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客小余
北京的一些老建筑中,有不少清代公主府的身影。據祁建先生筆錄:1636年皇太極稱帝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有一項,就是仿效明制,將皇帝之女稱為“公主”。據“欽定大清會典”所載:“凡公主之等有二,曰固倫公主,曰和碩公主。皇女自中宮出者,封固倫公主;由嬪妃出者,封和碩公主。如中宮撫宗室女,下嫁,亦封和碩公主。”也就是說,只有皇帝的女兒才可以稱公主。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固倫在滿語中是“天下”之意),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和碩是指“城”或“國”之意)。
和敬公主府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原鐵獅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賜第。和敬公主府位于張自忠路北,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短,是一座由五重房屋建筑組成的四進院落。自外垣以內有正門三間,正門兩側石獅子一對,為王府執事所在,相當于傳達室;第一進院過廳三間,前后出廊,東西配殿三間,這進院落是主人的會客和舉行隆重的儀式活動之所在;第二進院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此進院落為整座建筑的神殿,是院主人起居的地方;第三進院后寢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這前三進院落皆是清水脊筒瓦屋面。院子最北是后罩樓七間,為兩卷勾連搭形式,典雅秀美。東路原來是附屬用房和花園,光陰荏苒,已難窺舊貌。
和敬公主(1731—1792)系孝賢純皇后所生,由于乾隆皇帝的長女和次女很小就夭折了,乾隆皇帝非常寵愛她。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公主十六歲這年,乾隆皇帝將其下嫁給了蒙古科爾沁部的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色布騰巴勒珠爾是科爾沁左翼中旗扎薩克達爾漢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班第之孫,滿珠習禮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的親兄弟,也就是順治帝的舅舅,而滿珠習禮親王的長兄吳克善的女兒曾是順治皇帝的皇后(后來被降為靜妃,孝莊皇后的侄女),而繼任的孝惠章皇后、淑惠妃也都出自這一家族。
另外,順治皇帝由于自己的女兒都死了,于是過繼了簡親王濟度的二女兒在宮中撫養,封為和碩端敏公主(雍正元年晉封為固倫公主),并于康熙九年(1652年)嫁給了達爾汗親王班第,而色布騰巴勒珠爾正是班之孫。色布騰巴勒珠爾“年僅九歲,即隨諸皇子讀書于內廷”,乾隆八年封輔國公,乾隆十一年被招為額駙。乾隆皇帝賜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喜成人。”由于這重重關系,乾隆皇帝才放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位乘龍快婿,并賜給了這座府邸,讓他們留住京師。
色布騰巴勒珠爾乾隆十七年(1752年)襲達爾漢親王,是第五代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后又封和碩親王,并參加了乾隆帝平準噶爾、征金川的戰爭。乾隆二十年,色布騰巴勒珠爾隨定北將軍班第征準噶爾,因功食雙俸;后又因阿睦撒納叛亂被削爵,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由其兄長色旺諾爾布承襲。從此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由色旺諾爾布后人世襲罔替。《養吉齋叢錄》載:“乾隆間,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策(色)旺諾爾布進白鷹。高宗有御制詩,命郎世寧圖其狀。”后來色布騰巴勒珠爾于乾隆二十年被賜公品級,乾隆三十三年被封和碩親王,乾隆三十七年又被削爵,乾隆四十年因征金川有功又被復爵。色布騰巴勒珠爾的后人包平先生說:“色布騰巴勒珠爾是戰死的,所以并沒有安葬在東壩的公主陵墓里,據說公主陵墓里只有他的一條辮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3月28日卒于軍中。乾隆五十七年,和敬固倫公主辭世,葬在東直門外東壩。
因和敬公主被封為固倫公主,原府是與親王府相同的固倫公主府建制,正門五間、啟門三間、正殿七間、翼樓各九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后樓七間。公主的墓地建于朝陽區東壩城內。后因府主世降一等襲爵,已不具備親王身份,遂將府門由五間改為三間,主要建筑上的脊獸由螭吻改為望獸,但府第的規模、格局未變。
由于這個爵位是世襲遞降,每襲封一次就要降一個等級,按清朝規定,皇家所賜府第和原封爵位不相符時,若皇室需要,可以用它處抵換收回,也可允許其后人繼續居住。
