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01
日前,收到網友一則留言:
我們當地有個退休的中醫院院長,80多歲了,在自己家給人看病。他和女兒看病,兒媳婦和他老伴抓藥,每天最少看50個人,平均每人抓藥150以上,月收入幾十萬。除了周六周日不看病以外,長年不休。
其實別人憑本事掙錢也無可厚非,關鍵是這個老中醫脾氣非常大,很暴躁,態度極其惡劣,看病人不順眼就張口大罵,很多病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為了看病忍氣吞聲。
我以前也經常去拿中藥,也曾經被他訓斥得坐不住,但是想想排了幾個小時的隊就忍下來了,后來慢慢就不去了。他看病的屋子里掛著一副字,寫著懸壺濟世,可我覺得有點諷刺。
許多人回復:
脾氣不好的中醫,首先自己的身體就沒調理好,我不相信這樣的醫生技術有多高!
技術與醫德并不沖突,不能因為技術好就脾氣大。我們是病人,但并不低人一等。
正統的中醫應該是比較儒雅的,有傳統文化的滋潤,熟讀大量的醫學古籍,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至于戾氣十足,粗暴無禮吧!因此,凡是態度非常張狂的所謂老中醫,可能是偽中醫。
這樣的大夫到處都有,光我認識的都有兩個,覺得自己名氣大是老醫生,怪的給驢踢得來,看病時患者不敢吭聲,一不小心把你訓斥一頓。
還有一些網友控訴:
“既然身為醫生,就要有醫者的本分。有些醫生根本不會尊重人,剛說了句吃他的藥一點效都沒有,就開始發脾氣,說那你別開藥了。有的醫生不僅分分鐘解決一個病人,問問題也跟審犯人似的,忒不舒服。”
“之前我感冒了就去醫院看病,排隊過程中,因為感冒喉嚨不舒服就一直在咳嗽,醫生就叫我安靜點,說醫院還有其他人,我太吵了,他都沒辦法安心看病了。說話語氣惡劣的不行,還白了我兩眼,直到后來給我看病,表情和語氣都是那種很惡劣的,恨不得上去打他兩拳。”
總之,老百姓對待醫生的服務態度,有著高度敏感性。好與不好,真與不真,他們一下子就能感覺到。
而且醫生的服務態度,也是許多負面口碑的重要因素,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醫生言行對老百姓的刺激,比醫療技術本身,更直接,鮮明與深刻。
02
老百姓眼里,你是中醫,還是西醫,他們可能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醫術,醫德,還有醫藥費。
拋開醫藥費,在醫術與醫德方面,他們希望兩者能做到真正的統一。
當然,不是說脾氣古怪或是壞,是怎樣一種不可饒恕的醫德敗壞,畢竟人有七情六欲,醫生也是普通人。
許多醫術了得的醫生,可能就脾氣古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有人甚至從小到大都是如此。
但誠如老百姓所言,醫德的深刻內涵,他們不懂,他們只懂得醫德的外在體現,給人溫暖,善良,安心等感覺,惡劣的態度或拒人千里之外的古怪,對老百姓來說可能就是一種醫德不好。
對此,醫生可能心有不忿,有些患者明明自己胡攪蠻纏,一副趾高氣揚,反倒怪醫生的脾氣不好,可笑。
并且說,有些患者不適合看中醫,中醫跟他們無緣,氣場不合,就算看了也治不好。
總之,在醫生與患者雙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桿秤。孰是孰非?誰都沒有錯,畢竟誰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脾氣不好,就說是偽中醫?難免帽子扣得有些大。
你可以說他們功夫沒有修到家,自己都無法做到恬淡虛無,中醫水平又能好到哪里?但“偽中醫”3個字真的過于嚴重。
但同時,也不得不給我們警醒。老百姓居然以這種方式來分辨真假中醫,同時給其他人支招,無疑會把許多真中醫都列入偽中醫的隊伍,而且會惡性循環。
我們應該感到心驚。為什么那么多國人不認可中醫,其中多少跟醫術有關,多少跟中藥有關,而又有多少跟中醫做人有關?
