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點圖片都可以找到哦!
最近看到一則非常扎心的帖子,被po在了上海當地的網絡論壇上:
一個住在上海寶山區的三口之家,并沒有如期解封,因此家里的菜越來越少,以至于只剩下一顆娃娃菜和七八個青椒。
有一天中午,一家人把娃娃菜炒來吃了,為了讓丈夫和孩子多吃點兒,妻子只吃了一點點。
到了晚上丈夫問妻子吃什么,因為家里還有兩包泡面,妻子就隨口答了句吃面,然后繼續輔導孩子作業。
原以為今天自己能吃現成的了,結果面煮好以后丈夫只叫了孩子,并沒叫自己。
妻子跑出去一看,桌上只有兩只碗,根本沒有自己的份。
餓得肚子咕咕叫的妻子特別氣憤,質問丈夫為什么不一家三口一起吃。
丈夫理直氣壯地回答,“只剩兩包面了,你可以吃其他的”。
還是孩子懂事,把自己的半包面分了一半給媽媽,而丈夫則心安理得的吃掉了一包半。
這位妻子大概做夢也沒想到,夫妻感情連包方便面都不如吧!
說好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呢?連一起搭伙吃飯的室友,關系都比這好吧?
沒想到,在上海這樣的例子還不止一個!
一間出租屋的一對夫妻,并沒有囤下太多能快速吃到嘴里的東西。
懷孕的妻子包好了30來個餃子,凍在冰箱里,用來某一天搶不到菜時的應急,一直舍不得吃。
但沒想到老公悄摸煮出來,一個人躲在陽臺上把這些應急用的餃子全吃了,甚至都沒有問一句懷孕的老婆“餓不餓”。吃完的碗筷還讓孕妻收拾碗筷,真的讓人很無語。
哎,疫情隔離折射出的真實人性,多讓人心寒啊!
多少夫妻在歲月靜好時你儂我儂,可一旦遭遇什么事情,根本不需要以命相搏,也許只是少吃幾口罷了,精致的利己主義面孔就顯露無疑。
疫情更像一枚放大鏡,會將夫妻間的微小裂痕在共處一室中被無限放大,在被隔離的焦慮中,很多夫妻的關系一度降到冰點。
所以有段事情,我很怕看到這些負面的新聞和帖子,當你對人性抱有深深懷疑態度時,整個人都是壓抑的悲觀的。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報道,有學者表示,疫情離婚的三大原因是:
第一,相處時間增長;
第二,物理距離變近;
第三,則是疫情下的新生活,讓許多夫婦察覺彼此價值觀的大不同。
說白了,疫情就像是婚姻矛盾的“放大鏡”,有些夫婦可能原來就有矛盾,只是之前沒有覺察或者被其他忙碌的生活所掩蓋了。
而疫情以來大家時不時被關在家里,長時間面對彼此,還要處理新出現的問題,例如:
收入不穩定,另外一方難免心里嘀咕,打破了家庭原有的經濟模式;
誰帶著孩子上網課?應該怎么管教孩子?無疑又給夫妻兩人增加了另一份任務;
大人孩子三餐都要在家里解決,誰做飯誰洗碗?
有些夫婦本來能同心協力,但是疫情改變了婚姻關系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條件。
他們在新環境里的反應與對方不同,關系因此出現裂痕,而原有的裂痕被擴大。
那么,在疫情、隔離、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的情況下,能否有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大家度過這場“婚姻危機”呢?
或者說能否利用被隔離的時間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嗎?我從我自身的經驗出發,給大家支幾招!
