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經歷嗎?蹲在地上兩分鐘,然后猛地站起來,眼前瞬間一片黑……如果有,那么你大半是血虛啦!很多人認為血虛就是貧血,但實際二者有一定區別,很多輕癥血虛者,血液檢查時未必貧血;但是,嚴重血虛者,血檢結果大都符合貧血指標。
一、血虛有哪些表現呢?
1. 血虛的人,面色少華,不會有那種紅潤的感覺;
2. 血虛的人容易失眠,中醫上叫血不養心,所以失眠,現代人里面,這種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較多;
3. 血虛的人健忘,前一秒剛見過的人,后一秒就忘記他姓甚名誰了,這也是血不養心的緣故;
4. 血虛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顏色淺,比如,指甲里面的顏色、嘴唇的顏色、眼瞼的顏色等等,總是慘白;
5. 血虛的人,容易疲勞。表現在:一般的女性喜歡逛街,血虛的女性逛一會兒,就會累得“骨頭像要散架一樣”;而且,在疲勞的時候容易心悸,心臟無力地亂跳,還容易頭暈;
6. 血虛的人,夏天手腳是熱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腳冰涼,夏天進入空調冷氣房間,也會如此,這是血虛不能濡養四肢的緣故。這樣的人怕冷風,冬天要比別人多穿些衣服;
7. 蹲下兩分鐘,猛地站起來,會眼前突然變黑,然后才正常,這樣的人,往往是氣血不足;
8. 血虛的人舌質淡白,不像常人那么紅潤。
二、血虛的危害有哪些呢?
1、危害心臟
血虛會影響心臟,如心慌、氣短、胸悶,有這些現象的人,說明他的心臟供血不足了,這種情況必須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導致不可預料的后果。
2、危害大腦
血虛會傷及大腦。頭暈或者記憶力下降,是大腦出現血液不足的最初表現。
3、危害肝臟
脂肪肝和高血脂,可以說是肝臟長期缺血造成的。要想肝臟不出問題,首先要保證供血充足。當然,保護肝臟的方法有很多,晚上不要熬夜就是其中的一種,也是現代人最需要做的。
4、危害腎臟
腎臟是身體的一個排毒器官。如果有肌酐升高的情況,說明身體里還有毒沒有排出來,沒排出來的原因,部分是因為腎臟血液不足,腎臟沒有足夠的動力排出所有的毒素。
5、危害腸胃
血虛會影響腸胃功能,因為腸胃的正常運轉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而氣血不足的話,腸胃會缺血,從而削弱腸胃功能,導致腸胃功能變差,引發胃腸功能紊亂等。
6、乳腺疾病
血虛的女生更容易出現乳腺疾病,最常見的乳腺增生,就是因為氣血不足引起氣滯血瘀、肝氣郁結導致的。
7、月經紊亂
當存在氣血不足的情況時,女性體內的氣血就不會順暢,那樣的話,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從而影響月經,常見的癥狀就是月經推遲、月經量偏少,甚至出現月經稀發、閉經的情況。
三、靠“吃”來補血,是很笨的方法!
補血是當代女人的一大難題,許多女人為了補血,在吃的上面挖空心思,各種補血的產品,食物,藥物,只要有,便不惜代價也要嘗試。
殊不知靠吃來補血,是最笨的補血方法,整天掛念著吃這吃那,不光耗費精力,效果也微乎其微,因為把力氣使錯了方向。
實際上,大多數女性缺血,臉色蒼白,發質干枯,并不是因為吃的不好,我們日常的飲食,完全能夠滿足身體的造血需求。真正影響使人血虛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運化不足。
所謂運化,指的是臟腑功能的運轉,包括了脾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肝臟脾臟的藏血運血等等,這是女人血不足的深層原因。所以有句話叫,消化好,比吃的好更重要。
運化不足,經絡不通,體內雜質越來越多,排不出去,身體被垃圾毒素擠滿了,吃的再好再多也補不進去!
四、艾灸疏通經絡,補血防百病
艾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艾灸最能疏通經絡,補充氣血。經絡通了,氣血的運行暢了。氣血旺盛,很多病自然就調理好了。既然氣血這么重要,是我們生命的根本,該如何保證人體氣血充足呢?
1.灸頭部(百會穴)
百會為諸陽之會,艾灸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就可以艾灸此穴。古語講:百會之所以叫百會,就有一穴開百穴開的功能。
點燃艾條,以旋灸法對準百會穴,順時針逐圈向周圍旋灸(9圈)至發際處,再逆時針逐漸劃圈匯至百會,此為一次,共做8次。
2.艾灸眼睛
氣血不足的話,眼睛眼白的顏色異常。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還有眼袋大、眼睛干澀、眼皮沉重,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眼眉處分布著睛明穴、攢竹、魚腰、瞳子髎、絲竹空、陽白等各經的穴位。 此法可以很好地消除眼部疲勞,保健視力,預防近視眼老花眼。
內經上說:肝開竅于目。睡覺即是養肝,養肝就是養眼。充足的睡眠是養眼的最好辦法。經常呆在電腦前的朋友,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3.灸神闕(肚臍處)
神闕穴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是心腎交匯之地。古人曰:“艾灸神闕,萬病自滅”。艾灸神闕穴(肚臍)可快速改善內臟及組織的生理及病理活動,提高免疫力。
艾灸神闕穴能使人氣血充盈,顏容光彩,諸疾不生,體健身輕,延年益壽。
接上法,以臍孔為中心先順時針方向分9次逐圈向臍孔四周旋灸,上至胸骨下方劍突下,下至恥骨上方;再逆時針逐圈向腹中間回旋灸,回至神闕穴。重復4次。
4.灸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
督脈總督諸陽之氣,絡一身之陽氣,體腔內的臟腑通過足太陽膀胱經背腰部的腧穴受督脈經氣的支配,因此,臟腑的功能活動亦均與督脈有關。
足太陽膀胱經---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現代人因為不當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使頸肩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氣受阻,大杼穴就容易氣血不通。因此,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就能改善頸椎病的癥狀。
俯臥位,從頸部大椎穴開始,由上至下沿督脈及膀胱經,灸至尾骶骨(長強穴),灸至背部熱感或兩腳有蟲蟻爬般的熱感(或涼風感)。
5.灸兩腿(足三陰、足三陽)
兩腿分開,腳趾上蹺。先灸大腿外側(足三陽經)由上至下灸至踝關節。再灸大腿內側(足三陰經),從上到下灸到踝關節。
6.灸兩腳(涌泉穴)
涌泉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中醫認為涌泉穴是我們人體生命的泉眼。
對于按摩艾灸涌泉穴的好處,有歌訣云:“三里涌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氣精神,訶護三寶物;識得其中趣,壽星隨手摘。”可見,經常刺激涌泉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使用艾灸儀懸灸,先左后右,分別灸兩腳涌泉穴,灸至熱感沿腿上行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