也許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此府一直是其后人所使用。因府主的變更,和敬公主府一度被稱為棍公府。至光緒年間襲爵的后人那蘇圖已降至輔國公,此處改稱那公府。那蘇圖的兒子達賚,字竹湘,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襲爵,成為此府的最后一代傳人,后來1915年晉封散閑固山貝子,所以此府也曾經被人們稱為達公府、達貝子府。1923年,達賚將該府以15萬大洋的價格賣給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1932年9月3日,張在濟南遇刺身亡。張宗昌生前被稱為“三多”將軍,即:兵多、錢多、姨太太多;死后自然是妻妾分爭遺產,鬧得不可開交,鐵獅子胡同4號也易手他人。這里還一度成了北洋軍閥政府陸軍部所在地,并對王府后寢部分進行了擴建,后樓則作了改建,但并未損及原來建制布局,建國后,該地為機關單位占用。20世紀8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修繕。現為和敬府賓館,中路主要廳堂均保存完好,1984年被認定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此地明代稱鐵獅子胡同。據說,明崇禎時的田貴妃之父田畹居此,宅第門前有兩尊鑄鐵獅子,胡同因此得名。依據有二:一是《天咫偶聞》載:“吳梅村有《田家鐵獅歌》,疑即鐵獅子胡同。”二是《增舊園記》寫道:“增舊園名天春園,在安定門街東鐵獅子胡同,乃康熙間靖逆候張勇之故宅也。當明季之世,宅為田貴妃母家,名姬陳圓圓者曾歌舞于地。”
據《科爾沁左翼中旗王公世襲表》載:色布騰巴勒珠爾之子額勒哲特穆額爾巴拜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襲多羅郡王,后被降為輔國公;額勒哲特穆額爾巴拜嗣子鄂勒哲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襲輔國公,后晉郡王;鄂勒哲圖之侄濟克默特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襲固山貝子輔扎薩克;濟克默特嗣子棍楚克林沁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襲鎮國公,后晉貝子,棍楚克林沁之子那圖蘇于光緒十年(1884年)襲輔國公;那圖蘇之子達賚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襲輔國公,1915年晉散閑固山貝子。以上便是和敬公主府的歷代府主。顧名思義,“固山貝子”前綴“散閑”二字,說明這種“固山貝子”只有身份,并無實職,相當于具有一定級別的“非領導職務”。民國時期,清代的王公世爵雖然照舊襲封,但待遇已難保障。
所以,《優待條例》中才有“王公中有生計過窘者,設法代籌生計”之規定。好在蒙古王公在原籍都有封地,生活不至于“過窘”。達賚的封地在內蒙古通遼,那里有兩個“地局子”負責經營,每年有固定的進項。所以,這位“散居固山貝子”還能過著閑散舒適的生活。達賚喜書法,好京劇,與同為票友的載濤貝勒交誼甚篤,有時在府中聯袂登臺演繹戲劇人生。達賚之子多爾吉生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1930年襲爵,抗日戰爭勝利后當過一屆國大代表,曾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多爾吉有三子一女:長子包儒、次子包義、女兒包平、三子包安,均學有所成,尤以包儒為最。包儒畢業于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解放前即奔赴解放區投身革命,改名方華;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主任、教授,北京邏輯學會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常務副會長,是一位造詣頗深的邏輯學家,在中國邏輯學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建國后,散閑固山貝子多爾吉結束了散閑生活,多爾吉于1952年到內蒙古自治區參加了工作,先后在阿拉善旗任文化館館長、林業局副局長,后任巴彥淖爾盟任政協駐會委員。
和敬公主府
主人:固倫和敬公主
身份:乾隆第三女(與富察皇后所生)
地址:東城區平安大街地安門東張自忠路7號
和敬公主府最早是清乾隆皇帝的三女兒固倫和敬公主出嫁時的賜第。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為孝賢純皇后(電視劇《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所生,享年61歲,是乾隆的10個女兒中活的最長的。
乾隆十二年(1747),公主16歲時下嫁輔國公蒙古族科爾沁部的色布騰巴勒珠兒。色布騰巴勒珠兒是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爾汗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滿珠習禮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的親兄弟,即順治帝的舅舅。由于這樣的關系,乾隆皇帝才把女兒嫁給了這位乘龍快婿,并賜給了這座府邸,讓他們留住京師。
后來,這座公主府歷經滄桑,因府主人的變更,“和敬公主府”先后被稱為“棍公府”、“那公府”、“達公府”、“達貝子府”。1924年12月,孫中山到北京,就將這里作為他的行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于此。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說明牌
東城區說明牌
滿族文化網