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其實無論是否在疫情下,婚姻中都有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發生不愉快的事,但這就是生活啊。
我們要牢記一點,無論兩個人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外人面前都要給足對方面子,尊重對方。即使有時候在外面情緒上頭了,也不要立刻發作,先忍一忍。
這“一忍”既是給自己一些理智的思考時間,也緩和了情緒。
等冷靜下來,再好好溝通,解決事情,表達想法。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的時候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性的給對方給予批評,這個毛病一定要改掉。因為生氣時說出的話太過于鋒利,傷人傷己。
還記得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一個方法嗎?如果我控制不住情緒想和大廚吵架,一般先深吸5口氣,這時候有一半的話就不想說了。而他可能跑出去抽一支煙,回來后也能平復下來接著聊。
不要把對方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可能在結婚后很多人都把重心轉移到了家庭上,朋友圈縮小,生活也越過越單一。
有時候也會很依賴另一半,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很不好的習慣,甚至依賴。久而久之對方也會慣性的,機械化的想法去做事,會對生活造成無味感。
我身邊有個女性朋友,特別討厭做家務,從小到大沒幾乎沒做過家務。
她老公也很寵她,也幾乎沒讓她做過家務。
有一次,她和往常一樣,吃完飯躺在沙發上刷手機,在客廳中打掃的她老公一下就爆發了,數落女生結婚以來一次都沒做過家務,吃完飯碗都不洗,好像這個家庭家務就應該是他全部承包一樣!
還好我這位朋友能立刻感覺到她老公情緒不對勁,及時溝通,才后知后覺,原來她一直把對方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這才導致他老公發牢騷。
后來她也學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她老公掃地的時候她就陪著疊衣服,沒事還夸夸她老公,例如因為他的勤勞才讓這個家庭每天干凈整潔,自此以后她老公再也沒覺得委屈了。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適當的時候要重視一下對方的付出,用內心和行動表達出對方在為你做的事,你心里很在意,很高興。在對方為你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可以給予一定的肢體獎勵,比如擁抱,親吻之類的。
生活中適當增加一些浪漫的小細節
生活要有儀式感,這句話在婚姻中真的沒錯。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也一直相信,儀式感對我們而言,莊重而有意義,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出光芒。
戀愛時,很多情侶還能注重儀式感,結婚后、有娃后,生活全被工作、娃占據了,二人世界都很難。
所以很多夫妻的儀式感一般都在紀念日或者情人節,甚至有的夫妻連情人節也省略了。
可浪漫的細節和儀式感,很大程度,是我們在未來能夠頻繁回憶的高光時刻。
最近這兩年,我會特意安排一下和大廚獨處的時間,原來我們一起吃個午餐就當約會了。現在我父母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們就可以每周抽出半天的時間去爬山或者徒步。
生活的美好意義,就是哪些每一個讓人屏住呼吸的瞬間啊!
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
夫妻兩人可以培養一項共同的興趣愛好,因為平時大家可能上班的工作內容不一樣,圈子也不一樣,喜歡的東西還不一樣,所以相處久了,就會發現沒什么好聊的。
對于這樣的夫妻,男女雙方都應該好好的配合,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要么一起學習個性東西;要么一起養一只小寵物;要么一起讀一本書,兩個人晚上還可以交流下感想。
只有兩個人之間存在共同點了,無話可說才能變成無話不說。
不管夫妻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來自怎樣不同的原生家庭,夫妻之間都要有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共處的時光,這是維持夫妻親密感的關鍵,而親密感正是幸福婚姻的重要基礎。
夫妻關系可以被稱為親密關系,而不是責任關系、付出關系,或者義務關系。
我最推薦的是小兩口一起堅持戶外運動,如果因為疫情封控,也可以一起堅持跳健身操呀!夫妻兩人共同培養一個體育愛好,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保持身材,還能增進感情,一舉多得!
其實夫妻雙方的相處,更多的是需要相互理解,即知彼解己,也需要兩方都積極主動的去溝通和互補。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名叫《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博士所著。他在書中總結了幸福婚姻的7個習慣,我大概提煉一下書的重點內容,即:
?? 習慣一:積極主動,可以成為改變關系的動力。
?? 習慣二:先有目標再行動,建立家庭使命宣言。
?? 習慣三:要事第一,在家庭的世界中建立人際關系。
?? 習慣四:雙贏思維,從“我”到“我們”。
??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尋求別人的理解。
?? 習慣六:協作,通過慶祝差異改善關系。
?? 習慣七:不斷革新,通過傳統建立家庭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刷新了人們對婚姻、家庭、教育的觀念,婚姻里愛不是愛的感覺而是愛的行動,將愛從欲望上升到意志行動以至于共同的責任、愿望、價值觀。
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要記得把“我”變成“我們”。如果你對婚姻關系還有困惑,不妨兩個人一起看看這本書,也許會給你帶來新的收獲!
朋友們記得經常來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設為「星標」☆~
步驟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