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計6589字,預計閱讀時長17分鐘
關于英文類的學術寫作,其實之前給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了。
不管是留學生,讀研讀博還是發表論文,這一項都是我們逃不過去的障礙。
而偏偏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設置中,別說英文,就連中文都沒有專門開設課程來教我們“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應該如何構思,取材,立題,書寫等等。
這篇干貨帖就是從比較全面的角度來聊聊?
英文學術寫作的八個準則
這八個準則來自于我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How to Write Your First Research Paper”開始正文之前先上一個全篇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構思法不僅在讀書和學習一門新知識的時候非常重要,在開始寫一篇文章,尤其是畢業論文更是要擺在第一要位。
“知識樹”型的結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整理散落在頭腦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等想法,從而快速,清晰,有邏輯的給全文確定基調。
下面,我們就按照這8個規則,逐一講述如何從一個小白開始正規系統的寫作訓練。
?? 1.1 如何養成寫作習慣
我剛開始讀博的時候,我英國的導師就要求我,每個月寫5-10頁的內容給她。這樣她修改起來輕松,我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
于是我就開始吭吭哧哧的寫,一開始根本不敢拿給導師看,交上去后也被修改的滿篇都是紅色(我當時看到腦袋嗡一下,大腦一片空白,全身都麻了,那種感覺太難忘了!)。
但不知不覺間,寫作的習慣已經養成,每周不寫點東西就難受。隨之養成的習慣就是每晚不讀一篇paper就睡不著,感覺一天少了點什么。
后來就越寫越快,越讀越快。而到一年結束的時候,平時聯系已經積攢了100來頁的內容,稍加修改調整就完成了博士第一年的Transfer 論文。
當然如果你現在并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寫什么,也很正常。那就從一般的練習開始,比如你要做Literature Review吧,老師肯定也會給你Reading List吧?
任何你讀過的Paper或者書籍,有用的句子你都勾劃出來。并且再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記錄到word里面 (記得在旁邊標記好出處)。
這個步驟就叫做Rewrite,并且復述的文字就屬于你了,你可以用在未來文章的Introduction部分。
并且看到哪個文章能激發你的靈感,也一定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立刻馬上。
即使在微信里面給自己發語音,中英文混雜也好,晚上有時間再整理。
但一定要形成記錄,再整理的習慣。
不要小看這部分工作,每天堅持一小時,兩周的時間就能湊出一篇小論文的素材。
?? 1.2 如何選擇合適的時間寫作
簡單來說就是選擇高效的時間進行寫作。
每個人的作息時間不太一樣,有人喜歡早晨。大腦清醒;而有的人則選擇晚上,夜深人靜無人打擾。
都沒有問題,關鍵是這段寫作時間不能被打斷,要保證思路的完整和流暢。確保1-2個小時之內不回復消息,不刷網頁就好。
所以原則一的關鍵詞就是:
?閱讀 ?記錄
?整理 ?重寫 ?專注1-2小時
*這里插入一個小廣告,推薦我原來一位英國老師開設的專業語言潤色機構——普瑞英語工作室,寫完論文后找他們Proofread就好啦!
?? 2.1 列提綱的目的
和前面提到的思維導圖一樣,主要有三點好處:
? 2.1.1 大綱可以清晰明確的形成文章的結構(即使1000字小essay也需要outline)
? 2.1.2 大綱可以整理大腦中零碎的想法,并且發現問題
? 2.1.3 方便和老師以及同學交流想法并提出改動
?? 2.2 大綱撰寫的兩大步驟
而大綱的撰寫,是需要兩個大步驟來完成的:
? 2.2.1 粗略確定文章方向
? 確定文章主題
? 這個研究為什么重要?
? 你的假設是什么?
? 可能的結果是什么?
? 主要的發現可能有什么?
