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凡事都有因,有因就有果。找到原因,再去做事,就能成功。國家落實“雙減”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明白,只有我們明白了,才能很好地去落實。我們都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對于正在發展的中國來說,需要大量的高精端的科技人才,離開教育,人才從何而來?然而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減”政策,從內容上看,一是減作業,二是減校外培訓,其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高額的校外輔導費,讓學生健康成長,讓家庭幸福小康。一年過去了,校外輔導班減少了,但校內的延時課的時間卻越來越長,學生的作業和學習認為依然很多。究其原因,大家尤其是教育者,還是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當成了主要任務,沒有重視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過去,我認為雙減”教育的本質就是減少逼學、死學的無效學習,培養能學、會學的高效自主創新學習,至于雙減的原因,沒有深層次的思考過。今天,在讀郭生白的《本能論》的時候,突然發現人們的一切行為和生命活動,必須遵守道,道是什么?道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中的各個動物和生物都在和諧的相處中,按照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回過來,看我們的教育,我們忽略了學生的共性和個性的問題,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道,通過拔苗助長走捷徑,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能導致教育成本提高,同時導致學生的德和才不匹配,從而產生了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社會和諧,和諧的社會應該是在立德樹人的前提下,培養社會的各個層面的人才,不是僅僅盯住少有幾個人的精英教育。
總之,雙減的原因在于構建和諧社會,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培養社會各個層面的接班人,讓社會因為每個人的存在而感到美好。
這正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