醫學畢竟是為了人民的健康需求而產生與發展起來的,沒有老百姓的需求,醫學沒有存在的必要。
中醫要服務好百姓可以說是天經地義,一切以人民為出發點,在發展中改善,在改善中發展。
我們除了提高醫術,更好服務老百姓;除了提升中藥質量,保障療效之外,更重要的,可能就是與患者打好關系。如何讓百姓走進中醫,也走進中醫人,和中醫學,和中醫群體,真正打成一片,那樣中醫不愁沒發展。
就像有中醫說的,要做一名好中醫,首先可能要學會做人。不要求我們做怎樣的老好人,但起碼要做正道中人,起碼不能讓老百姓對我們反感。
否則就算醫術再高,就算一時讓患者啞口無言,他們也恨不得早點遠離,可能也不會幫忙宣傳。這樣治療一個患者,就算不丟掉口碑,但也不會得到多少。
曾有中醫說,治療一個患者,就要把他變成一個朋友,這樣自我發展才不會很快達到瓶頸,而是可以走得更加長遠。
當然,只追求療效,不在乎醫德的患者也有很多,所以一個中醫光是技術好,也有他足夠的舞臺。尤其在良醫難尋的當下。
03
看過網友分享治病生涯中遇見的好中醫,他們真的就是感恩戴德,哪里有相關平臺,他們就去哪里留言,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這位好中醫的存在。比如:
1,我們當地的一個村醫,他行醫50年來,不求名利,在當地團轉幾十公里他都出診。有很多人開車來接他去給老人看病,為了方便急需時送大醫院做手術的病人,他五十多歲了還去學駕照,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為病人二十四小時待命。今年我婆婆摔倒了,很嚴重,他接到電話,把家里病人交待一下,就開車出診,幫忙處理下傷口,又連忙送往大醫院。這樣的事千千件,我們團轉幾十里鄉民都稱他為恩人,親人。
2,我們這也有個老中醫,具體年齡不知道,今年恐怕快百歲了,三十多年前退的休,一直在返聘坐診,前兩年才不再看病了,本地很多五六十歲的人小時候都找他看過病,起碼看了五六十年以上的診,很牛的,但是對人很和藹,醫術也很高,主攻兒科,是省里掛了號的名中醫,最遺憾的就是沒有一個能接手的徒弟,真的可惜了。
3,我老家有位偉大的中西醫醫生,年輕,有能力,絕對脾氣好,對病人特別好,沒有掛號費,抓藥不貴,治好了我母親的偏頭痛。我有病的時候也是請教他或者直接去看,絕對的好醫生,我尊敬這樣的好醫生,君子一樣的好,我愛他。
4,我們這里有位80歲老中醫,看病看的挺好的,一般都能除根,貧民都不收費,人也和藹,總是樂呵呵的,希望他長命百歲,能看更多的病人。
先前我們也推送過一些老中醫的故事,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醫術好,醫德也好。說起如何對患者,基本都是視患如親,來者不拒,有的凌晨了還會去給患者看病。對待窮苦患者方面,也都是能幫則幫,給他們免醫藥費等等。
正如江夏區中醫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徐嶸對中醫師余永鑫的介紹:“工作中,他沒有任何負面情緒,對病人,他沒有一丁點的不耐煩。”這一點他們還做不到,“我們遇到那種很糾結、很麻煩的病人,可能心里都有點情緒。”
最近還看到一篇湖南省電視臺對譚文劍醫生的報道,其中表示,本著"常將人病如己病,救得他生似我生"之原則,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醫術精益求精,對患者體貼入微。在家鄉辦診所期間,無論是嚴寒酷暑,譚文劍始終堅持免費出診。
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很多醫生自以為很牛,在病人面前裝腔作勢,脾氣壞的很,多問一句話都不行。患者不僅是中醫的衣食父母,還是中醫醫術提升的階梯,作為一名中醫,不僅要向患者學習,更要好好對待患者。
@“中醫的那一片天”也曾微博表示,“中醫不難做,關鍵是要有技術,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多看書、多臨證、多思考、才是正道。永遠不自滿,永遠保持慈悲,永遠走正途,而不為外物侵擾,是人生的真諦,于醫學道路尤為重要。眾生皆菩薩,唯我是凡夫,信然。”
其實,對老百姓來講,他們想要的醫德,可能就是對他們態度好點,不需要很高深,也不需要你的刻意,就是希望你能真情流露,像對朋友一樣,對他們能好好的。
這樣,就算治不好他們的病,但至少別傷他們的心。而因為服務態度不好,就被人們劃為偽中醫,真的得不償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