完成這五項后,你會對文章有了一個模糊的大概的輪廓。但彼時具體的寫作思路還是沒有,這時就需要我們繼續完善大綱,添加更為詳細的內容。
? 2.2.2 完善大綱的細節
這個部分需要對文章的各個章節有個大概的想法,從而確定每一部分大致要寫的內容。不管什么學科,一篇文章的主體部分無外乎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講一下如何列這幾個部分的提綱。
??2.2.2.1 Introduction 前言
在這一部分,你只需要回答清楚四個問題:
? 為什么這個研究很重要?
? 關于這個主題,已知的內容都有什么?
? 你的假設是什么?
? 你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2.2.2.2 Materials and Methods 方法部分
這個部分你依舊只需要回答清楚四個問題:
? 你的研究材料or方法是什么?
? 你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 你準備怎么設計這個研究or實驗?
? 具體的實施步驟是什么?
??2.2.2.3 Results 結論
? 你最重要的結果是什么?
? 有哪些可以支持你的結論?
??2.2.2.4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討論和結論
? 研究的重大發現是什么?
? 你的發現有什么意義?
完成了上面的四個步驟,一份完善而詳細的大綱Outline便都有了。
但先別著急寫,你需要先和你導師或者同組研究同學討論這份大綱的可執行性以及是否需要改動,這會為你節省很多時間。
如果是畢業論文的話,一份被老師認可的大綱,最起碼不會跑題不會fail。而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需要的內容填充進大綱。這樣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需要寫畢業論文,小Essay或者綜述類的論文,Introduction有一大部分內容需要優先完成。如果是一篇通訊類的期刊投稿,Introduction留在最后完成也可以。
很多人會在開始分不清introduction和background的區別。
一般來說Introduction需要簡單的,有概括性的描述你的研究對象,范圍,試驗方法等。而Background需要更加有深度的把和你研究相關的內容都闡述一下。
舉個簡單例子,
Introduction:
Known worldwide for it's magnificent Eiffel Tower, France has so much more to offer in magnificence.
Background:
France is a European country situated between England and Spain. The dominant language is, of course, French. The country also borders the Pyrenees Mountains to the southwest, and Italy to the southeast.
那Introduction究竟應該怎么寫呢,一般來說需要覆蓋下面的內容:
? state the general topic and give some background
闡明你要研究的主題,并且深入的介紹背景
?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topic
這部分是通常所說的Literature Review,就是整理之前相關的研究
? define the terms and scope of the topic
如果里面涉及到一些模型,定義要說清楚
一般來說上面藍色字體的三個部分,是應該在平時的積累中完成的。
? outl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列舉一下目前的研究狀況
?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identify the gap
涉及到不同的研究方法,一定會討論A和B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其中研究的盲點是什么,而你的研究就是要合理的解決這些gaps。
上面綠色部分的兩部分,應該是在寫Outline的時候就想清楚的。
?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posed research
闡明你研究的重要性
? state the research problem/ questions
寫清楚研究問題和要解決的問題
? state the research aims and/or research objectives
寫明研究的目標和研究對象
? state the hypotheses
列舉一下假設
上面灰色字體的四個部分,應該在和導師確定完大綱之后就完成。隨著和導師不斷討論的深入,這部分也會隨時修改調整。
? outline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in the thesis
最后介紹一下全文的結構
? outline the methodology
介紹一下用到的研究或實驗方法
最后黃色的兩個部分,可能要等到你寫完全篇的時候再加上就可以了。
下面這張圖還想介紹一下,生動形象的說明了Introduction的結構:
?應該是由寬泛的介紹,到專注到某一點討論。范圍越來越窄,但越來越深入。
當開始寫Method這部分的時候,如果這是一個經典方法,之前已經被提及很多次了,可以簡單介紹,并且加上Reference。
如果不是,應該盡可能的把讀者當成小白,讓對方能夠根據你的描述來重復操作。
?? 4.1 詳細,準確,具體的描述
例如:
a. Bacteria were pelleted by centrifugation.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誤,但讀者依然會很困惑:細菌應該怎樣放進離心裝置中,轉速多少?多長時間呢?
所以,完善的描述應該如下:
b. Bacteria were pelleted by centrifugation at 3000g for 15 min at 25°C.
