訪老班章基地及新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尤溪县| 乌兰察布市| 泸水县| 井陉县| 奉节县| 措美县| 巴南区| 乌兰浩特市| 沂南县| 潼关县| 睢宁县| 天全县| 四子王旗| 潞西市| 白城市| 武定县| 侯马市| 桂东县| 车险| 繁昌县| 巴南区| 汉源县| 黄陵县| 门源| 名山县| 四川省| 双流县| 康马县| 宣威市| 萨嘎县| 内江市| 青河县| 广灵县| 池州市| 扶沟县| 四会市| 堆龙德庆县| 宜城市| 罗定市|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