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這個概念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早在幾千年前,老子就發現了萬事萬物產生的根源。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無中生有”的。
因為在天地形成之前,整個宇宙便處于一個混混沌沌的“無”的狀態,因為它沒有聲音、沒有顏色、沒有邊界、沒有極限、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什么也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就是這種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沒有的狀態,最終卻通過不斷裂變而生成了宇宙間的各種星體,乃至生成了如地球上所見到的萬事萬物。
老子透過這種自然現象,找到了產生萬事萬物的根源,并將這種沒有極限的“無”的狀態,命名曰“無極”。
而且老子還意識到這種“無極”狀態,雖然肉眼不能觀察其形,耳朵不能聞其聲,鼻子不能嗅氣味,但是他既然能產生出萬物,就說明“無極”狀態不是絕對的無,“無極”之先一定還存在著“有”,在道家哲學中也言明了在太極之前還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等狀態
老子為了方便解釋“道學”,將太極之先的部分,名之曰“無極”,并將這個概念,定為“道學”的最終極概念。從此以后,研究道學理論,一般都是從“無極”開始討論,很少提及“無極”以前的狀態。
“無極”是老子對所有事物本源的抽象定義,以其來詮釋萬事萬物的起源與本質。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
道教中常提到“唯道獨尊”,大家不要誤解,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道教貶低其他的宗教門派而獨自尊大,而是老子創造“道”這個名詞,用其來解釋萬事萬物的本質與根源,既然揭示的是本質與根源,自然是最頂級、最原始的,也就是說所有的萬事萬物皆由“道”生。
老子雖然稱“道”生“一”,其實,老子又將“一”作為道的終極解釋。他認為萬事萬物的根源就是“一”,包括整個宇宙在生成前也是“一”。那么,也可以說“一”即是“道”。
四大天師之一的薩守堅真人曰:“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身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
其中,身若不為形所累這一句,就是要求修行人,要達到“一”的境界。只要達到了“一”的境界,即為與“道”合“一”,則萬物化生,無所不能。
老子道德經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是指“一”的境界。
一生二:
“一”的狀態,靜極生動,產生了陰陽兩極,便稱之為“二”,即太極。
如蒼茫宇宙從“一”的狀態,逐漸形成了兩種能量,最后通過兩種能量的相互作用引爆而形成星體。
二生三:
“二生三”是指陰與陽兩性相互交媾,便可以化生出第三個來,如天為陽,地為陰,天地相交則化生出其他;男為陽,女為陰,男女交媾而生子。
三生萬物:
“三生萬物”者,即是說一生二,二生三,這樣無窮的生下去,便生成了萬事萬物;如宇宙從蒼茫一片,什么也沒有到無中生有,裂變而生星球,星球之間的相互作,又生出其他星球,以至于現在的浩瀚星空。人也是一樣,父母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眾生蕓蕓。
通過無極的概念,讓我們了解了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的,這對我們以后學習周易、風水、玄學以及社會中的其他學科,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無極、太極理論,不但是研究所有自然學科的理論依據,而且更是研究風水學、八字學、醫學、修煉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只有真正弄懂了無極太極的原理,才能更深入的學習其他的自然學科知識。如風水學理論,就是要充分利用大自然所產生的無形能量,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風水鼻祖郭璞,在《葬書》中云: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大家細細的品味一下,若沒有無極概念,怎么能領悟《葬書》中藏乘生氣的含義?
達爾文的進化論,他提出人是猿猴進化而成的,就曾經引起很多科學家的質疑與反對。因為到目前為止,猿猴還是猿猴,并沒有進化成人!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通過基因檢測猿猴與人還是有區別的。再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雞又是什么物種進化來的呢?
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盡管現代科學已經很發達了,但也不能完全詮釋。其實以現代的科技水平,解釋不了自然界的全部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人類文明不過才幾千年的歷史,而自然界存在時間確是沒法估量的。就好比一歲的娃娃剛剛學會說幾句話、走幾步路就覺得自己很有能力了,希望大人夸他幾句,其實與大人相比還差得遠呢!我以比喻現代科技水平與大自然奧秘,不知恰當否?
因此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未知的秘密,需要人們不斷的去探索與認知。作為人類絕不能妄自尊大,一定要貼近、愛護與認知自然,所謂的那些“無所不通”的大師們切莫信口開河,隨便的抹殺中國古老的民族文化,讓更多的人從多個領域去探索大自然的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