如果是文科,不要忘記:年份,數據,人群范圍等等。
如果是理工,不要忘記:質量,溫度,濃度等等。
?? 4.2 保持表達的連貫性和流暢性
有時候你寫的每一句都沒有語法錯誤,表達也足夠準確細致。但仍然讀起來不連貫,常見問題就是主動和被動語態的轉換。
讀者不僅沒有代入感而且會很迷惑。例如:
Behavioral computer-based experiments of Study 1 were programmed by using E-Prime. We took ratings of enjoyment, mood, and arousal as the patients listened to preferred pleasant music and unpreferred music by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s (SI Methods). The preferred and unpreferred status of the music was operationalized along a continuum of pleasantness.
?第一句用were programmed來開始被動語態,沒有問題。但是第二句馬上就用we took轉變成了主動語態。而到了第三句又變成了被動語態。
流暢而連貫的表述應該在一段里保持一致的“被動”或“主動”。?
全部是被動語態:
Behavioral computer-based experiments of Study 1 were programmed by using E-Prime. Ratings of enjoyment, mood, and arousal were taken as the patients listened to preferred pleasant music and unpreferred music by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s (SI Methods). The preferred and unpreferred status of the music was operationalized along a continuum of pleasantness.
全部是主動語態:
We programmed behavioral computer-based experiments of Study 1 by using E-Prime. We took ratings of enjoyment, mood, and arousal by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s (SI Methods) as the patients listened to preferred pleasant music and unpreferred music. We operationalized the preferred and unpreferred status of the music along a continuum of pleasantness.
很多人會糾結到底是用被動還是主動表述?
一般來說,近年來在Methods部分,被動表述被用的越來越多。一些有年代的paper的確會有主動語態,但已經用的越來越少了。
那什么時候用主動語態呢?就是當你想強調執行人(I or We)對整個實驗流程的重要性時,或者(I or We)首次發現了什么東西。可以用主動語態來強調一下。
好了,終于來到了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
這部分一定要寫的清晰明了,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讓他們饒有興致的讀下去。因此,把你的關鍵發現用說明材料和文本有序地,有邏輯地呈現出來非常重要。
?? 5.1 分段或章節來詳細展示結果
不要一段從頭寫到尾,而是要盡可能的分類清楚,例如用小的段落或章節來詳實的記錄實驗數據(包括文本和圖表,如表格,圖形,原理圖,算法,公式),以及數據說明。
這個詳實不是把所有得到的數據都說一遍,讀者自己可以從圖表中讀出來。而是強調重要的數據,走勢,以及重大發現的解釋。
注意,根據不同論文的要求和形式,這部分詳細的圖表等可能被放入附錄Supplymentary.
?? 5.2 選擇合理且真實的數據
詳細的描述結果不是把你得到的所有好的壞的數據都放上去,而是根據龐大的數據,從中篩選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數據,從而形成前面提出論點的證據。
當然,這些數據必須真實,可靠。
如果出現了大量不合理的數據,你需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 5.3 結果部分不應該出現無關和次要的信息。
更不要用一些冗余的信息來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下面這些例子都屬于不應該出現在Results部分的表述:
? 5.3.1 概述型的句子:
To show our results, we first introduce all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then describe the outcome of infections.
? 5.3.2 不必要的加強詞:
例如:“clearly,” “essential,” “quite,” “basically,” “rather,” “fairly,” “really,” and “virtually”。這類詞語不僅會增加句子的冗長性,還會降低結果的可信度。
在某種程度上說,的確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降低了表述的客觀性。
例如:Table 3 clearly shows that …
? 5.3.4 名詞化
這類問題在給整體文章做proofreading時,能從每個中國學生的文章里找出來很多!
比如從動詞和與變化規則的動詞搭配的形容詞得到的名詞,包括“be,” “have,” “do,” “make,” “cause,” “provide,” 和 “get”,還有 結構如there is/are。
例如:
a.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disruption of membrane asymmetry.?
正確的表達應該如下: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embrane asymmetry is disrupted.
b.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argument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正確的表達應該如下: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在學術寫作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把一些短句子“名詞化”。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Discussion討論部分是最難寫,最燒腦,也是很多學生完全無從下筆的部分。于是很多人把Results結論部分換了個說法,搬運到了這一部分。
因為每篇文章,每個課題差異很大,這部分的長度和結構也不太一樣。
但還是有一些通用的寫作技巧。簡單來說,discussion應該從具體討論的問題引申到大范圍的研究領域。這和Introduction的寫作模式是相反的,intro的寫作方式是倒三角,從研究領域到具體問題。
下面介紹一下討論Discussion的三步寫法
?? 6.1 研究的主要發現
? 先闡述下主要的發現。
? 解釋下為什么你的發現很重要。
? 考慮下對結果的其他可能解釋。
?? 6.2 研究對比討論
? 比較并分析你的結果和已經發表結果的差異。
? 解釋存在的差異和意外的發現。
? 闡明你研究的局限性,劣勢和假設。
?? 6.3 總結性的收尾
? 總結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s)的答案。
? 闡明你的研究在應用方面的重要性。
? 對于未來工作的建議和啟示。
最后說下關于Discussion的幾個注意事項:
? 這一部分可以使用第一人稱來表達出對結果的自信,和權威的解釋。但不要顯得過于自大。
? 第一部分提到的“考慮下對結果的其他可能解釋”可以顯得的思考的更加全面且有深度,而不是“尬解釋”自己的結果。
? 常見的起始句有“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 . .,” or “I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 . .,” or “Our results suggest . . .”
摘要abstract這個詞其實出自于拉丁語abstractum,有“精華”“濃縮”的意思。
說起英文論文的摘要,主要有兩種形式:Descriptive Abstract 和 Informative Abstract。具體選擇哪種摘要,主要取決于你的專業或者學科。
摘要就像廣告,你在通過摘要來兜售你整篇文章。
下面,我們來分別講解以下Descriptive Abstract和Informative Abstract。
?? 7.1 Descriptive Abstract
Descriptive Abstract一般用在人文、社會和心理學科。這些學科的摘要一般篇幅都會很小,約200 words。這種摘要大概包含的內容也比較相近,一般為:
? 背景信息 Background;
? 研究目的 Purpose;
? 研究重點 Focus;
? 整體內容概括
(一般也可以不寫) Overview
每一個部分用兩句話來描述一下就可以了。
?? 7.2 Informative Abstract
這種摘要一般是理工科用的比較多,心理學偶爾也會使用。一般這種摘要要囊括整篇文章的所有要點,篇幅也比較長,200-300字。
Informative Abstract一般要包括下面這幾個方面:
? 背景信息 Background;
? 研究目的 Purpose;
? 研究方法 Method;
? 研究結果 Findings & Results;
? 結論 Conclusion
同樣,每個方面用一兩句話進行描述即可。
要特別注意的是,Introduction雖然也會總結,但是它更需要承擔“引出下文”的功能。而摘要更為獨立,就是濃縮整篇文章的精華內容。
??天呢,終于寫到最后一部分了!
如果說論文本身的內容是一座寶藏,那么論文的語言就是指引人們通向寶藏的藏寶圖,帶領讀者發現你這篇論文的真正價值。
因此,在完成論文后,一定要花時間潤色校對論文的語言。
因為寫完全文后,你的工作其實只完成了一半。文章的修改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完成:
? 宏觀:包括對組織結構,內容以及流程的修改
? 微觀:包括對用詞,句子結構,語法,標點,和拼寫的修改
一般來說,不建議大家自己寫完之后立即潤色,因為思維定勢會讓你難以發現習慣性錯誤。并且很多人覺得自己開始寫的內容很“惡心”,不想再看第二遍。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能找一個專業的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轉向潤色語言,確保論文的讀者能“順利找到寶藏”。
在這里我還是推薦我原來一位英國老師開設的專業語言潤色機構——普瑞英語工作室,寫完論文后找他們Proofread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